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西南岩溶山地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南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是中国的关键生态区之一,石漠化逐步扩大等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区持续发展,生态亟待恢复重建,但岩溶石漠化治理模式实际上受限于岩溶生态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岩溶山地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地貌背景生态效应与生态类型划分问题、岩溶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依赖对生态过程研究的突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定量研究有待加强、治理模式的尺度性与转型研究,阐明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提出石漠化类型划分和石漠化分级的科学依据。并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区评价,诊断存在问题,提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9,自引:10,他引:49  
结合近15年来在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系统开展恢复与重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和提出了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恰当空间尺度,合理目标,恢复和重建的策略,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构建--恢复生态学的新视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结合对恢复生态学的前沿认识,分析目前恢复生态学方面存在的争议,提出把生态构建作为恢复生态学的新视点,并通过对生态构建和生态恢复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时间、空间及社会的发展已不允许它恢复到原始状态,一个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对其恢复的过程中,更多表现出生态的改进和构建,它强调了参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的因子;而生态恢复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结果。2)生态构建不仅适合于受损的生态系统,而且适合于一个退化的生态系统。3)生态恢复强调与人类无关的生态系统的复原,其社会意义不明确;生态构建强调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有意识地进行恢复,有明确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恢复中景观异质性指标的运用--以矿区废弃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废弃地等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往往只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不能为成功地恢复和重建受损景观提供更准确的量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土地利用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景观异质性指标对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恢复与重建是湿地研究的热点。土壤种子库是退化湿地的植物自然恢复的潜在植物种子来源。总结了利用土壤种子库的湿地植物恢复研究成果,梳理了湿地植物恢复技术路线,重点综述了原位恢复和异位恢复方法、影响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评述了水文条件和养分对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湿地植物恢复研究应侧重于土壤种子库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非目标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与去除、植物恢复后长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关键土壤理化特性指标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恢复与重建是湿地研究的热点。土壤种子库是退化湿地的植物自然恢复的潜在植物种子来源。总结了利用土壤种子库的湿地植物恢复研究成果,梳理了湿地植物恢复技术路线,重点综述了原位恢复和异位恢复方法、影响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评述了水文条件和养分对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湿地植物恢复研究应侧重于土壤种子库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非目标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与去除、植物恢复后长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关键土壤理化特性指标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薄弱的地区。目前关于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该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6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纸坊沟流域主要的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天然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最高,均匀度最大,人工乔木林和天然草本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接近,人工灌木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小。人工林纯林(包括纯乔木林、纯灌木林及单一乔灌混交林)具有很强的抵抗其它乔灌物种入侵和定居的能力,对林下草本也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因此,要建造一个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在建造初期就要选择多物种混交,并注意初值密度。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特征与保护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李静  孙虎  邢东兴  王香鸽 《中国沙漠》2003,23(6):670-67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在干旱半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具有独特的特点。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相互叠加,使得湿地退化过程加速和复杂化,表现为湿地面积减小,湿地咸化、沙漠化、盐碱化,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态调节功能降低。针对目前湿地退化现状,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保护、恢复及生态系统重建,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生态工程恢复重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山地环境系统建设和山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泥石流生物生态工程治理试验研究,对生物生态工程的特点、环境适宜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雪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生态干扰之一, 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并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利用2000-2011年SPOT NDVI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 基于SG滤波函数进行时序重建, 采用灾后同期影像的图像阈值法, 以常年多灾的云南省2008 年雪灾为例, 进行雪灾森林植被受损评估。评估结果与全国灾情月报中的云南省雪灾范围基本一致, 全省森林雪灾受损面积达12.09%, 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迪庆州、怒江州。对森林雪灾受损程度分析表明, 全省重度受灾县7 个, 中度受灾县13 个, 轻度受灾县45 个。对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条件的叠加分析表明, 海拔3300~4000 m、坡度5~15°、处于东坡或东北坡中坡位的森林植被受损最严重。本研究有助于实现森林雪灾损失的快速评估, 对有效规避次生灾害、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关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具有尺度特征,从群落—生态系统、从局地到区域,其主导影响因素不同。水文连通被阻断,会导致沉积过程改变,进而改变湿地微地貌特征;水文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定殖、扩繁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生物觅食与繁殖更趋向选择连通较好的湿地斑块,水文连通的丧失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完整的水文连通能够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水文连通与生物地球化学连通的耦合,是驱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流转和功能发挥的主要营力。未来关于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应着重关注构建湿地水文连通评估方法、水文连通与湿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多重胁迫下水文连通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作用机制和基于水文连通调控的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物生态工程的环境适宜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文耀  刘伦辉 《山地学报》1999,17(4):358-362
