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乌梁素海0~20 cm深处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底泥中的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底泥中Pb、Cd、As、Cu、Cr、Hg、Zn之间相关性明显,说明湖泊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大部分地区属重金属轻度污染区,仅3个排干渠入口附近为极度污染区,其余地区为重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梁素海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乌梁素海底泥(0~20 cm)重金属元素调查数据,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底泥中Pb、Cd、As、Cu、Cr、Hg、Zn之间相关性明显,说明湖泊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成因来源和地球化学行为相同.采用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TEL)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评价表明,湖泊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污染元素主要为Cu、Cd、Ni、Zn.乌梁素海大部分地区属轻度污染,仅3个排干渠入口附近为极度污染区,其他局部地区为重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乌梁素海氮磷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的pH值、温度、pe值下的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尝试用地球化学研究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元素-氮、磷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4.
太湖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周围有数十条入湖河流,陆地风化物质被携带入湖即形成了底泥.由于湖底地形的差异,底泥在湖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测量,在湖的西部存在一条南北向分布、宽度不等的古河道,底泥主要分布于古河道,在湖的沿岸和东太湖也有分布.根据估算,太湖底泥的蓄积量约为13.5亿m3.太湖周围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太湖底泥中的营养元素不断增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水体释放,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连续多年春夏季节的蓝藻爆发.经过政府的源头控制和治理,目前富营养化状况初步得到遏止,并有改善的迹象.但底泥中的营养元素可以在很长时间内释放,因此富营养化的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 cm、2.5 cm、9.5 cm、21 cm、31 cm、41 cm、50 cm和 59 c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水体的总氮含量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升高,冰厚为59 cm时其含量为冰体的2.85倍,冰生长速率决定总氮在冰-水界面处的迁移通量;总氮在冰层内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冰体形成初期(0~21 cm),之后几乎不再迁移而与冰内气泡融合并转化为独立于冰体的稳定氮胞;冰下水体总氮的实测值小于其计算值,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水体向沉积物迁移。  相似文献   

6.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全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开展了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沉积物中TP(全磷)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在0.37~0.99 g/kg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75 g/kg;水平分布上,TP含量呈现从湖区四周向湖心递减的变化趋势,大部分湖区已具有生态毒性效应,并对湖区底栖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威胁;垂向上,尽管沉积物中TP含量有所波动,但0~10 cm的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揭示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磷累积的重大影响;实验得出了粉砂、粘土粒级>极细砂粒级>细砂粒级>中砂以上粒级的TP含量序列,各粒级对TP的吸附贡献率由吸附能力和质量百分比共同控制;磷的沉积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进程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地球化学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研究分析,对乌梁素海的湖泊沉积物特征有着明确的了解。乌梁素海深层沉积物中各元素与河套平原深层土壤中基本一致,而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则具有明显的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富集C、lCd、S、F、Sb、C、B、iAs、Li、MgO、CaO、Cu、N、iSn、W、Zn、Co、Mo、Au、Sc、Tl、Hg、I、Mn、U、Ce、La、Be、Se、Th等。湖泊表层沉积物与深层沉积物相比,在表层富集S、orgC、N、Se、I、Br、Sr、C、U、Mo、C、lCaO、Hg、P。在湖泊表层富集上述元素说明了黏土极易吸附这些元素,有些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同时在表层土壤中pH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和河套地区土壤的pH,这与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垂直剖面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乌梁素海已出现富营养化和Hg、F污染,需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等地球化学信息可以用来反演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及污染历史。本文以乌梁素海和岱海两个不同类型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对两个湖泊沉积柱芯中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柱芯中沉积磷的主导形态均为ACa P、De P和 Or P,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芯中Al P和 ACa P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岱海,而Ex P、De P和 Or P的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岱海。两个湖泊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能较好地揭示出湖泊流域的地理环境、化学风化程度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类型的差异性,沉积柱芯中ACa 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能很好的指示湖泊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富营养化水平,而De 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则能较好的揭示出整个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调查、布点监测和实验室化学性质分析等方法,对西藏尼洋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TP、TN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其来源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尼洋河上覆水中TN平均浓度为0.47 mg/kg, TP总体平均浓度为0.06 mg/kg;表层沉积物中TN平均浓度为421 mg/kg, TP总体平均浓度为445 mg/kg,通过空间分析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在降低的趋势,不同采样点TP、TN的空间分布差异较明显。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中TP、TN的相关性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与上覆水中TP、TN主要来源基本相同。