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推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交通行业的应用,设计并开发了城市群路网监测原型系统,可用于判研城市群道路宏观交通状态,分析城市群新建小区公交需求,分析和展示城市路网演变态势。系统以C++为开发语言,Oracle 10g为系统数据库,Arc GIS Engine为基础数据处理平台,采用MFC与QT混编机制,在"数字交通球"基础上,实现了交通信息数据分析、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数据展现、数据转换与管理、数据发布与交换等功能,并进行了实例展示。调试表明,该系统结构科学、稳定,能为高分影像在交通行业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级在轨系统AOS是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关于星-星和星-地的数据管理系统.结合AOS系统协议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轨获取的各类载荷数据实际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应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空间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把多种载荷产生的不同数据速率、不同字节大小、不同级别传输要求、不同延时要求的数据进行封装,形成统一的虚拟信道数据单元VCDU格式;并把各条虚拟信道上VCDU复接成连续的数据流经星地物理信道传输.仿真试验证明,该系统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多种载荷数据的组织、管理和传输问题,为后续的测绘和遥感处理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ODIS、ASTER和TM等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基于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从2003年到2008年北京城区及奥林匹克公园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并分析了下垫面(绿地系统、水系统)与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表明,宏观上,从2003年到2008年,北京城区及奥林匹克公园热岛强度虽然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高级在轨系统AOS是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关于星-星和星-地的数据管理系统。结合AOS系统协议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轨获取的各类载荷数据实际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应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空间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把多种载荷产生的不同数据速率、不同字节大小、不同级别传输要求、不同延时要求的数据进行封装,形成统一的虚拟信道数据单元VCDU格式;并把各条虚拟信道上VCDU复接成连续的数据流经星地物理信道传输。仿真试验证明,该系统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多种载荷数据的组织、管理和传输问题,为后续的测绘和遥感处理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无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实时提供正常高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CORS正常高服务方法.通过对传统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数据生成及播发模式进行了改造,采用格网划分的方式,生成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并对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增加高程异常改正,从而实现实时正常高测量.该方法在不降低用户精度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实时正常高测量成果,能够提升CORS系统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其他省市CORS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遥感与城市信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 0世纪 ,航空摄影测量与航空遥感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管理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 1世纪卫星遥感可能越来越发挥广泛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 2 0年来 ,我国开拓城市遥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 ,指出高分辩率卫星图像数据与三维航空遥感越来越接近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 ,为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更新 ,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邰贺 《全球定位系统》2019,44(5):117-122
针对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RS)下网络实时动态(RTK)在特殊环境中无法获取固定解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虚拟观测数据的后处理解算方法,探讨了基于Trimble Pivot platform软件生成虚拟观测数据和利用TBC软件网求解观测点位置的解算流程和步骤,分析了虚拟观测数据的使用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虚拟观测数据各项质量评估指标均与真实观测数据相当,且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确定了虚拟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公路损毁遥感监测评估与信息集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汶川地震导致灾区公路多处中断,提出了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源及已有交通基础数据库,辅助提取公路损毁信息,进行交通应急监测及其信息集成的技术与方法,开展了大量应用实践,获得了重灾区主干公路被损毁的第一手数据;借助遥感空间信息软件平台,将公路损毁监测信息与基础信息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再现了震后地面交通现状,不仅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地面交通宏观灾情信息,还使应急指挥人员和公众可以感受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加快地方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省级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十分必要。介绍了河北省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总体架构、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该平台将国家遥感数据分发单位、地方业务化监测单位、现场观测单位有机联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卫星遥感数据与现场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产品生产、数据管理、成果发布至精度评价的全业务闭环流程,实现了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业务系统后台全自动化运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河北省海洋遥感监测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地方海洋遥感监测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建成的CORS系统以提供实时差分服务为主,对于毫米级的后处理,往往因为测站与基站的长距离需要测站长时间的观测,因此限制了CORS的应用拓展。本文通过CORS系统已知精确坐标、观测数据以及基准站间固定基线值,利用最小二乘内插方法,获取网内任意一点的空间相关误差,解决了虚拟基站的GPS观测数据的模拟,实现了CORS系统下测站与虚拟基站的短基线,从而能在短时间获取高精度的测站成果,并在苏州CORS系统下对研究成果进行测试计算及精度分析,得到了该模式下观测时间与定位精度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差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理信息的应用不断深入,人们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可避免产生不同来源、格式、比例尺、多投影方式或大地坐标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从空间实体或现象本身不确定性、人类认知表达能力的局限性、空间实体或现象观测的误差、计算机表达地理对象的局限性和空间数据操作产生的误差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这对GIS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集成来说,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砟轨道铺轨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砟轨道施工中,为了满足轨道的高直顺性要求,用来控制铺轨的任意三个控制基桩的角度中误差不能大于8″。由于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将直接影响其定位精度,选用一个精度较高的控制基桩设置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极大的降低控制网布设的成本,因此,对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给出完整的精度计算模型基础上,以任意三个控制基桩的角度中误差为设计的精度标准,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对施工常用的极坐标法和导线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情况下,极坐标法难以满足无砟轨道控制基桩的测量精度要求,而采用附合导线法则可以满足控制基桩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Neugebauer方程组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始的Neugebauer方程组基础上,引入修正系数nx、ny、nz,可很好地反映油墨层及纸张的光散射和吸收作用及工艺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Neugebauer方程组对实际印刷过程的描述精度。本文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通过对一定数量目标色块三刺激值的匹配,精确确定了Neugebauer方程组修正系数nx、ny、nz。  相似文献   

