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风低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淇、卫河流域“82·8”、“96·8”两场台风低压暴雨的物理量资料合成分析,揭示了该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的形势场、水汽场、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2.
3.
热带低压环流引发的中尺度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素清 《气象科技》2003,31(1):38-41,49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01年8月5~6日浙江舟山等地的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其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北面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侵入热带低压环流残体,使对流强烈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中小尺度系统发展,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4.
LAPS分析场资料在暴雨中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地面探测、高密度自动雨量站、高空探测资料,并且融合多普勒雷达拼图产品,LAPS可输出比较精细的分析场。针对2008年6月21~22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基于LAPS不同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分析场,分析了雷达回波、风场、高度场以及物理量场,比较不同时空分辨率LAPS分析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雨量集中在沿淮地区,呈纬向带状分布;第二阶段集中在大别山地区,其雨强更大,是中尺度局地性降水。(2)大别山区的地形抬升对低涡增强或减弱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低涡增强、发展的触发机制。当低涡接近大别山区时,低涡明显加强;当低涡逐渐远离大别山区时,低涡则减弱。(3)第一阶段有风的切变线,第二阶段有风的辐合,说明风场的辐合和切变促进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因此它们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条件。(4)高分辨率的LAPS结果对于风场和云的变化刻画地更为细致。雷达回波发生在风的切变线处,或者风场辐合处;大别山区暴雨过程中,在其西侧有闭合性的涡旋,低涡缓慢东移,回波位于涡旋东侧,强降水发生在低涡东侧。(5)K指数、沙氏指数、整层可降水量与这次大别山地区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暴雨落区基本相同。这些指数在暴雨落区预报与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该文用卫星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1年7月8-9日青海东部的大到暴雨过程。分析认为:这次大到暴雨出现在亚欧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的融高西北边缘特定的有利地区,主要受两个中尺度云团直接影响。该云团的形成和发展,是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1998年汛期内蒙古东部嫩江及其支流流域降雨异常偏多,7至8月大-暴 雨天气过程达6次之多,形成百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现以其中3例典型2暴雨过程天气尺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力  安刚 《暴雨.灾害》2000,(1):99-110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T106客观分析资料,采用空间带通滤波方法,对1998年8月9日发生在嫩江流域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滤波分析和冷涡垂直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降 有明显的不均一性,与大尺度场相比较,通过滤波得到的中尺度流场和各物理量场与冷涡雨之间存在着更好的对应关系,系统东侧的上升气流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系统中心附近及其西侧则由于对流层中高层大范围和较强下沉运动的存在,而导致低层上升运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牛淑贞  张素芬  席世平  张一平 《气象》2001,27(11):31-34
利用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河南省地面逐时雨量、风场、郑州探空、省区域小图等资料,对2000年7月5-6日发生在新乡、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揭示出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扰动及强对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螺旋度对一次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1999年6月15-16日江苏的安徽的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螺旋度的大值中心及其演变较好地对应了暴雨中心的发生位置及演变,螺旋度的强弱变化和暴雨演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较大的螺旋度可能是暴雨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临汾地区“94.7.7”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巧霞(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1994年7月7~8日,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普遍降水。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我区有8个站达大雨以上,其中:临汾为70.5mm、乡宁为72.9mm达暴雨。降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90·8”远安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柱 《气象》1992,18(2):26-31
本文分析了1990年8月14日发生在湖北远安县的特大暴雨过程。发现:中低层切变线近于垂直的强烈辐合产生对流云团,对流云团在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阶段,在卫星云图上分别表现为云体强核反气旋式转动合并、气旋式转动和反气旋式转动过程;强降水与雷达回波上强单体的稳定维持相关联,强单体不断发生分裂、合并、分裂的过程;中尺度低压和地形辐合带等中尺度系统在暴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缪敏 《浙江气象》2002,23(3):11-1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human-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将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发展的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丰富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其配置的切变线上的波动点对降水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陈思静 《四川气象》2001,21(1):24-26
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环流场各物理量场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96年7月18-21日大-暴雨天 气过程中,高潜能场的形成及能量的释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祖庆 《气象》2002,28(1):26-29
对上海2001年8月5-6日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在副高内由东风系统发展起来的热带低压由于结构深厚得以在强大副高内稳定维持,而副热带高压断裂的形势变化至关重要,由于西环副高北侧的西北偏西气流渗入,对热带低压内强对流迅速、持久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东环副高减退,又成为热带低压路径突然东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WRF模式多普勒雷达同化预报、1 °×1 °的NCEP再分析资料、云图TBB和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4年8月12日关中地区突发性暴雨过程(“0812”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同化C波段雷达资料能有效提升WRF对此次突发性暴雨的预报能力。受中高层北部冷空气侵入和低层冷式切变南压的影响,在“0812”暴雨期间,关中的北部和东部的地面切变辐合线附近先后出现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中β尺度重力波,波动持续约4 h、波长约60 km。当北部波动向南传播发展与东部波动合并之后,重力波快速消散,强降水结束。暴雨发生前,波动区的垂直上升速度、雨水含量中心强度和发展高度均迅速达到最大,陕北地区对流层中上部的正湿位涡显著向南下滑至关中上空,出现了有利于中尺度波动发展的湿位涡波列结构,暴雨中心近地层的正湿位涡和垂直梯度异常增大。200 hPa高空急流区南侧、关中西部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大及其东移南压为中尺度波动快速发展、传播提供了能量。500 hPa内蒙古中部天气尺度横槽发展东移、引导中低层偏北路冷空气南压,是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850 hPa的比湿突增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水汽条件。近地层显著东南风、不稳定扰动增大和地面切变线是暴雨的有利动力、触发条件;在地面切变线西端附近,3 h变压场出现显著中尺度波动特征。“0812”暴雨与典型盛夏暴雨差异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远离大陆、东南沿海无台风活动,关中低层出现西北路水汽输送,强降雨区周边700 hPa以上深厚位势稳定层结、近地层不稳定层结垂直叠置有利于重力波动发展传播,中尺度对流云团高度低,雷达强降水回波主要位于低层西北风和东北风之间的冷式切变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