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许多新鲜的硅质火山岩的金初始含量比以前所认识的明显偏低。所分析的129件仔细挑选的玻璃状硅质火山岩样品中,113件金含量小于1.0×10 ̄(-9),大多只含有≤0.1~0.3)×10 ̄(-9)的金。非过碱性流纹岩含金量小于(0.1~0.7)×10 ̄(-9),平均金含量为0.22×10 ̄(-9)。强演化、高硅质次碱性和过铝质流纹岩的含金量最低。过碱性流纹岩的平均金含量约为1×10 ̄(-9),这表明低f(O_2)的聚合熔融体不容易寄存金。23个相对富硅质中性岩石样品的平均金含量为0.54×10 ̄(-9),拉斑玄武安山岩(铁安山岩)中的金一般高于钙碱性类型。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特殊地质区域的金真正高于其它区域。总成分、熔体结构、蒸气分离时间和数量、矿物、硫化物和/或金属熔融体相可以表现出主要决定硅质岩浆的金含量。根据分离蒸气、结晶及不混熔熔融体相由岩浆排出金的多方面资料表明,新鲜火山岩只有极低的岩浆金浓度。在多数情况下,岩浆值会更高。某些斑岩矿床的上升金含量(0.3×10 ̄(-6)~>1.0×10 ̄(-6))表明硅铝质岩浆的金浓度明显高于玄武岩(1~2)×10 ̄(-9)的金浓度。  相似文献   

2.
PVC(聚氯乙烯)基体和液膜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金(Ⅲ)已得到了发展。将膜同硝酸灵四氯金酸盐(Ⅲ)结合作为电活性物质,能迅速响应浓度范围10^5-0.1M的金(Ⅲ),得到的响应斜率为52.8-55.2毫伏/组(十个一组).在许多阴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pH值为2-5时,电极对金(Ⅲ)有较好的选择性。PVC膜电极具有选择性较好(Cr^3 ,Mn^3 和ClO4^-除外)和热稳定性较高的优点。与PVC膜电极相比,液膜电极响应斜率高。响应时间短。在2微克/毫升-2毫克/毫升的测定范围内,AuCl4^-的平均回收率为98.5%,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1.0%。测定某些金合金(含金58.3-99.9%)和药品制剂中的金,平均回收率为99.4%,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0.7%。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可与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美国药典重量法的测定结果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庞家河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庞家河金矿矿石中的主要在金矿物和载金矿物,金然矿石中的配分微型赋存状态矿石中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毒砂和粘土质矿物(含绢云母和少量粉砂质)金主要为次显微金,粒度在0.025~0.1μm之间,呈小圆球状及链状的独立金矿物(自然金)充填在黄铁矿,毒砂的微裂隙度或沉淀在晶面上或吸附在晶体边缘。在氧化或半氧化矿石中,可见到一部分可见金或显微金。  相似文献   

