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夹皮沟金矿带分布在前寒武纪古陆边缘.金矿床(点)多赋存在鞍山群三道沟组的底部,近矿围岩主要是斜长角门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此外还有含金硅化带、含金挤压片理化带,含金断裂带以及围岩中的含金浸染体.工业矿体多未出露地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构造-岩相学方法(方维萱,2011,2012),将庞家沟银多金属矿构造-岩相学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分述如下:(1)太古界单塔子群(下基底构造层)。发育角闪岩相、绿片岩相、混合岩化相的区域变质岩,且糜棱岩化相发育。(1)角闪岩相: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等组成。(2)绿片岩相:由绿泥石片岩、绿泥石绢云母片岩组成。见于太古界凤凰咀组顶部。(3)混合岩化相:为  相似文献   

4.
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生长和变质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贻灿  王程程  张品刚  聂佳珍 《岩石学报》2015,31(10):2847-2862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邱群"(霍邱杂岩)及"五河群"和"凤阳群"(五河杂岩)等。其中,霍邱杂岩主要由白云斜长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变质砂岩、条带状铁建造(BIF)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但地表已被第四纪覆盖;五河杂岩主要含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变质岩。相比较,五河杂岩大多出露地表,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常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大多数都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综合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生长以及多阶段变质演化与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主要集中于2.7~2.8Ga、2.5~2.6Ga、~2.1Ga、1.8~1.9Ga、390Ma和176Ma,而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时间≥2.1Ga。在综述、分析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变质岩石研究方面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徐磊  姜锡  董茜 《江苏地质》2016,40(1):47-56
对江苏沛县田祖庙地区泰山(岩)群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岩性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再其次为黑云(角闪)二长片麻岩,局部见混合岩化片麻岩。研究区泰山(岩)群主要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整体表现为富Fe、Mg、Ca,w(Na)w(K),含一定量Al、Si。根据岩石全分析和微量元素,经原岩恢复,初步认为研究区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的原岩为中性—基性火山岩,推测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  相似文献   

6.
密云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北京密云县半城子以南到沙厂一带,由一套互层状黑云母角闪辉石质变质岩组成,其中分布最广的是含石榴石、角闪石或辉石的黑云变粒岩和斜长片麻岩,其次是榴辉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辉石岩和各种辉石麻粒岩,以及一些规模不  相似文献   

7.
孙卫东  郑永飞 《岩石学报》1997,13(2):162-167
对北秦岭松树沟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接触变质带的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进行了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测定。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得到,角闪岩为745℃~770℃,角闪片岩为500℃~605℃,均与已知的岩石学温度计结果相吻合,指示了这些变质岩内部的氧同位素平衡。靠近超镁铁岩体的角闪岩受热触变质作用影响,导致了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再平衡;远离超镁铁岩的角闪片岩基本未受热触变质作用影响,因此氧同位素温度代表了秦岭群区域变质岩的形成温度。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全岩δ18O值为8.5~10.3,指示变质前原岩成分可能具有中基性火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8.
应用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云南维西雪龙山变质岩带(大宝山矿区)岩石进行原岩恢复认为:变质岩带的角闪质岩石均为副变质岩。同样是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类型却不尽相同,表明此套变质岩形成于动荡、构造运动强烈的海陆交互相环境,由火山活动、强烈侵蚀、快速堆积而形成的一套杂砂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次火山岩组成,后期经历复杂强烈变质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9.
赞皇变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赞皇变质杂岩区位于阜平杂岩南部,地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段,和中部带北段杂岩一样,是洞悉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区变基性岩可分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两种,二者均以似层状方式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或长英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亦可呈透镜状,二者后期与围岩一起共同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矿区位于内蒙地轴东段中部,广泛分布的地层为前震旦纪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jnx)。岩石遭受区域勤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以里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为主体的变质岩及各类混合岩。超基性岩体呈群带分布,分段集中,大致可划分为北、中、南三带。每带均包括  相似文献   

11.
潼关小秦岭金矿田为我国金矿主要产地之一。矿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太古界隆起。含金石英脉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系中,变质岩系主要由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或角闪斜长片麻岩夹薄层大理岩组成。含金矿物有硫化物类、氧化物类、碳酸盐类矿物。此外构造片岩、蚀变岩中也含少量金。各类矿物中Au、Ag的平均含量见表1。由表1可见,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其次是方铅矿,但因后者数量少,分布有限,因而无论在石英脉里,还是在构造片岩或蚀变岩中黄铁矿部都是主要载金矿物。  相似文献   

