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科学是一门很早就发展起来的科学。早期人们仅限于对天体、地球、岩石、矿物、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组成以及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等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少同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使地质科学同生产建设产生了联系密切。尤  相似文献   

2.
纳米矿物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矿物作为连接原子/分子和块体矿物材料的桥梁,在建立矿物微观反应机制和宏观现象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纳米地质学的迅速发展,纳米矿物在地表环境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及其反应活性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综述了天然环境中常见的纳米矿物的成因、存在方式、特殊的尺寸效应、团聚行为、生物/非生物界面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地表环境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具有重要环境意义的纳米矿物与其对应的大尺寸矿物颗粒在吸附行为、溶解速率、团聚状态、催化活性、界面电子传递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对于纳米矿物与其对应的宏观矿物晶体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矿物对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对于推动地球科学向更加微观和深入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以来,放射性的发现,使同位素地质学应运而生。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利用放射性提供的测量岩石与矿物年龄的精确方法,不断完善对我们栖居的地球的认识,促进了地质年代学向定量化发展。还对地质学的重要问题如构造、地层、岩浆活动、矿产形成等提供了认识的重要依据。近二十年来,同位素地质迅速发展。测试技术的改进,数据精度的提高,使以往不  相似文献   

4.
全息论说明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地质体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和对应性,该文将全息论引入到地质学领域中,从研究与地质体宏观现象有关的微观现象入手,达到推测宏观地质体特征的目的。全息论为研究地质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成岩成矿作用的硫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49年索特(Thode et al)等人发现了天然岩石标本中硫同位素组成有很大差异后,近卅年来硫同位素地质已成为研究某些地质体,矿物形成条件和富集过程越来越有成效的手段,而铅同位素地质学的发展对成岩成矿历史过程和岩源矿源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大量新的资料,因而同位素地质学已从一个探索性的新领域进展到地质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纳米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学中纳米尺度现象以及纳米物质的学科,其研究的尺度为1~100 nm。纳米尺度的物质应为宏观物质存在的最小不可分割单元。由于尺度极小,纳米级的物质表现出了很好的量子特性。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如量子纠缠等,这些现象在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纳米物质的量子现象,纳米地质学目前是量子科学应用于地质学最可能的媒介。目前研究表明,天然纳米级的物质(如矿物纳米颗粒)已经在各种地质体中发现,并且一些纳米尺度的地质体已经表现出了量子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量子科学,尤其是量子纠缠进入地质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利用量子特性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不论是量子科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还是纳米地质学都处于研究的初期,还有许多未知的纳米物质和纳米尺度的现象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和研究,进而才能使量子科学真正进入到地质学当中。  相似文献   

7.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观测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肉眼所及的视域,一方面利用了航空照片、卫星照片和遥感技术,得以从全球范围,从全貌上认识构造形迹的总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技术,得以从细微局部认识构造变形和变质对岩石结构、矿物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些显微变形机制与构造活动特征的关系,这就是显微构造地质学从构造地质学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学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地质学近三十年来在地质学中发展较快,无论在月球、陨石、天体演化和宇宙起源,还是地球演化及矿物岩石、矿床、水文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大地构造等方面,都已成为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的必不  相似文献   