应用生物生态工程恢复重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山地环境系统建设和山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结合泥石流生态工程治理试验研究,对徨物生态工程的特点,环境适宜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渡河上游林区森林资源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虽然森林采伐后的恢复重建一直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但有关该区大规模森林恢复重建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本文选择大渡河上游林区,分析了该区目前森林资源现状、森林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及特点,阐明了该区目前资源管理与恢复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该区林地资源丰富,但森林资源量小,覆盖率不足23%,长期采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恶化;现有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不健全,人工成林成功率在高山同峡谷区不足30%,高丘区不足15%;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力,人工林质量低下;强化对迹地退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和监测,充分认识迹地环境的制约作用,强化抚育管理,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森林重建技术体系,增加造林树种,特别是乡土阔叶树种的多样性应该是该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水文效应的SWAT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陈兴伟 《山地学报》2008,26(1):71-75
植被恢复是改善退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位于闽东南沿海的晋江西溪流域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水土流失区.应用基于SWAT的晋江西溪流域产流产沙分布式模型,结合流域内退化生态系统重建要求设定不同植被恢复情景,模拟分析植被恢复下的水文效应.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较好的用于流域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水文模拟;研究区内,还林比还草更有利于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植被恢复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大于产流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华盛顿湾生境恢复工程项目,分析了人类历史行为对华盛顿湾造成的景观格局演变,介绍了华盛顿湾作为鲑鱼(Oncorhynchus spp.)栖息地的生境受损问题。围堤、铺设堤道等历史活动造成了华盛顿湾内的生境破碎化及湾内潮汐水文和动力沉积过程的改变,并且影响了湾内植物和鱼类的分布。堤道和涵洞有限的水通量所造成的湾内水文连通度和能量输入的下降,是导致华盛顿湾内生境受损的关键原因。对为了恢复湾内水文传输过程而提出的拆堤变桥的生境恢复方案,进行了比较、讨论和经验总结。讨论了该生境恢复方案对长江河口地区鱼类资源保护、尤其是对幼鱼栖息地恢复工作的借鉴作用;提出应注意从系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对华盛顿湾生境状况进行评估,以掌握其生境受损关键原因,借助生态系统自我平衡能力,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就完善鱼类栖息地功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的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1]。相关报告显示[2],在大多数矿区,采矿后缺乏科学管理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因此,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非常重要。生态恢复意味着停止生态系统的破坏,采取措施以适应当地条件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将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预期状态,或者通过人工干预恢复生态系统,向着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良性发展[4]。本文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环西坑石场修复为例,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滨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和强烈干扰,导致该系统严重受损和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其退化及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涉及该系统的演化与机制、对外来种入侵的响应与生态控制、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及其保护与利用平衡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上述热点研究的进展,有利于把握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借鉴最新研究方法和经验,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封禁管理对严重退化群落养分循环与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典型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对封禁管理和对照(未治理)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养分循环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封禁管理后群落的生产力得到要大的提高,生物量是对照的75.7倍,N、P、K、Ca、Mg的积累量分别是对照的49.4、59.2、55.0、48.4和70.0倍,能量现存量是对照的73倍;封禁管理后乔木层为营养元素和积累量积累的主体,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的养分与能量的积累量占群落积累量比重不大,但对该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封禁管理后群落的养分循环已较为畅通,太阳能转经达到0.81%,而对照的仅为0.023%;因此封禁管理后群落的养分循环功能和能量生产能力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生态重建模式值得类似地区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内涵、应遵循的原则与框架,论述生态、经济、社会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对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影响,以及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经济系统的失衡,一方面是受自然生态脆弱因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影响。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仅限于生态系统层次,而应是多尺度、多等级的,应从生态系统到景观及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应是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的协同。在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约束下,唯有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才能改善区域人类生存、生产条件,使失衡的生态-经济系统得到稳定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豫西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现状和治理模式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基础研究资料,借鉴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了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技术体系的研究;描述了退耕农田的自然演替过程,研究和分析了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机理;应用最佳平方逼近的数学方法,提出了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预测模型和时间表,构造了主要乡土先锋树种的生长预测模型;制定了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和程序,确定了适合本区的林草农田配置模式,提出了乔灌树种的配置方案和牧草的种植模式。其成果对整个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