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桦南隆起位于佳木斯地块中部,是马家街群出露的主要地区.马家街群是一套具典型热接触变质特征的浅变质岩系,其形成时代一直有争议.美作岩体位于马家街群的边部,它的侵位被认为是导致马家街群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直接原因,因而确定美作岩体形成年代,即可确定马家街群的变质时代.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马家街群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的美作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12~1.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9.0±3.6) Ma(n=14,MSWD=5.9),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美作岩体与佳木斯地块南部的青山、楚山和柴河岩体形成时代一致,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式和Eu负异常以及明显的Nb、Ta、Sr、Ti亏损的特点显示为壳源成因的火山弧花岗岩;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的消减作用有关,该期花岗岩的就位导致马家街群发生了接触变质作用.美作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马家街群的变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东部马家街群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亮亮  王宗起  张兴洲 《岩石学报》2014,30(6):1769-1779
马家街群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桦南隆起的西南缘,主要由一套经历了接触变质作用的富铝、富碳沉积碎屑岩所组成。区域上,这套接触变质岩系具有变质矿物分带特征,由西向东依次出现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红柱石碳质板岩和石榴云母石英片岩2件样品获得的LA-ICP-MS U-Pb碎屑锆石年龄谱均显示有272~310Ma、479~533Ma和>800Ma三组年龄。根据两件样品显示的最小年龄均未小于272Ma,而且二者的最小年龄组(272~310Ma)具有类似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76Ma和279Ma,这限定了马家街群主体岩石沉积年龄的下限应在中二叠世之前。侵入马家街群的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59Ma,说明其接触变质作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限定了马家街群形成时代的上限。479~533Ma年龄组中,2件样品的峰值年龄分别为499Ma和522Ma,这是佳木斯地块麻山群中最为重要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800Ma的年龄组具有多个峰值年龄,说明源区(佳木斯地块)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地壳。上述证据表明,马家街群是晚二叠世早期形成的一套接触变质岩系,而非前寒武纪区域变质岩系。鉴于479~533Ma的麻山群在佳木斯地块中普遍存在,说明以麻山群为代表的早古生代变质结晶岩系既是马家街群沉积的基底,也是重要的物源区;而276~279Ma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分布广泛,表明其对马家街群的沉积也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麻山群孔兹岩系地层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继圣 《地层学杂志》1992,16(4):304-311
<正> 黑龙江省东部出露一个较为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前人曾赋以“老爷岭台背斜”、“佳木斯隆起”及“佳木斯中间地块”等名称。地块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向北向东分别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进入俄罗斯远东南部,周围均被加里东期及其后侵入的花岗岩所包围。地块内主要出露两套变质岩系,一为麻山群,构成该地块的主体,另一“黑龙江群”。张贻侠等认为,该地块是一个由异地的龙江地体和基本为原地的麻山地体在晚元古代末(600—750  相似文献   

5.
唐渊  王冬兵  廖世勇  尹福光 《岩石学报》2017,33(7):2054-2072
位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的西盟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该地块在我国境内唯一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但其缺乏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支持。本文基于详细地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可解体为花岗质糜棱岩和浅变质岩。前者主要出露于西盟穹形隆起的核部,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后者分布于隆起的边缘及东西两侧,归属为帕克组、王雅-允沟组。通过变形岩石的石英EBSD组构分析,揭示出位于西盟隆起核部的岩石经历了中等温度条件(550~650℃,角闪岩相)下的变形作用,并叠加了较低温度条件(400~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而靠近西盟隆起边部的岩石仅经历了较低温度条件(400~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本文还对西盟群变质岩中的3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5±3Ma、456±3Ma和454±3Ma。结合前人获得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资料,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两个不同时期的物质组成,即中-晚奥陶世(~460Ma)侵入的花岗岩及寒武纪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等;前者遭受强烈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后者遭受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等浅变质岩。进而表明,前人将西盟群作为保山地块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变质岩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地块及邻区早古生代——晚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厘清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的形成时代,确定佳木斯地块早古生代—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笔者对佳木斯地块及邻区出露的一些特征岩石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与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杂岩外来岩块原岩具有类似蛇绿岩的特征,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57~210 Ma,云母及蓝闪石Ar--Ar年龄显示基质与外来岩块共同发生高压变质与退变质事件的时间为193~145 Ma,结合出露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早古生代-早侏罗世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提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间经历了早古生代拼合—二叠纪末期三叠纪裂解—侏罗纪-白垩纪初期再次拼合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作用,驱动了其最终的拼合,形成了以黑龙江杂岩为标志的嘉荫—牡丹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东部马家街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马家街群主体岩性为变泥质岩,对其进行主量和痕量元素分析,SiO2含量为61.5%~77.68%,Al2O3含量为9.74%~21.08%,K2O含量为2.73%~6.34%,Na2O含量为0.1%~2.66%,(La/Yb)N=6.55~10.79,Eu/*Eu=0.45~0.64,(Gd/Yb)N=1.28~1.94,表明马家街群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陆壳,并具有大陆岛弧性质。通过对马家街群下伏基底片麻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11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为499~508Ma,加权平均年龄为504±2Ma(n=11,MSWD=0.44);定年的锆石晶形较好,具震荡生长环带,属典型的岩浆成因,因此504±2Ma这一年龄代表了花岗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而变质时代则应更晚,表明沉积在基底片麻岩之上的马家街群形成时代在晚寒武世之后。马家街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下伏片麻岩年代学的特点,反映了物源区可能来自于泛非期佳木斯地块与相邻地块拼合而成的稳定陆块。  相似文献   

8.