15.
忠武管道呈狭长线条状分布,其穿过的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各异,导致滑坡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同时按照忠武管道滑坡灾害防治要求,主要采用GPS进行滑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位移一时间变化量,周期一般设为2年,监测时间间隔平均为一个月,故描述滑坡运动规律的数据量较少且单一。针对忠武管道沿线滑坡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联灰色神...  相似文献   

16.
魏震方  王世华  沈华 《测绘科学》2010,35(1):146-148
本文采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平台将五元组模型的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本体形式化,使其在JADE环境下应用成为可能。首先通过介绍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引出本体形式化问题。然后应用五元组模型进行位置服务上下文信息建模。建模后抽象出的位置服务上下文计算本体符合FIPA-ACL规范,使不同的信息在Agent之间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形式化本体在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流。最后,我们将采用Protégé平台定义的ContextOntology形式化本体通过Ontology Bean Generator插件将其导出为Java类,使其在JADE平台下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Digital "softcopy" maps are becoming the norm—replacing static paper maps in applications from wayfinding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result, the design of interface tools that allow users to manipulate map parameters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is likely to become as fundamental to cartography as the design of maps themselv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interfaces to geo-referenced data. These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 in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interface design with conceptual, operational, and implementational levels. This hierarchical approach leads designers from questions about the goals of the system and the users of that system to the creation of tools to accomplish those goals and interface controls that allow effective interaction with the tools. The article goes on to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to a prototype geographic visualiz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exploration of spatial data sets and visualization of reliability of both data and data abstractions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prototype involves a synthesis of concepts and methods derived from cartography,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and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into a system for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相似文献   

18.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s an imaging technique that is dependent on an object's rotational motion over a 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 Maritime vessels and aircraft possess 3-D rotational motion, whereas it is only their ISAR contributing motion that is useful to the ISAR imaging process; the contributing motion consists of the Doppler generating axis and the effective angle of rotation. This letter presents a quaternion-based transformation that converts measured attitude and position data into an object's Doppler generating axis and effective angular rotation rate. This transformation is significant since it isolates the component of the motion tha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ISAR image. It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blurring of most ISAR images of sea vessels as well to identify good imaging intervals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cooperative ISAR for radar cross section measurement purposes.   相似文献   

19.
孟冰 《现代测绘》2011,34(4):38-39
多项式曲线拟合、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多项式曲面拟合、多面函数曲面拟合、移动法曲面拟合是全球定位测量水准拟合常用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多种方法获得数据的精度,并通过工程实例比较和分析,认为移动法曲面拟合拟合法精度更高且稳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数字地图产品模式》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山舞 《测绘科学》2006,31(1):80-81,89
基于《数字地图产品模式》(以下简称《标准》)研究成果,本文确定了《标准》的目的、编制理由和《标准》的用户;指出了《标准》在相关“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中的位置;提出了《标准》的范围;分析了国内外同类标准及相关资料并介绍了其在《标准》中的应用概况;以列出修订前后标准目次和ISO19131草案目录结构对照表的方式,剖析了《标准》研究成果的结构框架;最终得出了《数字地图产品模式》标准的编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阶段性成果,应当抓紧时间完善成果,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国家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