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昆山50a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昆山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昆山市50a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昆山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呈振荡上升趋势,1980s后期开始上升趋势显著.50a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着24 a、15 a、10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4 a的年际变化周期.高温总日数从1990s起明显增多,21世纪以来高温总日数进一步增加.高温初日呈现逐渐偏早的趋势,终日呈现“晚—早—晚”的趋势,高温时间逐渐延长.高温过程发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级高温过程数都以7月最多,8月次之,21世纪前10年高温过程数最多.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近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何彬方  冯妍  戴娟  张爱民 《气象科技》2008,36(6):764-767
利用合肥市1953~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平均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和高温出现初终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合肥市近50年来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且平均最高气温在1968和1988年附近发生了突变.合肥市高温日数也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但年累计高温日数没有很明显的突变;高温日5~9月都有出现,其中7月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总日数的49.7%,8月次之.占40.5%.合肥市高温持续的时间经历了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初期最短.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平均最高气温、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平均最高气温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历史演变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温日数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其中高值中心出现在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一带,低值中心出现在南部地区,最低点出现在1976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站1961-2007年共47 a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近47 a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阿勒泰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90年代中期后升温趋势明显;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未发生突变;存在着18、12、8、5 a的年际变化周期;其未来变化趋势同过去一致,仍呈上升趋势。≥30℃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一致,且也未发生突变,而≥35℃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与前两项则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呈上升趋势,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又呈下降趋势。≥35℃高温日数在1974前后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近50年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河北省70个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全省及各区域年平均最高气温呈现升高态势,全省大部分地区增温在0.5~1.0℃之间。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春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全省70%左右的站点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大于等于30℃高温日数呈现增加趋势,80年代到90年代是增幅最大的时段。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冀东平原区;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各年代平均值变化幅度相对平缓,年际变化则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小且增加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50a菏泽气温与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61-2010年菏泽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九点二次平滑和M—K检验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a菏泽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菏泽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6℃,平均最高气温每10a升高0.15℃,平均最低气温每10a升高0.35℃,最低气温的升高在平均气温升高中起主要贡献作用。菏泽气候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气候变暖的主要贡献在2000年代,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升温造成的。高温日数每10a减少0.85d,低温日数的减少幅度远远超过高温日数,每10a减少5.37d,低温日数显著减少的主要时段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高温日数集中在6月和7月,低温日数集中在1月。除9月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姚正兰 《贵州气象》2001,25(1):16-18
利用遵义市红花岗区1951年以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近50年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50a青海西宁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朵  高原  马艳  韩辉福 《干旱气象》2013,(1):100-106
利用西宁市1961~2010年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西宁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宁市4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略有回落,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西宁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平均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极端最高气温线性趋势呈上升态势,极端最低则为弱的下降趋势;极端最低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发生较早,在1963年附近,极端最高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大体一致发生在1990年代。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近半个世纪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34  
缪启龙  周自江 《气象科学》1998,18(2):103-112
本文根据中国164个站1951-1995年极端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平均最高气温45年来的多年变化特征,指出中国北方趋势变化并不明显,80年代后期有明显上升,西南地区80年代后期急剧下降,长江流域以南6O年代降温后变化不大,青藏高原变化较小。冬季的多年变化也各不相同,有区域性差异。EOF分析表明中国各地大多数年份有相似变化趋势,也有一些年份长江流域以南与其它各地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11.
选用黑龙江省经过均一性检验的59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计算全省逐年热度日(HDD)、冷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HDD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CDD整体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HDD基本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二者纬向分布明显。HDD与CDD均与对应时段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冷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暖季制冷所需的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异常初终霜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于等于0 ℃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阿勒泰大部分地区呈初霜迟、终霜结束的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其中哈巴河表现最为显著;极早初霜日发生频数为2—6次,以富蕴最多,极晚终霜日发生频数为1—4次。各站最迟、最早初霜日的差值和最早、最迟终霜日的差值均在30 d以上;哈巴河霜日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近50年我国234个测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研究了最高(低)日平均温度、各种界限温度日数、生长季节长度及有效积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夏季最高日平均温度以上升为主,新疆南部和黄淮的部分地区为下降趋势;最低日平均温度北方大部地区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新疆南部及长江流域则有下降趋势;在冬季,无论是最高日平均温度还是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以上升为主,北方尤为明显;日平均温度高于30℃的炎热日数近50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日平均温度为20~30℃的温暖日数却有增加。低于5℃的冷日日数基本上也是减少的。日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40o~45 o N的新疆、内蒙古西部、东北中南部地区减少得更为明显。除西南东部等少数地方外,我国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生长季节延长,有效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及初步解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集,分析了我国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我国最大冻土深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减小,90年代显著减小。冻土深度减小的事实,反映了我国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与我国年平均日较差显著变小的趋势。冻土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近50 a中国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许艳  王国复  王盘兴 《气象科学》2009,29(4):427-433
通过对中国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57-2006年中国霜期、初霜日、终霜日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的霜期总体上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缩短的,霜期长(短)的地区与初霜早(晚)、终霜晚(早)的地区非常一致.近50 a来,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霜期在逐渐缩短,初霜日在逐渐推迟,终霜日在不断提前,1990s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霜期缩短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中部、江淮流域以及云贵高原和华南部分地区,而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霜期缩短的趋势并不明显,一些地方甚至略有延长的趋势.比较初霜日期与终霜日期的趋势变化,发现终霜日提前的趋势要比初霜日推后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南省74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雷暴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多、北部少,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山地(65.38 d/a),最小值出现在北部平原(21.92 d/a),月平均雷暴日呈单峰值分布,3-9月为雷暴高发期;2)湖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存在8、16、24和30 a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8 a周期振荡最显著;3)多雷期和少雷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的位置以及青藏高原短波槽的位置和强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