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轨道交通对地磁观测干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流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电流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真空中的线电流磁场计算模型为基础,通过简化的远场磁场干扰模型对天津地铁轨道交通干扰进行理论建模.该模型计算简洁高效.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干扰随距离衰减...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唐山地震、 松潘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震前地电阻率都观测到明显的异常.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 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 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 本文通过对部分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比较严重的台站进行测试分析, 对现有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崇明地震台ELF电磁观测系统,对观测数据在干扰时段与无干扰时段功率谱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对崇明台ELF观测的磁场数据存在干扰,且对磁场低频段干扰较大;对电场数据未见明显干扰;磁场与干扰源方向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地电直流供电对GM4分钟值数据干扰的解决方案,及施工改造效果.结果表明,引入地埋铠装电缆布设外线,可以屏蔽直流供电产生的部分感应磁场,较好的解决台站场地条件的限制,提高GM4分钟值数据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并将该方法中的经验模态分解功能和边际谱功能应用于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较大的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地电场台站的观测资料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在地电场观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台站受到轨道交通干扰时,布极方位与轨道方向一致的测道所记录的数据受到的影响最大;利用经验模态分解...  相似文献   

6.
低轨磁测卫星干扰磁场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空间磁场探测精度,磁测卫星一般将磁强计安装在长伸杆的顶端,同时通过整星磁洁净控制,来减小磁强计安装位置的磁场干扰量.针对低轨磁测卫星的特点,提出零磁场环境下卫星极弱干扰磁场的高精度测量方法,模拟在轨地磁场环境下卫星感应磁场的标定方法,以及磁力矩器剩磁不确定量的处理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对卫星本体产生的干扰磁场实施严格的标定和数据修正,可有效减小其影响,极大提升空间磁场探测精度.该方法已应用于电磁监测卫星,将整星的磁场干扰不确定量降低一个量级,达到优于0.3 nT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机理出发,对雷电、降雨、灌溉、设备漏电、高压直流输电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6种主要环境因素对地电场影响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跟踪分析记录形成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①自然环境因素与场环境因素对地电场的影响途径主要均是通过叠加或削减的方式对场地地电场场强的真实改变;②降雨、灌溉对地电场影响均系改变场地表层电性,从而影响地电场场强变化,而设备漏电、高压直流输电和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归根结底都是漏电方式,影响特征有具有较强的相似度,数据跟踪分析记录当然也有许多共性之处;③对环境因素影响的地电场数据跟踪分析中,数据类型的选择要依据地电场受影响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理,数据变化描述要交待数据变化时间段、形态及变幅,还要与影响事件作关联性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干扰的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数据跟踪分析工作,通过对北京地电台网2015年1月—2020年12月的非正常变化事件记录进行系统整理和汇总分析,研究得出北京地电台网的典型干扰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影响、场地环境影响、人为干扰、地球物理事件和不明原因干扰6类。其中,场地环境干扰对地电台网的影响最为严重,占地电台网干扰的75%。场地环境干扰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轨道交通、抽水灌溉、设备漏电、工程影响和高压直流输电。开展井下地电观测是减小场地环境干扰的有效办法。研究成果为提高北京地电台网数据观测质量,更好地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大连轻轨客车运行情况及对此进行的干扰测试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地磁观测环境的干扰量小于0.2nT、距离应在9km左右,主要来自于轻轨泄露电流产生的磁场和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影响。当然,轻轨泄露电流产生的磁场随时间推移今后可能还会加大,需进一步进行追踪实验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越来越多的高压直流(HVDC)输电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运行,对地磁观测造成了较大.范围的干扰,这种干扰需要观测员进行数据预处理,以便产出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本文通过对HVDC运行的故障特性、地磁台站与高压直流线路的相对位置以及对地磁观测资料造成的干扰形态进行分析,指出了HVDC对地磁观测造成的4个干扰特性,为识别、判定这种干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for the AB branch of PKP from deep Tonga earthquakes is constant over years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05 seconds at seismographs located 10 to 50 km from each other. If published travel time curve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lative residuals of PKP the standard deviation from the constant mean is improved by approximately 0.01 seconds for AB branch data. For the BC branch, standard deviations of relative travel times of ±0.06 seconds are reduced to less than ±0.05 seconds by calculating relative residuals. We conclude that changes of crustal transit time forP-waves could be resolved, based on careful PKP arrival time measurement at two or more neighboring stations if the changes exceed 0.05 sec and last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he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this result are that PKP from Tonga earthquakes is clearly recorded, and that time-keeping is accurate. The data on which these conclusions are based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raefenberg seismograph array, which is located in West Gemany and consists of 13 stations separated by distances of 10 km to 100 km. We propose that relative arrival times of PKP from Tonga could be used in the Mediterranean - Middle East area to search for precursory travel time changes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2.
现用前兆地磁处理软件的基线值计算功能不完善,导致观测结果滞后,从而制约了台站接收数据的及时性,影响了观测员补测时间的安排.该软件从根本上解决的接收数据的滞后性,能够及时了解观测结果,提高DI仪观测精度,减少观测次数,从而提高观测资料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CTM—DI磁通门经纬仪观测操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M—DI磁通门经纬仪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国产地磁测量仪器,使用方便,精度较高,对于相对记录数字化后基线值的确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观测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对磁通门经纬仪观测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4.
城轨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综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沿线地面和建筑物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所引起环境振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全面分析了环境振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振动产生的原因、振动预测模拟等方面的问题。对国内外有关环境振动的计算模型也系统深入地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A useful index for estimating the transit speeds was derived by analyzing interplanetary shock observations. This index is the ratio of the in situ local shock speed and the transit speed; it is 0.6–0.9 for most observed shocks. The local shock speed and the transit speed calculated for the results of the magnetohydrodynamic simulation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relation expressed by the index is well explained by a simplified propagation model assuming a blast wave. For several shocks the ratio is approximately 1.2, implying that these shocks accelerated during propagation in slow-speed solar wind. This ratio is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background solar wind acceler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Now the deserved scientific and media excitement of the 2004 transit of Venus has passed, Allan Chapman offer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career of Jeremiah Horrocks, who predicted and observed the 1639 tran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