4.
祁雨沟金矿自然金晶体形态和微形貌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金晶体生长和台阶运动的动力学以及台阶聚并规律,自然金的晶体形态和晶面微形貌具有较强规律性。晶体形态随温度和金的过饱和度增高,由(110)习性晶经(100)习性晶演变为(111)习性晶;晶面上阶梯状生长纹的高胡金的过饱和度的增大而增高胡金的过饱和度的增大而增高,阶梯的密度随热液碱性程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得到河南祁雨沟金矿Ⅴ、Ⅶ阶段自然金晶体形态的证实,并与其它金矿的地质事实和人工合成实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例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矿体赋存在闪长岩岩筒内部相和边缘相接触过渡地段环边状蚀变裂隙带中。矿体受岩筒产状控制。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和赤(褐)铁矿化。矿石主要由含金蚀变闪长(斑)岩和含金风化赤(褐)铁矿化闪长(斑)岩组成。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高达966.74。自然金粒度以粗一巨粒金为主,重选回收率达85%以上。根据同位素、稀土配分模式等确定闪长岩岩筒由混合岩浆上侵演化结晶而成,成矿物质与其同源,为中-低温热液形成的金矿,其类型属于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杨时惠  林月英 《矿物学报》1996,16(3):304-306,T001
未命名硫化物矿物是一个少见矿物,发现于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床。共生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含汞银金矿、自然金、辉银矿、硫钒铜矿、含锗锡硫钒铜矿、斜硫锑铅矿等。该矿物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显微硬度为142.4~1563kg/mm2,反射色为灰白色带棕色色调,非均质性。化学成分(Wt%)Ph61.04;CW19.22;S18.73;Ag2.14;Fe0.20(平均),矿物的化学式为:(Cu1.10Ag0.08)1.18Pb1.04S2。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强线为:3.9295(71),2.7997(100),2.9997(40),1.9200(45),1.900(40),1.7600(59)。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卡林型金矿。该文在显微镜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包括背散射电子图像、点分析和面分析,对金矿中的赋金矿物展开了基本特征和赋金状态研究,发现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 主要的赋金矿物。赋金黄铁矿又以环带状和细粒自形为主,莓球状、粗粒以及条带状次之。这些黄铁矿成因复杂,并且可 能普遍受到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环带状黄铁矿核部中的金可能主要以“不可见”超显微包裹金(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 式赋存,而环带部分中的金可能以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并也可能存在纳米级自然金(Au0)。相比而言,莓球状、 粗粒和条带状黄铁矿中的金既可能含有纳米级自然金(Au0),也可能含有固溶体金(Au+)。对于毒砂,单独的毒砂和黄铁 矿- 毒砂集合体中的毒砂均为热液成因,都赋存金,但以单独的毒砂为主,金以“不可见”超显微包裹金(纳米级自然金, Au0)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金的相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发展了化探样品(主要为疏松沉积物)中金的相态分析方法。将化探样品中金划分为:水提取相、吸附相、有机相、铁锰氧化物相、碳酸盐相、硫化物相、石英结合相、自然金八个相态。这一划分为在不同景观区金的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了新的手段。列出了部分金相态分析结果,8个相态金的加和与金总量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对17个样品的四个相态进行了测定,RSD(n=5)分别为:10.5%~30.0%(水提取相);13.6%~24.4  相似文献   

9.
邛莫金矿床中的硒辉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军  刘建明 《矿物学报》1998,18(4):445-451
硒辉锑矿产于西秦岭邛莫金矿床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灰硒汞矿、灰硒铝矿、硒锑矿、硒块硫锑铜矿、硒镍矿、自然金以及石英、重晶石等。该矿物显微硬度VHN50=68.25~128.0kg/mm2,平均101.26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15、30个测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Sb57.75~66.79(平均63.25),S11.86~21.62(平均17.30),Se12.82~29.12(平均19.27),据其平均值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Sb1.99(S2.07,Se0.93)3.00,简写式为Sb2(S,Se)3。代表性的反射率(%):(470nm)Rα’=45.33,Rγ’=31.03;(550nm)Rα’=46.75,Rγ’=33.63;(590nm)Rα’=46.06,Rγ’=:33.50;(650nm)Rα’=45.18,Rγ’=31.49。对两个Se含量仅达3%~5%的辉锑矿粉晶分析所得晶胞参数值为:a=1.1209~1,1212nm,b=1.1299~1,1303nm,c=0.3847~0,3849nm。与辉锑矿相比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矿床是一个含伴生金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伴生金的平均品位为0.36g/t,伴生银的平均品位为12.4g/t。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测试(如:相关分析,配分计算,矿相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分步溶解,物相分析等),对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的存在与黄铜矿关系密切;金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显微金、次显微金及少量晶格金,其中显微金主要存在于黄铜矿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主要存在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1.
河北矾山钾质碱性岩体,由3期侵入岩和脉岩正长岩组成。第1期岩石为层状超镁铁质岩系,具韵律层结构。层状岩系中赋存巨大磁铁磷灰石矿床。碱性岩体全岩225个样品平均含金为7.8×10-9。矾山岩体金的丰度为6.1×10-9,是地壳金丰度(3.5×10-9)的1.74倍。第1期岩石平均金含量为8.8×10-9,第2期岩石为5.1×10-9,第3期岩石为7.4×10-9,正长岩为4.2×10-9。第1期侵入岩中辉石岩平均金含量为9.31×10-9,黑云辉石岩平均为7.78×10-9,伟晶正长黑云辉石岩为7.40×10-9,间隙状正长辉石岩为8.00×10-9,磁铁磷灰石岩为13.78×10-9,磷灰石岩和黑云磷灰石岩为11.80×10-9,黑云母岩为18.63×10-9。在垂直层状岩系的剖面上,岩石金含量呈韵律性变化。在东矿区,岩石金含量由西向东趋于降低。在岩浆液相分离过程中,金倾向富集在含铁、镁、钙和磷的熔体相中,而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金可能富集在流体相中。  相似文献   

