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天津平原地面沉降条件下的深层地下水资源组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根据天津平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出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中,浅层地下水越流补给量占38.2%,粘土性压密释水量占41.3%,弹性释水量占 5.6%,侧向流入量占14.9%.在控制地面沉降的条件下,深层地下水持续利用的对策是调整开采三维布局,适度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  相似文献   

2.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伟 《安徽地质》2010,20(3):229-233
本文利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水位对比和典型孔组的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分析安徽省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及历史变化。结果表明:多年来持续开采地下水,改变了淮北平原孔隙水水位动态类型和不同流动系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加剧了孔隙水水位变化的随机性;集中开采区的中深部孔隙水水位动态变化尤为显著,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原自流区消失,并诱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各类型氟中毒病区与各类地质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中、重病区类型区分布于地下水迳流的区域汇水区 冲积湖积低平原 水化学作用的元素富集区。单一中病类型区分布在迳流区——汇水区的过渡带 风砂覆盖的冲积湖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的结合部 水化学作用方向的砂丘水对致病水层的补给淡水。单一轻病类型区分布在地下水的迳流区 风砂覆盖的冲积湖积平原 水化学作用方向的元素迁移区。镶嵌于中、重病类型区内的轻病区分布在冲积平原(霍林河河漫滩) 水化学作用方向为河水的对致病水层补给淡化。饮水氟含量与氟骨症患病率呈定域正相关关系,当饮水氟含量超过6 mg/l时,患病率保持基本不变。影响氟中毒滋生的诸地质环境因素中地下水动力条件起着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1993,(4)
淮北平原10年的地质环境监测表明,由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城市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孔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骤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灾害,城市供水面临严重的危机。对此,安徽地质环境总站最近提出了建议。淮北地区现有淮北、阜阳、宿州、毫州、界首等5市和14个县城,绝大多数城市供水取自埋藏深度在100m 以下的深层孔隙地下水。近10年来。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的水化学分析数据,总结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年之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更趋于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平均值有所增长,但中位值略有下降,最大值抬升较多;优势离子排序没有变化,Na+和HCO-3仍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组分空间变异性进一步增强;水化学类型仍以Na-Ca-Mg·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但Na-Ca-Mg·HCO3型占比大幅减少,Ca-Mg·HCO3型略有增加,水化学类型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比较而言,淮北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CO3型占比增加,水质趋于改善;淮北平原中部主要表现为Ca型、HCO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基本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地面沉降的成因类型,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可划分为地下水超量开采型、断裂活动型、松软岩土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松嫩平原氟中毒病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氟改水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氟中毒病区的分布、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及其迁移富集规律,从水文地质角度论述了区域地下水径流-汇水和富集形成高氟水的全过程.结合氟中毒区水文地质特征并通过多年的改水实践工作,确定了该地区的防氟改水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肖震 《地下水》2014,(5):107-10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平原地区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开采,导致地面不断的沉降,通过对平原地面沉降特微的分析,分析平原地区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的机理,计算和预测采用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对以后加强地下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方案来预防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1.
淮北市北区地表水体及采空塌陷遥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淮北最新的彩红外航片,圈定本区地表水体,统计了其面积;分析了煤矿采空塌陷形成机制,建立了采空塌陷的遥感解译标志,以此圈定了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分布范围,并对塌陷区内的土地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用蒙脱石层间水化状态修正了土壤孔隙率的计算方程,以此建立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无锡石塘湾地面沉降区进行了模拟计算。无锡石塘湾地区因蒙脱石层间释水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为39.02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9.51%,人工回灌后,次要地面沉降量变为36.04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8.02%,表明人工回灌是阻止地面继续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计算表明,如果蒙脱石残余层间水全部释出,那么无锡石塘湾地区可能有117.39 cm的地面沉降空间。虽然这一结果在真实的外界环境下不可能实现,但对下一步就地面沉降灾害的治理、防治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及其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研究,可能对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开采可导致土体变形, 产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 且其发展过程不可逆, 一旦形成极难恢复, 土体变形预测是地裂缝、地面沉降防治的主要研究内容, 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地区, 地下水的超采已引起了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因此, 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区开展土体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石家庄、衡水漏斗区范围内, 选取了不同深度不同岩性土体开展了土力学实验, 结果发现:不同岩性土体变形量黏土 粉质黏土 砂土, 埋深越浅, 土体越易变形, 浅层黏土的变形量随着胶粒含量多而增大, 深层粉质黏土的分为快速变形和缓慢稳定两个阶段。以上典型剖面土体变形研究可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预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东北经济区地下水系统退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春  贾伟光  金洪涛 《地质与资源》2005,14(4):272-273,278
东北地区地下水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下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减弱,其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松辽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加剧和东北中部经济带地下水水质的劣化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5.