9.
约在十八世纪初期,地质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当时关于这类记载,仅限于岩石和矿物。自英国Smith氏发见“地层可用古生物确定”定律以后,地质学即成为一种独立学科。各国大学地质系或地质古生物系相继设立,一般地质家多能认识地层和古生物,古生物学发展极速,也就成为一种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语:地质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质学正向更宏观和更微观两个明显的方向发展,即天体地质学和纳米地质学。由于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具有显著的特有属性,研究地质作用过程中纳米结构的形成、演化和聚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地学领域已经引入纳米科技,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纳米地质学因自身的特异性,比其他学科更为复杂,其尺度问题、关键难题、以及测试与表征问题尚未解决,缺乏系统和综合的纳米地质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人类关于地球、地球的各个层圈以及矿物与岩石的认识,来源很久.随着生产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人们的地质认识不断积累,在实践的检验中有所扬弃,逐渐地形成了地质学这个学科及其分支.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样反映了关于地质现象,地质作用以及一系列有关问题的两种见解、两种宇宙观的对立.从这个意义上研究和把握作为一门科学的地质学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与运用唯物辩证法,开展学科领域的学术批判,继承前人的正确思想,促进地质学科的繁荣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按照这个想法,本刊试办《地质学史话》栏地,不求系统地、全面地去讲解地质学史,而是从现有资料的整理介绍开始,打算逐步地组织安排一系列的文章,不拘篇幅大小,不限国内外,凡涉及地质学发展史的,都包括在内,切望广大读者和有关单位通过批评建议、提供史料、撰写稿件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地质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质学正向更宏观和更微观两个明显的方向发展,即天体地质学和纳米地质学。由于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具有显著的特有属性,研究地质作用过程中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演化机制和聚集状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纳米科技将为21世纪地质学发展带来革命性的飞跃,从而获得地质学在纳米尺度上的重要突破。2013年1月1日,美国纳米学会主席Ali Eftekhari教授强  相似文献   

14.
钱祥麟 《地质论评》1982,28(6):567-573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主要基础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固体地球的基础地质理论,而且在应用地质学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探索地球物质组分和运动状态的空间分布、演化和富集有用矿产的控制因素,研究防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大型工程建设等宏观的地质作用背景,因而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自然资源需求迫切的今天,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更是成为预测和寻找各类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构造地质学将随现代科技和地质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含U副矿物的原位微区U-Pb定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解决地质体时、空演化及大陆动力学等地学研究的基础,而副矿物U-Pb年代学是常用的定年方法之一。含U副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岩石中,其U[CD*2]Pb年龄可提供地质体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地质事件的时代,而传统的热电离质谱全溶年代学分析只能提供样品年龄信息的平均值。随着仪器科学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副矿物的原位微区U-Pb测年方法成为近年来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发展的主导趋势。与锆石相比,其它副矿物的U-Pb同位素体系相对比较复杂,经常含较高的普通Pb。在仔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综述副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以及普通Pb校正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我国副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方法相关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宝石的矿物种属和地质特征、物理性质和X-射线分析、化学成分和端员组份、透射色指数和呈色机制、包裹体和宝石车工等七个专题,系统阐明我国石榴石的宝石矿物学、宝石地质学和宝石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数学地质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承祚 《地质论评》1996,42(4):364-368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分支。本文涉及数学地质在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分形、耗散结构、灰色系统模型和模糊数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分形已成功地应用于准晶体微粒结构、断层系统和地质构造分布、多孔介质、地质体表面粗糙度和其他问题研究。耗散结构已应用于矿物离解过程、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混合岩成因以及地壳地幔的结构和运动等的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床预测的很多问题中得到应用。模糊数学是解决很多地质问题的有用的定量工具。最后,讨论了数学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环境地质学是适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主题为现代自然环境中各种地质因素对人类与生物的影响,并以此而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枝,与其他地质学科有所分工。它运用了地学中宏观区划的思想和微观物质追索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认识地壳物质与生命物质  相似文献   

19.
纳米科技是研究0.1~100nm粒级范围内物质特性的科学,纳米颗粒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物化性质。纳米科技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概念: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以固体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地质体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地质过程中纳米效应与地质现象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系统地分析了纳米科技与地质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纳米矿物学、纳米岩石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构造地质学、纳米能源地质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震地质学和纳米环境地质学等;全面阐述了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由此指出,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将必然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4,39(1):77-91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准确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成岩包裹体和继承包裹体、成岩自生矿物与物源沉积矿物、同源流体和异源流体;二是包裹体的多期捕获,辨别包裹体同源多期和异源多期的复杂情形以及包裹体期次划分的根本依据;三是包裹体后生变化(再平衡)的鉴别和原始温度的恢复。最后指出在包裹体观察和实验测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使包裹体的分析研究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