12.
脉岩分布在某地槽区一背斜构造轴部的太古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中。该区脉岩有中-基性脉岩(闪长岩、黑云母角闪岩、煌斑岩),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伟晶岩、霓石正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碳酸盐脉,构成了一个脉岩群。 太古代变质岩系。下部出露在背斜构造的轴部,为黑云外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有时彼此互层出现,某些地段见大理岩夹层;上部分布在背斜构造的两翼,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局部夹大理岩  相似文献   

13.
红旗营子杂岩主要块体包括太古代火成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晚古元古代或古生代变基性岩(退变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晚古生代变表壳岩(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本次研究的变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为322.0 Ma-317.3 Ma,其围岩变表壳岩...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天山腹地前寒武纪变质岩带,前人划为星星峡群.经1∶5万区调查明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二长片麻岩类,基本没有混合岩化叠加,其原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碎屑岩建造,与星星峡群岩石组合有很大区别,故新建库如克岩组.其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 493±35) Ma,为长城纪,构造环境属古陆增生带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5.
滦县地区包括滦县、滦南、抚宁、卢龙一带,是冀东前震旦纪铁矿的重要成矿区之一。本区铁矿属变粒岩~闪石型磁铁石英岩,该类铁矿多呈层状或似层状,规模较大,以大中型矿床为主。区内晚太古代滦县群(原称单塔子群)地层分布广泛,该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五组:①架炮山组(Ar_2j):上部主要为角闪变粒岩,夹黑云变粒岩,石榴角闪变粒岩等;下部以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浅粒岩等薄层,偶见磁铁石英岩小透镜体。②阳山组(Ar_2):由含角闪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组成,夹斜长角闪岩、偶夹石榴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和石碌群、抱板群中的云母片岩为1.3Ga和1.2Ga。因此,海南岛存在着前寒武纪地层,其中,具有花岗—绿岩且含有玄武质科马提岩组合的抱板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地槽构造层.石碌群是地槽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构造亚层。海南岛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X)、地槽(Ⅰ)、地台(Ⅱ)、地洼(Ⅲ)等多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李纪良 《矿产与地质》1991,5(6):430-436
冀东地区金矿床大多产于太古界迁西群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海底基性喷出岩.通过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含金性、载金矿物及微量元素特征和金的溶滤实验、同位素数据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阐明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是冀东地区金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乌兰浩特古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兰浩特东白音乌苏一带新发现一套斜长角闪片岩、透辉透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岩石组合,岩石普遍经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经受了后期多期构造改造。斜长角闪片岩经原岩恢复为基性火山岩,锆石晶形、阴极发光、背散射图像及高Th/U值等特征显示为岩浆锆石。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在变质岩系中获得了1864.1±7.3Ma的同位素年龄,时代归属为古元古代,该年龄为岩浆形成年龄。此年龄限定了该套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证明乌兰浩特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与区域上松嫩地块南部新发现的古元古元代岩浆锆石年龄进行对比发现,松嫩地块西缘可延伸至乌兰浩特一带。  相似文献   

19.
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善辉  陈岳龙  李大鹏 《现代地质》2012,26(5):1019-1027
锡林浩特杂岩是一套经历强变形变质作用的变质岩,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变粒岩夹透镜状或脉状斜长角闪岩组成。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给出了锆石SHRIMP U-Pb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16±4)Ma,该年龄代表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形成年龄,表明锡林浩特杂岩不是前寒武纪地质体。通过锆石Hf同位素分析,εHf(t)值主要为正值(+4.1~+17.0),揭示其物源可能来自亏损地幔或壳幔混合。根据亏损地幔和古老地壳的锆石Hf同位素进行两端元的混合计算,得到斜长角闪岩原岩岩浆的源区以幔源增生组分为主体(经过计算壳幔混合比例大约1∶2)。部分锆石的模式年龄在1.8~2.5 Ga之间,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加入,通过兴蒙造山带和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的Hf模式年龄对比可知,物源可能来自兴蒙造山带内部。基于Hf同位素的两端元混合计算表明该区在晚古生代存在地壳增生。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特征分析,该套杂岩可能是一套经历强变形与变质作用的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山西段塔儿沟夕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儿沟钨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西南边缘,具体产出于距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体300~500 m的外接触带中。野午滩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资料证明这套岩石为一种介于I型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型花岗岩类,成矿与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夕卡岩型、石英黑钨矿脉型和云英岩型三种。夕卡岩型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以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为成矿主岩;石英黑钨矿脉型矿体形态复杂,以石英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为成矿主岩;云英岩型矿化不具工业价值。夕卡岩化是夕卡型矿化的主要蚀变类型,与石英黑钨矿脉型矿化有关的蚀变也比较强烈,以筒状的白色蚀变晕为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脉向外,依次出现石英化、石英黑云母化和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