12.
安庆月山铜钼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等多咎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自然金等赋存于石英脉型铜矿石、铜方矿化岩石型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与之共生的矿物为同放、斑放、辉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等;矿石中金的平均含量为0.3g/t,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金-银系列矿物中以含银自然金为主,粒度一般为0.15~0.30mm,大者0.5mm以上。金的矿化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同一水平面则有西低东高的趋向,但水平上的变化幅度比垂直方向小得多。这不仅为矿床伴生金的选冶工作提供了依据,而且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及增加生产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古宙爆破角砾岩型店坊金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店坊金矿产在中元古代熊耳群爆破角砾岩体的南部,与马超营断裂带东延部分有关。其以金伴生铅矿化为特征,表现为矿化角砾岩、矿化复成分角砾岩。矿石组分主要是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Ag/Au较高。特征的蚀变矿物为锰铝榴石、阳起石、方解石。成矿条件为中 ̄高温(220℃ ̄438℃)、高硫逸度(logfs2=-39.85 ̄-19.37)、低氧逸度(lgfO2〈-37)、偏碱性(PH〉7)环境。硫铅同位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蒙古发现的砷铁钙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铁钙石发现于内蒙古白云石大理岩中的金砷铅矿体内,共生的主要矿物有砷铁矾、砷铅石、臭葱石、自然金等。砷铁钙石为金黄色放射状,半金属光泽或丝绢光泽,比重3.56,摩氏硬度4.5,折光率值大于1.800,二轴晶(一)。针铁钙石的化学成分(%)为:CaO 12.96,Fe2O3 28.00,As2O5 40.49,MgO 0.30,H2O 10.35 Pb-O 0.19,总计92.29。结晶化学式为:Ca3Fe^ (AsO4)4(OH)6·3H2O。X射线为晶衍射强度有:8.948(100,200),2.961(44,600),2.777(6,204),2.222(19)。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在3366,1634,946,787,507cm^-1处。  相似文献   

15.
自然金{110}晶面微形貌的STM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金常呈不规则粒状或团块状产出,规则晶体少见,因此自然金晶体的晶面形貌研究资料不多。作者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自然金菱形十二面体晶面进行观察,获得金(Au)(110)晶面一系列微形貌图象,并从晶体生长和晶体结构的角度讨论了各种微形貌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1995,14(2):127-149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575-595
新疆哈图金矿床存在2种成因的黄铁矿,沉积成因的草莓状或细粒黄铁矿与热液成因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富Ni贫As,被热液矿物充填或交代。热液成因的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具多阶段演化特征:早期黄铁矿(Py1)呈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结构,被后期黄铁矿增生,As含量范围明显间断,早期黄铁矿(Py1)是草莓体在热液叠加下重结晶的产物。Py2以Py1为核继续生长,致密均一的晶体内部存在长柱状毒砂、蠕虫状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自然金包体,晶间和裂隙中充填黄铜矿、黝铜矿、闪锌矿和自然金。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与大量毒砂共生呈脉状(Py3a)或浸染状(Py3b),晶间可见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车轮矿和自然金。热液黄铁矿的Ni、S含量较低,而As含量较高。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As逐渐替代黄铁矿中的S。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可将哈图金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划分为草莓状黄铁矿阶段、石英-钠长石阶段(Ⅰ)、白云母-磷灰石阶段(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Ⅲ)、毒砂-黄铁矿阶段(Ⅳ)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Ⅴ),成矿期白云母(Ms2和Ms3)和磷灰石(Ap2)富FeO、MgO、MnO。与草莓状黄铁矿伴生的泥质和石墨,显著改变了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诱发金沉淀形成金矿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要以硅酸盐相存在,占总量的57.6%;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相存在,占总量的56.9%;与岩石中金的相态分布对比,矿石中硫化物相金、游离自然金和碳酸盐相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和硫化物相是阳山金矿成矿有利相态;赋矿地层金的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即使金的合计与其他地层相近甚至较低。可根据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判断地层成矿潜力,这为岩石地球化学的异常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