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元琴 《气象》2003,29(S1):24-27
从2000年全年林火发生地区和时间分析研究入手,指出了2000年林火发生的两大重灾区。一个是东北林区(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另一是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划分出了森林火灾发生的三个高冷期,即3月中下旬到4月初、5月上中旬及6月中下旬。根据2000年林火发生地区和时间特征,分析研究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森林火突出现的天气形势,结合卫星云图林火监测资料,对2000年森林火灾发生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天气学模型分类。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80~1999年的林火资料,运用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研究林区火发生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9年,大兴安岭地区每年均有森林火灾发生,但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时间发展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90年代,森林火灾的总次数,特别是一般森林火灾的次数和过火面积有抬头的趋势,其原因主要人为火增多而引发的;90年代,森林火灾在春季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多,火险季节始末间隔期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险天气众所周知,北方地区春秋两季风干物燥,林区落叶、枯草堆积,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著名的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就发生在春季,这说明气象条件与林火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温度、湿度和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与火灾的发生频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在...  相似文献   

4.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资料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近几年,由于气候干旱和火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气象卫星监测林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卫星资料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同时,旨在拓宽思路,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卫星遥感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6.
马力  张银廷 《气象科技》2008,36(1):105-107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灾资料,研究气候条件对内蒙占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灾多发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次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5~7月,出现时间为5月12日到7月16日,多发生在每日10:00~17:00;②雷击火灾的发生与近年来气温的升高密切相关,尤其是5~7月气温和地温的升高,是引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③5~7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逐渐减小,使干旱程度不断加剧,导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从1999年以后,雷击火灾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④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导致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灾频繁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7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次数与过火面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大兴安岭林区火灾易发季节,4-6月易引发较大等级的森林火灾;雷击是引起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雷击火灾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6月为雷击火多发月;年尺度上,降水量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气温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气温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风速、相对湿度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日尺度上,过火次数与最高气温呈显著相关,过火面积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但复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对森林火灾的预测不能仅仅选取气象因子,更要考虑火源及可燃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伊春林区1953~2004年的林火资料,分析研究林区火灾发生特征,结果表明:19532004年,伊春林火发生总次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到90年代下降至最低,近年有所回升.其中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次数年际变化不大.伊春森林火灾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总火灾面积年际变化,以1978年为界存在明显的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森林火灾受害严重阶段,1979以后为森林火灾受害轻微阶段.伊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6月和9~10月份.无论是火灾发生的次数,还是火灾发生面积,峰值均主要发生在12:00~14:00左右.  相似文献   

9.
魏松林  杜春英 《气象》1989,15(2):49-53
本文根据1982年、1984年和1986年4—6月500hPa高度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资料与大兴安岭森林火险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森林火险等级中期完全预报(PPM)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林火中期预报,对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早期采取防护措施,是一种较实用的林火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季节动态及其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火险季节是火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对于森林防火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大兴安岭林区近 30 年的林火资料和临近火点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森林火险季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气象条件。结果表明,该地区多年平均森林火险季节长度较长且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南北林区火险季节指标差异明显,南部林区比北部林区进入火险季节的时间早而结束晚;森林火险季节长度与全年无雪日数关系密切,而起止日期与春秋季日平均气温为- 5℃的日期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分布动态与气候干湿交替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森林火灾是一个时间现象,其年际分布动态除与可燃物储量的年际变化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气候的干湿交替变化。本文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历年林火资料和临近地区气候资料,对比分析了森林火灾年际分布动态与气候干湿变化的关系,旨在揭示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分布的影响机...  相似文献   

12.
宁荣莲 《气象》1983,9(1):44-44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和中国林学会于1982年10月9—14月,在江苏省江都县联合召开了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林业、气象、农业部门的科研单位和院校代表共118名。会议收到论文和技术材料共102篇。 会议交流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一、林火气象。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十年动乱中,几乎陷于停顿的林火预报工作,近几年来,已逐渐得到恢复并在防止森林火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近几年来由于开展了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积极防治,使森林火灾面积降低到建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受到当地政府多次表扬,并获得优秀科技成果奖。 会上王正非先生等提出了林火强度和林火蔓延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代表们认为,这给开展林火数值预报创造了条件。目前林火预报还存在着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钟军  王艳秋 《气象》2003,29(S1):96-99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源。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天气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造成不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天气气候条件(各种气象因子)是十分复杂的。从天气形势分型的角度探索了造成高、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典型环流特征,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气象环境条件和林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火源、可燃物和天气气候条件三大要素密切相关,又称"森林的燃烧三角",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天气气候条件下,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可燃物的类型与特性又与林火的性质、大小及其蔓延速度紧密相联,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大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则是林火发生与发展的环境条件。湿度和大气降水直接影响着可燃物的水分含量,进而决定了可燃物的易燃程度。风能给林火提供充足的氧气,促使林火蔓延,气温高、湿  相似文献   

15.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一场历时28天的特大森林火灾,损失惨重。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监测了这场大火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东西部林区森林火灾分布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林火发生率和燃烧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重点的高火险区之一。大兴安岭山体主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由于东西坡森林植被种类成分以及气候...  相似文献   

17.
我省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林业面积达1244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7.1%。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林区老百姓又有烧荒积肥的习惯,在着冬干燥天气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据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提供的10年(1982~1991)的部分林火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发生火灾5次以上,毁林数万亩.因此及时提供准确的森休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是我省一项重要的专业气象服务。该项工作全国主要的林区省份都已开展,这些省份都根据各自的林区特点及天气条件建立了自己的预报服务方法。我省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少,主要引进云南的方法以干燥程度来定火险等级,没有…  相似文献   

18.
1森林雷击起火的原因阿尔山市地处我国大兴安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由于雷击引起的火灾占森林火灾总数的24%,雷击火是林业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全球每天发生地对地、云地闪800万次左右,若按雷电均匀分布估算,世界上4·1×106hm2森林就有50万次雷击。据美国西部林区雷击火统计分析表明,每9次雷击就会产生1次雷击火灾,全球每天约有5·5万次雷击森林火灾。雷击火是天然火源,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受大气中雷电分布、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所影响。常规的防火措施是无法减少雷击火灾次数的。雷击火灾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成灾后很难及时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呼盟30多年的火情火灾资料,根据燃烧和林火气象理论,系统研究了呼盟森林及草原火灾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原因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1 森林资源概况和火险历史资料统计 本溪地区总面积为8348km~2,森林覆盖率为61%,森林面积为756万亩,森林总蓄积为2752.51万m~3,占全省1/4,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之一。1981~1992年,全区发生林火434次(荒火221次,火警163次,火灾50次),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