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江苏地热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畏 《江苏地质》2004,28(2):76-81
地下热水是一种多功能矿产资源,市场前景广阔。提出省内地热异常的讨论标准,总结了全省地热异常分布规律和成热条件等,对江苏今后地热勘查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奇村地震水汞动态图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华  张瑞丰 《地球学报》1997,18(4):407-412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奇村地热异常地区地震水汞动态图象的特征分析,认为该水汞测量值受干扰小,其水汞值变化可反映地下深部信息。监测井中水汞值变化受区域地震活动地应力和应变状况及地质构造条件影响。监测井的汞动态可反应地区水汞值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对长春市西北部地区地热异常进行分析,确定地热异常控制因素。地热异常的测量方法采用了壤中汞气测量法,以此确定该区地热异常分布范围。通过分析,勘查区中部和东部地区壤中气汞量较高,其它部分壤中气汞量较低。高区中Ⅰ号和Ⅲ号异常区由于是回填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其壤中汞气异常影响因素。Ⅱ号异常区地热资源存在。地热异常控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温梯度,且地质构造是主要控制因素。评价结果对长春市西北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活动构造与地热异常分布关系及地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断裂构造在西安地区的展布、性质及其现今活动性与构造应力场等与地热异常的分布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断裂构造对地热异常的分布控制明显.在有热源存在时,断裂的现今活动性与地热异常成正相关。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为本区主要导热断裂,北西向断裂次之。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连育  康清普 《地球学报》2000,21(2):155-159
在简述邢台市东部平原地质构造、地层、地热地质模型、地质变异常区分布特征基础上,对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在邢台市东部平原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指出地热异常区内的远景开发区应优先开发;准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完整地热地质模型的地热异常区内也有地热资源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际资料分析认为,河北平原地热区的形成主要与地幔上隆这个大区域的深部构造背景有关。由于地幔的强烈上隆使河北平原地壳不断减薄裂解,形成了地表拗陷、地幔顶面却相对上凸的镜像对称关系,从而大大缩短并减小了从地幔到地表的热传导距离和热损耗,致使河北平原沉降区内的地热异常比较发育,地热梯度及地温亦明显高于周围山区。随着地幔上隆的加剧,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广泛分布于河北平原一渤海地区的新生代(隐伏)玄武岩及众多的火山通道构造,井与区内许多典型地热异常区的位置相吻合。反映出区内地热异常与新生代火山活动可能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区内与深部地幔相连通的火山通道构造可能是形成区内众多地热异常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热源问题的探讨,结合天津地区地质构造特点、热储条件及地热异常特征,提出了建立天津地热田地质模型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唐海  张代磊  周文纳 《地质论评》2022,68(6):2396-2404
地热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广东阳江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研究程度较低。热红外遥感技术能够高效地圈定地热异常区并对隐伏断裂进行预测,笔者等选取研究区landsat8遥感数据,通过分析地表温度、地热异常点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利用大气校正方法对该区潜在的地热异常进行了预测。在排除人为热影响下得到高温地热异常区9处,排除湖泊水域以及海拔的影响下得到低温地热异常区4处。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研究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值(TVDI),预测可能存在的隐伏断裂23 处。最后结合岩性、断裂构造有效地圈定了5处地热靶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区域和新洲镇附近。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阳江地区具有开发前景的地热异常区、识别圈定具有勘探意义的靶区以及预测隐伏断裂,对该区后续地热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海  张代磊  周文纳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9-2022092009
地热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广东阳江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研究程度较低。热红外遥感技术能够高效地圈定地热异常区并对隐伏断裂进行预测,笔者等选取研究区landsat8遥感数据,通过分析地表温度、地热异常点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利用大气校正方法对该区潜在的地热异常进行了预测。在排除人为热影响下得到高温地热异常区9处,排除湖泊水域以及海拔的影响下得到低温地热异常区4处。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研究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值(TVDI),预测可能存在的隐伏断裂23 处。最后结合岩性、断裂构造有效地圈定了5处地热靶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区域和新洲镇附近。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阳江地区具有开发前景的地热异常区、识别圈定具有勘探意义的靶区以及预测隐伏断裂,对该区后续地热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浩  史杰  阮传明 《新疆地质》2022,(3):441-444
冬至前后是热红外数据进行地热异常信息提取的最佳时间窗口,利用多期Landsat8 OLI/TIRS遥感数据计算地表温度离散度,当离散度越低时,地球深部热源产生的“恒温作用”越明显,从而提高地热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以塔什库尔干断裂为主干,遥感解译提取研究区4条次级断裂,这些断裂构造为地热资源的形成、储存、运移等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结果表明,遥感地热异常的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均处于断裂或断裂交汇处,提取的4处地热异常体与实地调查情况吻合,另一处新发现地热异常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遥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正成为地球信息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热异常信息的提取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拥有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地表热环境时空序列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数据。