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成功的基坑工程圆环支撑系统设计实例为基础,对圆环支撑优于直杆型支撑的结构、施工特性作出比较细致的分析,得出如果圆环支撑运用得当,可以实现投资减少、工期缩短、位移减小的目标。同时又对采用圆环支撑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圆环支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深基坑围护实例为背景,分析了直径超过200 m的超大混凝土圆环内支撑系统的工程应用特点,介绍了混凝土圆环内支撑结构设计、平面布置以及竖向承重结构的布置、圆环受力情况及配筋计算,并总结了深基坑超大圆环支撑设计的相关构造节点和关键技术要点.现场实测基坑位移较小,内支撑系统内力在可控范围内,整个施工过程达到了安全可靠的目标,对保护周边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表明这些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希望为今后类似的深基坑工程围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7,(3):840-846
由受力根据刚度分配的原则,引入受力分配系数,对圆环支撑体系水平刚度系数的计算进行了解析式的推导,提出了圆环支撑体系水平刚度系数的简易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解析式的修正式。并以某超深基坑圆环支撑体系为例,应用所提出的公式计算该圆环支撑体系的水平刚度系数,并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封闭环梁、发射梁对水平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误差较小,圆环支撑体系水平刚度主要由受力杆件封闭环梁决定,与发射梁等传力杆件关系不大,依据所提出的解析式进行计算,结果精确且简单易行,可为基坑圆环支撑体系水平刚度系数的取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圆形基坑实例,推导单个环形支撑的水平刚度系数,提出了圆环支撑刚度系数的简易计算公式,利用其解析解作为支护结构单元计算刚度输入的初始数据,并通过启明星BSC计算软件及迈达斯GTS-NX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出的位移和内力及基坑开挖后实测的位移和内力对环撑水平刚度进行反推,并与解析解对比。结果表明:解析解计算出的环撑水平刚度系数较反推计算结果偏大。根据对比分析,对环撑水平刚度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能基本与反推结果吻合,可为今后类似圆形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星河世纪城B2地块工程基坑成功支护设计实例介绍,全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体系独特的布置形式、内力计算模式、方法和结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为软土地基中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程中由于基坑面积大、深度深,且形成内支撑形式的支护体系,致使基坑土方开挖难度特别大,因此,首道支撑体系结合栈桥的结构设计与应用势必成为一种支护结构形式。通过总结栈桥结构设计的常见形式,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对作为内支撑栈桥结构构件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坑栈桥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为栈桥支撑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戚庆学  彭波  董宜辉 《探矿工程》2013,40(10):68-73
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建病房楼基坑采用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通过基坑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的监测,对各工况下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各工况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性,得到一些有益结论,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环形支撑系统的受力特点,采用三维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了环形支撑系统下桩身最大变形位于桩顶处,为9.70 mm,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环形支撑梁全截面受压,最大轴力值为4 365 kN,远小于梁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支撑梁间混凝土板在堆载20 kPa的情况下,相对于无堆载时立柱沉降仅增加1.06 mm,而环形支撑梁最大压力仅增加17.8 kN。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监测数据对比,可得出以下结论:环形支撑梁通过“拱效应”可将支撑传来的力转化为轴力,为支撑提供可靠的支点,但支点刚度比常规支撑弱;其次,由于环形支撑梁需要有足够刚度来为支撑提供可靠支点,因此环形支撑梁的截面应根据刚度要求结合受力情况进行设计;最后,在对撑梁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板作为临时材料转运平台是可行的,这对基坑支护系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混凝土支撑轴力计算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某大型基坑板支撑轴力监测布置和轴力换算,根据该基坑板支撑轴力、地连墙水平位移和温度监测数据,研究温度变化对超长钢筋混凝土板支撑轴力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两个工况模拟,验证、预测了板支撑轴力和地连墙水平位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结论:(1)板支撑轴力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温度越高时,温度变化对板支撑轴力的影响越显著,日温差对支撑梁轴力的增幅最大可达30%,表明在支护与开挖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温度作用是长板撑支撑梁轴力变化的主要原因;(2)板支撑处地连墙水平位移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对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
考虑收缩与温度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钢筋应力计量测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时,收缩应温度频力修正是必要的。结合上海浦东某实际工程,从理论上和实测中对支撑轴力中对支撑轴力中收缩和温度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引起的应力相当于整个支撑轴力的1/3,而温度变化相起的最大应力相当于支撑轴力的1/5。  相似文献   

11.