佳木斯地块中部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佳木斯地块中部双鸭山地区出露的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背景,对其主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变质岩岩石化学特征为富铝,原岩可能为砂岩、泥质岩、硅质岩和白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岩石系列属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构造环境可能为岛弧及活动性大陆边缘环境.对大盘道岩组石榴夕线钾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兴东岩群中的火山岩形成时代应大于1000 Ma,因此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形成时代应在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500Ma泛非期孔兹岩带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周建波  张兴洲  郑常青 《岩石学报》2011,27(4):1235-1245
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如佳木斯地块的麻山群、兴安地块的兴华渡口群等岩石组合是以(含石墨)大理岩、夕线石榴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要标志的孔兹岩系。在额尔古纳、兴安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分别得到锆石U-Pb年龄,证明这些高级变质岩的原岩年龄以新元古代(600~850Ma)为主,变质年龄为~500Ma,因此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记录了从Rodinia 到 Gondwana大陆的聚合与离散的过程。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及其同期岩浆岩在额尔古纳、兴安、松辽、佳木斯 和兴凯地块等断续分布,总体出露范围>1300km,并沿虎头、鸡西、萝北、兴华渡口和漠河一线总体北西向沿黑龙江断续分布,因此我们命名为"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 "中国东北泛非期孔兹岩带"的提出和进一步研究, 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各地块基底组成的异同性以及陆块聚合的过程,以及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在Gondwana大陆重建中的位置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地块西侧依兰地区出露一套洋岛型碱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它由岩屑和细粒火山碎屑物组成.火山碎屑岩在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的古洋盆闭合过程中,发生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在岩石中形成了大量钠质闪石.其中岩屑中的钠质闪石不定向均匀分布,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核部为青铝闪石,边部为蓝闪石;细粒火山碎屑物中的钠质闪石定向分布,均为青铝闪石.这些钠质闪石形成的温压条件相似,形成温度在300~350℃之间,形成压力在0.7 GPa左右.根据岩屑和细粒火山碎屑物的矿物成分、钠质闪石的结构构造特征以及火山碎屑岩的变形特征,推测这类岩石在低温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钠质闪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钠质来源;在有足够钠质来源的前提下,形成钠质闪石的种类与体系的氧逸度有着直接关系,低氧逸度条件下形成蓝闪石,高氧逸度条件下形成青铝闪石.这些钠质闪石的形成与佳木斯地块、松嫩地块的拼合碰撞以及之后岩石的变形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群作为佳木斯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作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单元,其时代或归入晚太古,或归入元古,争论达数十年。笔者最近在依兰地区相当黑龙江群的变质—变形岩石中首次发现了放射虫。这对于重新认识和评价黑龙江群的性质、形成及变质—变形时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杂岩构造折返的岩石学与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赵亮亮  张兴洲 《岩石学报》2011,27(4):1227-1234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规模不等、变形程度不同的变橄榄岩、变辉长岩、蓝闪石片岩(变玄武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片。蓝闪石片岩岩块多经强烈的构造置换呈宽度和延伸有限的条带或岩片与长英质糜棱岩相间分布,发育以青铝闪石、冻蓝闪石、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和钠长石等为代表的新生变质矿物组合,变形叶理呈北东向展布。但在局部地区仍保存有规模较大,且未受变形作用改造的蓝闪石片岩岩块,以不定向生长的蓝闪石、钠长石和绿帘石变质矿物组合为特征。块状蓝闪石片岩边部变形特征明显,变形叶理与周围糜棱岩叶理产状一致。岩块与变形岩石的组构关系表明,黑龙江杂岩至少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质事件,即以蓝闪石片岩岩块为代表的早期高压变质事件和以糜棱岩为代表的晚期变质-变形事件。在桦南地区长英质糜棱岩中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为176.5±1.9Ma和184.5±2.1Ma,该年龄在黑龙江杂岩的变形岩石中普遍存在。鉴于蓝闪石片岩岩块被这一变质-变形事件所改造,以及变质矿物组合由高压向低压的转变关系,表明黑龙江杂岩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构造抬升事件。这一事件不但使佳木斯地块西缘以蓝片岩为代表的俯冲杂岩发生构造折返,而且对该区晚中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的昌都地块是连接青藏高原腹地和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的关键区域,发育有较完整的晚古生界,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广泛分布为特色;但其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出露较少,主要以宁多岩群(Pt_(1-2)Nd.)和草曲群(Pt_(3)C)为代表。本文针对昌都地块东南缘贡觉地区出露的一套被前人称为“宁多岩群”的中深变质岩系,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显微薄片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工作,认为该套中深变质岩系属于一套变质杂岩,其岩石组合既包括了原岩沉积时代不早于奥陶纪的片麻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等副变质岩,又包含了原岩时代分别为中二叠世的斜长角闪岩和中三叠世花岗质片麻岩等正变质岩。其原岩时代特征与昌都地块北缘的宁多岩群有较大差别,不应当归属为昌都地块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结合片麻岩的变质新生云母类矿物Ar-Ar测年数据和变质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脉锆石U-Pb年龄,认为贡觉地区出露的中深变质岩的变质时代为ca.260~244Ma(P_(2)-T_(2))。