对层沉积物中TP、TN含量的污染评价,尼洋河表层沉积物中TP、TN暂时不具有生态风险的危害效应,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 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 μm)平均含量34.4%、中粉砂(16~32 μm)平均含量17.3%、粗粉砂(32~64 μm)组分平均含量14.1%、砂质组分(>64 μm)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5.5%。沉积物不同粒级范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65年左右(岩芯深度20 cm)乌梁素海沉积物组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结合前期对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泥沙以及流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了约1965年前后两个时段的沉积物来源。尽管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大量流域表土侵蚀物质,但同一物源组分在1965年前后这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粒级特征。1965年之前,<19.95 μm的粒级组分反映了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层侵蚀物质组分特征,而19.95~181.97 μm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黄河径流携带的泥沙,后者决定了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级特征。1965年以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组分的粒级变细,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土侵蚀物质(<5.71 μm组分)控制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与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变化、围湖建堤以及扬水站的修建等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受人类施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巴彦满达呼的上白垩统及动物群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巴彦满达呼与蒙古国前阿尔泰戈壁的上白垩统,同属于 Campanian时期的沉积,为同一个沉积盆地。可划分为滨线-浅湖、辫河 浅湖-深湖和风积三种沉积形态。原角龙个体化石具有下层大,上层较小 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文  邵济安等 《地质论评》2002,48(3):267-272
本文首次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包括渐新世旋回(24-33Ma);中新世晚期旋回(6-10Ma);上新世旋回(4.8Ma)和更新世旋回(0.89-0.16Ma)。进一步结合火山岩空间分布以及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了新生代火山活动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变新,岩浆来源逐渐加深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郭旻  李响  胡祥昭  邹海洋 《现代地质》2010,24(4):762-766
内蒙古道郎山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主要为燕山期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强过铝质、富硅贫钙。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平均值为1.80,碱度指数AR平均值为2.6,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分异指数高,结晶演化程度高;稀土总量偏低,具有明显Eu负异常。推测岩体是由成熟度较高的泥质岩类在较低的温度下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临河市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临河市区土壤、浮尘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表明在临河市区的表层土壤与浮尘中均存在Cd、Pb、Hg、Cu、Cr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而在深层土壤中上述元素呈背景值分布。在浮尘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出对应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这些元素在浮尘中含量是土壤中的1.39~4.12倍。这些异常元素的来源包括燃煤产生、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其他工业活动的排放。Pb、Cd是临河市区浮尘和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异常元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Cu含量在临河市区明显高出河套平原,在浮尘中Cu含量明显高出土壤的,可能与Cu制品在城市区使用较多有关。作为一个主要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临河市区的重金属含量要明显低于其他大城市,但也存在元素的异常区,说明人类活动对城市区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山壕金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发现的一个大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碳质板岩和千枚岩中,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石呈硫化物细脉和石英硫化物细脉状,产于地层层理、节理和破碎带中,与地层同步褶皱变形。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围岩一致,矿石铅同位素为208Pb/204Pb为37.430 8~38.9792,207Pb/204Pb为15.452 2~15.674 1,206Pb/204Pb为17.109~18.921 7,与地层铅同位素接近。流体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230~370℃,平均286.8℃;盐度w(NaCl)为6.01%~20.52%,平均10.84%;包裹体水的δD为-108‰~-112‰,δ18O为6.4‰~9.4‰。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层,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地层水。研究认为长山壕金矿为沉积-变质型金矿,后期的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对于区域地质矿产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内蒙古温根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区元素的富集共生规律、组合异常特征、矿致异常解释和区域地质、构造、矿化作用有机结合, 总结研究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对矿化的指示作用, 揭示温根地区可能的成矿元素和矿致异常特征, 进而为查明温根地区的成矿有利地段提供预测依据。研究结果显示, 区内Cu、Mo、Au具有较大成矿潜力。基于异常解释和排序结果, 优选出有色金属找矿远景区3处。  相似文献   

18.
吴初  武雄  钱程  朱阁 《现代地质》2017,31(3):629
对内蒙古杭锦旗气田区浅层地下水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氯碱指数图等方法进行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锦旗气田区浅层地下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偏碱性,硬度较大,枯水期TDS浓度和总硬度高于丰水期;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在小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地下水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 Ca型、HCO3 Na型和SO4·Cl Na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硅铝酸盐矿物和蒸发岩的风化溶解,且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化学组分有微弱变化,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以岩石风化溶解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