宋明健  汤连生  胡辉  王大志  徐通 《岩土力学》2009,30(7):2031-2036
鉴于基坑支护中常见的直撑设计一般都没有考虑基坑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总结了土压力和基坑位移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随坑壁转动时土压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直撑轴力和坑壁位移之间、以及直撑纵向变形与坑壁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研究了直撑轴力和变形随基坑初始位移、支撑点、土压力作用点、土体与挡土结构间摩擦角等因素变化时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直撑轴力及其变形随基坑位移、支撑点高度、土体与挡土结构之间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压力作用点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基坑初始位移值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2.
赵文  李慎刚  徐岩  孙海霞 《岩土力学》2007,28(Z1):643-646
沈阳地铁十六标段过新开河段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施工,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以维护基坑稳定。开挖过程中,对桩体位移、桩体内钢筋应力、钢支撑轴力以及地面沉降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实际工程效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可以维护基坑稳定,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立宝 《探矿工程》2015,42(4):58-62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多以排桩、地下连续墙、工法桩、钢板桩等形式出现。基坑工程中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内撑,但周边部分建(构)筑物对基坑变形很敏感,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控制基坑的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悬臂式支护结构中常用的几种控制变形的方法,包括双排桩外拉、锚杆(索)加固、基坑内斜撑、基坑内土加固、坑内预留反压土等,并对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软土基坑支护中的锚拉桩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深基坑的发展,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深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岩土工程问题,尤其是软土基坑。在软土基坑中设置锚拉桩,能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同时有利于基坑土方的开挖和主体地下室的施工,显示其十分突出的优势。介绍了锚拉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并对相应工程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坑支护可拆型锚杆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生 《岩土力学》2005,26(11):1766-1770
为了避免给周围后续工程造成施工障碍和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基坑支护中的临时锚杆在失去作用后应将其拆除。通过对锚杆荷载传递特性的分析和在现场原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仅拆除拉杆材料的可拆型锚杆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拉杆材料和注浆体之间设置隔离措施来拆卸锚杆,并通过带传力杆的承载体将锚拉力分散传递于注浆体中。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方法简单可行,且由于受力合理,可拆型锚杆的技术性能也较普通锚杆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偏压连拱隧道施工的动态模拟及最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宁  朱苦竹  李军伟 《岩土力学》2009,30(9):2875-2880
建立了偏压连拱隧道的3D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施工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资料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拱顶沉降、中隔墙的位移和应力、围岩的塑性区分布、初衬和二衬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进行最优化设计,以此得出了最优施工步距、开挖顺序、断面开挖形式、左右两洞开挖面的最佳施工间距,对类似连拱偏压隧道的施工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超  胡志根 《水科学进展》2019,30(1):102-111
面向工程设计阶段,采用高拱坝施工动态仿真技术获取施工初-中期挡水度汛面貌数据,综合考虑水文、水力随机性因素,构建高拱坝施工初-中期导流风险模型,提出采用Monte Carlo方法耦合挡水度汛面貌数据和主要随机因素进行风险模型求解的方法。基于风险分析原理提出了导流洞设计的风险判别方法,给出导流洞尺寸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具体步骤。通过金沙江上游某高拱坝工程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提风险模型及求解方法是适用的、有效的,该模型能够得到整个施工初-中期导流风险率,较为客观地反映高拱坝施工中期度汛可能存在的两种挡水情况,克服了初期导流风险模型的局限性;施工中期导流风险率随导流洞尺寸增大而减小,导流洞尺寸设计的可行方案集存在界限,即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高拱坝施工导流的风险决策和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The arch is the main stress structure of metro s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 cover method. The preliminary geological survey has some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9.
隧洞地表稳定性监测及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剑青  王宏图  刘大鹏  安龙奇 《岩土力学》2009,30(12):3765-3770
李子坝隧洞埋深较浅,进出口围岩较软弱,隧洞上方房屋密布,且有一居民用水塔。根据工程实际,隧洞初期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工字钢架+喷射混凝土进行联合支护;隧洞底部灌浆并施作仰拱;二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半圆拱。为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的稳定,对隧洞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求得在此状态下,最危险断面处隧洞的稳定性系数为1.9;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房屋、水塔、隧洞拱顶及边墙的变形及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建筑物沉降量均较小;水塔沉降量小且各点下沉协调一致,则水塔不会倾倒;隧洞拱顶及边墙变形均较小。  相似文献   

20.
许杰  周吉祥 《探矿工程》2004,31(12):5-8
珠海市海珠广场基坑支护工程采用双排搅拌桩帷幕墙止水、拱圈支护结构挡土方案。介绍了拱圈支护结构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监测,采用拱圈支护结构变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