该期发生在昌都地块东南缘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向西俯冲-碰撞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萝北地区黑龙江杂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萝北地区金满屯太平沟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头道沟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进行LA-ICP-MS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较好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6.0±1.0Ma(n=15,MSWD=0.89)和227.1±1.4Ma(n=11,MSWD=1.3)。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混合花岗岩显示了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洋壳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时期的产物。含云母绿帘角闪岩256.0±1Ma的年龄是其变质时代,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中早期的热事件;而混合花岗岩227.1±1.4Ma的年龄则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即将结束的热事件。结合佳木斯地块上出露的同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推断出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松嫩地块之间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和随之而来的陆陆碰撞作用发生在约317~220Ma之间,黑龙江杂岩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海西晚期到印支期,而其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256Ma之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具洋壳性质的超基性岩、变基性熔岩(蓝片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片.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地区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研究.获得两组206P...  相似文献   

16.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17.
<正>佳木斯—兴凯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是中国东北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长期以来,麻山群和黑龙江群一直被认为是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麻山群由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的表壳岩和变质变形的深成侵入体共同组成,其记录了一期~500 Ma的麻粒岩相高级变质作用(Wilde et al.,1997),但表壳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尚不清楚。黑龙江杂岩是一套由不同时代和类型岩石组成的不具地层含义的混杂岩系,其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185~166 Ma,标志着松嫩地体和佳木斯—兴凯地  相似文献   

18.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岩石学报》2009,25(12):3335-3345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峰期变质平均P-T条件为:524℃和0.49GPa.结合地质背景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特征分析,早期过程可能反映的扬子基底所经历的区域变质过程,晚期过程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后期抬升分量所致,不具有造山带的P-T演化特征.对比前人对宿松群的变质演化历史的研究,肥东群和宿松群峰期变质压力差可达0.8GPa,表明两者属于不同变质级别的块体.因而,肥东群和宿松群不能作为被郯庐断裂左行错开的标志层.由此表明,张八岭隆起南段所出露的肥东群变质杂岩,属于扬子板块上的变质基底,郯庐断裂带活动中将其剥露地表,并没有经历过大别造山带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于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有关于该杂岩的矿物成分和变质作用演变方面的报道很少,且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蓝片岩相的典型黑龙江杂岩.通过对出露于黑龙江东部滚突岭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与变质演化研究,其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角闪片岩,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样品明显富集元素K、Ti,亏损Hf,Ta/Yb比值低(0.09~0.16),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稍有弱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类似于MORB的特征.石榴黑云角闪片岩样品微量元素K、Th、Ti明显富集,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弱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与洋岛玄武岩相似.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既有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的大洋拉斑系列玄武岩,也有少量形成于板内(大陆边缘)或洋岛环境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高绿片岩相的进变质阶段(T=400~500 ℃,P=400~500 MPa)、低角闪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T=550~640 ℃,P=590~630 MPa)和高绿片岩相的退变质阶段(T=530~560 ℃,P=530~560 MPa),记录了从早期升温升压到后期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演化过程,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佳木斯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   总被引:25,自引:19,他引:25  
吴福元  S  WSILDE 《岩石学报》2001,17(3):443-452
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地块分布有大量的花岗质岩石,这些花岗岩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一为基底花岗片麻岩类,岩石曾经历过50Ma左右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并具有与麻山群变质岩系相同或一致的片麻理构造。其二为片麻状花岗岩类,片麻理发育程度不等,岩石显示明显的岩浆结晶结构,不具有任何后期变质作用叠加的痕迹,传统认为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但本文通过高精度的锆石离子探针U-Pb测年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形成于270-254Ma的晚古生代,且部分岩石中含有较老的锆石颗粒或残留,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测定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暗示,它的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与周围块体或佳木斯地块内部块体间的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