Drilling in the Shilovo-Vladimir depression has demonstrated that Schwagerina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are overlain by Tatarian marls; therefore, Kazanian sediments are absent in this region and cannot adversely affect ground water from upper Carboniferous aquifers. In rocks of the Kazanian stage, occurring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depression, ground water is highly mineralized. Ground water in upper Paleozoic formations flows from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flanks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epression; and, from the Gus-Khrustalnyy region flows south to north. Ground wat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Schwagerina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is 2.8 grams per liter; from middle Carboniferous aquifers, 16.5 grams per liter.--Research 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16.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借鉴。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更新统地层,滨州140~320m地层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62%。②依据沉积相、沉积成因、地层结构、地面沉降驱动机制等因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模式、黄河泛滥冲积平原模式、三角洲冲积、海积平原模式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上覆几百米厚的新生代沉积,采煤塌陷形成的沉陷裂隙是否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因此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区域水资源评价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平原水库"需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采煤形成的沉陷裂隙如果沟通了地下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使地下水成为塌陷区除降雨外的重要补给来源,这就成为评价"平原水库"水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氢氧稳定同位素是示踪天然水体水来源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淮南矿区采集了旱季和雨季的浅层地下水、河水、雨水、沉陷区的积水等不同水体的水样23件,分析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与深层地下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季和旱季,该地区采煤沉陷区积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都非常接近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而与深层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说明采煤沉陷区的积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采煤沉陷区的沉陷裂隙贯穿了整个新生代地层,使地表水发生下渗与在深部与深层地下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深层地下水尚不是"平原水库"的稳定补给源。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安徽地质》2011,21(4):299-304
安徽省淮北平原广泛分布着宜于利用的浅层地热能,具有以地下水换热方式开发利用的前景。本文利用层次分析(AHP)法,以MapGIS、Access为平台,评价安徽省淮北平原浅部(评价深度50m)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性。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特点,在评价因素分类、等级划分和评价指数分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结果体现了浅部孔隙水系统的基本特点,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边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环境良好,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为537.79×108m3,长江干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730×108m3,水资源丰富。目前,长江总体水质尚好,主泓水质多为Ⅱ类,沿岸部分具有Ⅲ类水。太湖是上海、苏州、无锡的主要饮用水源,但水质一直在下降,总体为Ⅲ类水(占70%),Ⅱ类水仅占15%,其他河道、小湖泊均为Ⅳ类和Ⅴ类水。钱塘江水系以Ⅱ类、Ⅲ类水为主。京杭运河为Ⅴ类、劣Ⅴ类水。随着人口增加、城镇扩展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清洁淡水水源日益缩减。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浙东宁波舟山主要是缺乏工程调剂用水。文章建议:1)应用GIS技术,作流域性水环境水资源模型,以解决平原水网区水质、水量的调控、决策和管理;2)浙东缺水区需从全省范围规划建设大区域水利工程,解决供水,避免各县市单独、分散局部规划建设;3)三角洲的洪涝灾害主要是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建议按水系自然规律整治河道,去除障碍,减少淤积,降低水位,让洪水流量有畅通去路,同时配合非工程防洪措施以综合防治洪水灾害。长江三角洲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提供了人们研究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地相关发展的一个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