最新一代的Landsat8 卫星热红外数据在延续了较高分辨率的同时,敏感性更强,更加适合于对地表热环境空间分布进行精确分析。本文以安徽黄山汤口-寨西工作区为研究区,分别选用2016年12月9日Landsat8 的热红外遥感数据和2009年12月6日Landsat5 TM 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方法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和对比分析,通过密度分割分析提取地热异常信息,并综合遥感地质解译信息、气象、地形等数据,对工作区地热资源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个时相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利用Landsat8 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可以有效地获取地热异常信息,所圈定的地热异常较为合理,与工作区内主要的断裂构造分布一致,且和物探勘查和钻孔实验结果相对应,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大数据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热异常信息的提取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甘肃临夏市为研究区,选用2013年10月11日、2015年2月3日、2021年2月19日、2021年3月23日LandSat8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结合地形及地质构造等资料,去除传感器因子、时间因子、温度因子、构造因子等假的地热异常,判读出由于地热资源引起的地热异常可能区域有9个。其中,7号区域实地勘查出地热资源。研究表明,利用长时间跨度的秋冬季节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可以有效提取临夏市地热异常信息;热红外遥感方式在地热调查中能减少外业工作量,但不能代替传统地热勘探方法;结合地形地质资料判读时,必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反演地表温度信息,可在地热资源预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地热成藏模式,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出石家庄地区2015年3月6日地表温度,结合夜间热红外影像、遥感构造解译结果和剩余重力异常数据,综合分析,相互论证,圈定1处山地对流型地热远景区和2处沉积盆地型地热远景区.其中,平山县寺沟村昼夜地温值均...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技术和遥感卫星数据,通过图像信息提取,建立与地热资源有关的解译标志,进行野外验证,快速、准确地对临沂地区地热资源的地层、岩体、构造进行解译,初步建立了遥感地热资源模型。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弥补了常规方法难以发现地热异常调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腾冲火山地热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带的弧后活动区,是我国新生代火山-地热最为活动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MODIS夜间月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计算了研究区2001~2011年132个月的月平均地表温度,圈定了地温异常区;分析了异常区年内及年际间的平均地表温度变化趋势,推测了可能的地下岩浆囊分布位置及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现今地下可能存在3个岩浆囊:第1个位于五合-新华-蒲川-团田一带,面积约为537km2,地温异常最明显;第2个位于朗蒲-热海-马鞍山地区,面积约为226km2,地温异常次之;第3个位于马站-曲石之间,面积约为28km2,地温异常较为明显.3个地温异常区在年内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周期性明显,均在5~6月份和8~9月份出现2个温度峰.其中朗蒲-热海-马鞍山异常区的地温变化波动最大,可能反映地下岩浆囊地热系统与地表地下水系统的对流交换活动性更强.MODIS夜间月平均地表温度数据得出的结果与测震、GPS形变、He同位素比值及最大相对地热梯度等方法推测的地温异常区范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地温异常区年内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发现,表明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热异常实时监测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扼要介绍了卫星高光谱红外大气遥感的原理,气体组分探测技术、反演技术和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研究应用。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间接观测和直接观测2个方面:1利用卫星红外遥感间接监测地震断裂带脱气;2利用卫星探测大气成分的传感器直接监测地震前后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分析地下气体逸散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取地震气体地球化学信息。介绍了典型震例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开发地热资源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很高的经济风险,需要建立可靠的数学预测模型以确定潜在地热区。通过对地震震中、断层、布格重力异常、磁异常和红外遥感5个与地热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整合,建立了地热潜力区的数学预测模型;并以土耳其西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例,对模型的优劣性进行分析评价。运用指数叠加模型和证据权重模型分别建立地热潜力区图,预测成功指数表明证据权重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其中,中高潜力区总面积为26 529 km2,占总面积的31.14%,包含39个地热点,占总地热点的50.65%。预测结果显示潜在地热区位于Ayd?n,Denizli,Manisa和Bal?kesir,其中前2个地区的地热已经被开发利用。本研究可以在地热勘探阶段确定潜在地热区,降低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新萍 《地质与勘探》2024,60(3):552-562
为探明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范围,为后期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多源多时相遥感技术的综合预测方法。分别使用大气校正法、发射率归一化法对Landsat 8、ASTER数据进行地表昼夜温度反演,提取温度异常区。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消除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温度二者呈负相关;温度高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水体、城镇区域,呈线状延伸。再结合多时相卫星数据对蚀变、构造信息进行提取,叠加温度、蚀变、构造图层,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最终圈定3处靶区。其中金家庄-广武庙一带、霍家岭-岭东一带通过实地踏勘发现7处温泉点,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以地热形成理论为背景,结合遥感技术,综合利用地质资料,圈定地热靶区,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预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具有低成本、周期短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