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主要强调近50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在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未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特别强调要强化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国西部盆地和中亚某些含油气盆地在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盆地结构上看,中亚地区的盆地与中国西部盆地大多为具有不同构造属性的构造阶段,相互叠置的叠合盆地;从烃源岩发育特征来看,中下侏罗统的含煤岩系使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烃源层有较好的可比性。勘探实践证明,无论在中亚还是在中国西部该含煤岩系是最重要的烃源层之一,但中国西部绝大多数盆地广泛发育古生界烃源岩,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中国西部盆地的生烃潜力。从储集岩特征来看,中亚地区含油气盆地以发育中—新生界储层为主,而中国西部大部分盆地不仅广泛分布中—新生界储层,具有发育古生界储集层的优势;从资源类型来看,中亚地区以天然气占有绝对优势,而中国西部除天然气外,石油资源也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总的来看,中国西部的油气勘探潜力要优于中亚地区的大多数盆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21世纪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核心的方面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是什么?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估算生态需水量?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究竟能够承载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合理分配与调控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1)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97 Ma,即从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2)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滑两个方面,需要进行大比例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组构研究,尤其是断裂两盘错距的确定,必须找准被断裂错移的同一构造-岩相带的界线;3)阿尔金断裂的划分意义,它的延伸和规模及对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4)阿尔金断裂对两侧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解决上述4个科学问题,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中国西部成矿带的展布及对中国西部找油的战略评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会议名称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联系人/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时间地点人数(人)主 要 内 容西部大开发: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处刘莉、马昌和/贵阳市观水路73号(550002)08515895823,kydhtb@263.net或liuli@ms.gyig.ac.cn第三或第四季度成都或昆明100~180中国西部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划;西部资源与矿业经济;西部水资源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生物)健康效应(含“化学定时炸弹”);西部土壤地球化学与特色农业;西部大开发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冰川46377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变暖显著,195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0.2℃/10a,其中1990年代是近千年中最暖的10年;同时,1950s以来西北各省的降水量增加了约18 % 。为认识这一气候变化对中国西部冰川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获取了近50a来5000多条冰川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部82.2 % 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4.5 % ,同时也有一些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此外,近数十年中国西部冰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冰川相对稳定,而高原周边山区的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处于加速退缩状态。  相似文献   

8.
李娅妮 《地下水》2006,28(4):1-3
本文在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两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论述了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指出:搞好水土保持和防治沙漠化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体内容;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才能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30日在成都映月潭会议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133名代表。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贾其海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卢云亭 ,秘书长陈兆棉 ,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会长骆耀南、副会长汪贵生、秘书长赖绍民等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是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为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特意在中国西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 ,省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议期间会见了贾其海副局长 ,并对中国西部的地质遗…  相似文献   

11.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发布以来,中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与找矿取得了重大成就,保障了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但当前符合科学绿色开发的煤炭产能比例仍然偏低,在开发条件较好、已经逐渐成为煤炭主力产区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破坏和地表生态损伤严重仍制约着西部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煤炭利用面临着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煤炭地质科学研究仍然存在着8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成矿理论与勘探实践证明,东部一些老矿由于勘探深度、范围的限制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在矿区深部、周边仍有一些矿未能发现和查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具有找矿潜力;而寻找西部新的煤炭资源是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需要。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其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及资料处理原则有所差异;而资料解释在东部以查明地层赋存形态、煤层赋存范围、构造发育特征为主,西部则以寻找煤系地层波阻抗差异明显、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为解释重点。地震勘探技术在中国东西部的二个典型地震时间剖面佐证了其在深部找矿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煤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活动规律以及为防止其对采煤工程的不利影响,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门应用性地质学科,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保水采煤技术、华北型煤田防治水技术体系、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开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科发展面临着诸如老空水及陷落柱探测、矿坑充水条件变化、矿井水患实时评价及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在学科发展中应优先解决诸如“三高”(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地质条件下煤矿突水机理、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突水溃砂机理、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调蓄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及其合理利用研究以及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带发育规律研究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西部开发能力弱、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接替资源储量不足、煤系共伴生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山环境治理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亟需加大治理力度来保障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对以往矿山环境损伤的修复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要逐步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基于当前主体能源与主要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资源勘查和生态勘查具体方法与路径,提高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西部煤炭资源勘查对遥感技术的需求以及煤田地质体的可解译性、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论述了西部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中遥感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今后遥感技术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Coal is China's dominant energy resource.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advances in Chinese co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basic research of coal geology has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tudies to earth system science; (2)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al resources; (3) Evaluation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provides important basis for macropolicy making for China's co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 coal bases; (4)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3S (GPS, GIS, RS) technology. For the present and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major tasks of Chinese coal geological technology are as follows: (1) solving resources replacement problem in eastern China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of deep mining; (2) solving problem of integrated coal exploration of complex regions in energy bases of central China, and resources problems induced by coal exploitation; (3) making effort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coal-accumulation basins in western China; (4)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5)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in modern coal mining and safe production; (6) promo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resources and major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煤炭、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洪烈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30-33,64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具有质量优良及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研究西部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建立我国合理的能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西北水资源和煤矿供水的一些特点,在分析了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煤炭开发的水资源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开发煤制醇醚能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的发展方向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前提下,走以煤炭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能源结构之路。基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为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积极利用煤炭资源转化为汽车燃料——甲醇、二甲醚(每3.5t煤可生产2t甲醇),提高煤炭企业的效益。大范围推广添加一定比例甲醇的汽油或完全使用甲醇代替车用燃料,改变中国的汽车能源结构乃解决本世纪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醇、醚燃料已研究成熟,正大力开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略论煤炭地质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探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最珍贵的信息资源。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开发利用现有馆藏的300余套煤炭地质成果,主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