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涌山勘探区岩层倾角一般在70°~800°之间。广泛采用了斜孔钻进。斜孔钻进,钻塔设计与安装,是一项重要问题。以往用木质钻塔打斜孔,存在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钻探设备的轻便化,我公司1966年开始设计制成并应用了复合式两脚钻塔,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不断改进,效果较好,现已在所属各队推广使用,已完全取代了原与北京型钻机配套的四脚钻塔.用这种钻塔施工过的最深钻孔为830米,最小的倾角75°,最大负荷15吨.实践表明,这一类型的钻塔,完全能够适应冶金地质钻探施工中深钻孔的需要.其特点是,重量轻而强度大,结构简单,拆迁安装方  相似文献   

3.
洪江 《贵州地质》2005,22(2):134-136
根据XY系列钻机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吊臂式钻塔,以满足不同倾角斜孔施工对钻塔的要求,重点介绍了该钻塔的设计应用及在60°斜孔施工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吉尔吉兹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所属地质保矿管理局的地质勘探队1959年10月钻进90°—75°角的斜孔时,利用了由作者设计的金属轻便钻塔。  相似文献   

5.
一直孔钻塔安装距的求定(一)大穿钉式三、四脚木质直钻塔直孔安装距的求定三脚木质直塔打直孔时,一般单腿在孔前,双腿在孔后.单腿支点与孔位距离为前、后塔脚距离的2/3.两塔腿中点与孔位的距离为前后塔腿之间距离的1/3,即孔位与三个塔腿地面支点距离相等,三个支点联线即成等边三角形.四脚木质直塔打直孔时,孔位在四脚支点正方形的中心点.1.作图法: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地区的水文地理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82年青海省水文总站普查组到黄河游上地区查勘了有关水文地理,行程一万六千余里,收获甚多。现将查勘所得简要介绍如下。一、地貌格局青海省民和县以上的黄河上游地区,介于东经95°47′~102°47′与北纬32°19′~36°32′之间,流域面积147289平方公里。地势高峻,自然景观奇特多采,巴彦喀拉山(海拔5267米)、布青山(5121米)、阿尼玛卿山(6282米)、岷山(4284米)、西倾山(4539米)、鄂拉山(5304米)、扎马日根山(4969米)、  相似文献   

7.
《水文》1984,(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端,祁连山的东南部,北以大通山、东以日月山、南以青海湖南山、西以阿木尼尼库山为界,形成一自流内陆盆地(见图1)。其流域介于东经97°50′~101°13′和北纬36°15′~38°20′之间,流域面积(包括湖区)2966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3193~5200米之间。青海湖形状近似梨形,最长109公里,最宽67公里,周长约360公里;水位3195米时的湖泊面积为4473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目前钻塔拆装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解决的新途径,研制成功了四腿钻塔拆装机及机装可逆式四腿管子钻塔,认为这是地质钻塔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1986年11月,我国在17°28'N,116°34'E,水深3976米的黄岩海山的西北角取了6.96米的柱状样,代号HY4-860-2;1987年10月在12°48'N,113°5'E,水深4300米处取了3米长的岩芯样,代号SS2。其后又在南海取了7个柱状样(V_1—V_7)。其中HY4-860-2,  相似文献   

10.
前言赫姆洛金矿床发现于1982年,它位于苏必利尔湖东北岸附近,马拉松东15公里与横贯加拿大的17号公路邻接,其地理座标北纬48°40″,西经86°00″。主矿带走向为115°,倾向在50°—70°之间。矿床由几个矿化带组成,延伸长为1300米,垂直深度1300米,厚度变化范围3—45米。部分矿床出露地表,看来是单一大矿床,至少有7千万公吨金矿石,平均品位为7.6g/t,直到经过地下开采检验后,才能确定各个矿体的连续性,矿床包括三部分:泰克-科罗纳,金巨人和帕格-威廉斯。  相似文献   

11.
恩口煤矿区中的大冶灰岩孔斜比较严重。该煤层产于二迭系龙潭组,上部为三迭系下统大冶灰岩,厚度850~950米,可钻性4~5级,岩层呈薄层和极薄层状产出,单层厚0.2~10厘米,层理、节理、裂隙都非常发育,层理面上附着光滑的炭泥质薄膜,岩层倾角20°~88°,小型褶曲发育。由于层薄而硬、脆、软交错,极易造成孔斜。过去施工的钻孔,每百米一般为4°~5°,个别钻孔达6°~10°。为防治孔斜,曾采用合金钻进、钻铤加压、加长岩心管、带扶正器以及初级定向钻进等多种措施,虽不同程度起过一些作用,但一直达不到每百米不超过2  相似文献   

12.
水城位于贵州省西部大约北纬26°3′—27°与东经104—105°之间,南与盘县为邻,北临三岔河,西接云南宣威,地处乌蒙山东麓的北盘江上游的幡龙河河源岩溶盆地,地面海拔高度约1600—1700米。盆地周边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岩溶丘陵环境,丘陵相对高度约在300—500米左右。目前河流切穿盆地流向东南,故盆地向东南展开,总地势也向东南缓缓倾斜,河流最后在蔗香汇入南盘江(图1).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介于东经75°—105°,北纬27°30′—40°之间,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北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为界;东跨秦岭,分界不明显;东南以龙门山、贡嘎山至大雪山一线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为界;西南止于国境边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是全球海拔最高,隆起时代最新,地壳厚度最大的高原。高原地势总的趋势西高东低,在藏北及川青边境尚保留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原始剥蚀面,高原周围河流切割比差最大在5000米以上。这里地层发育较齐全,地质构  相似文献   

14.
在滇东南,发现第四纪冰川的具体地点是薄竹山,主峰海拔2991.2米,为云贵高原南缘的最高点。该区位于文山县的西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03°32′—104°00′,北纬23°16′—23°30′山顶年平均气温7.3℃,最低点马过河谷地,海拔1320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15.
西藏工布江达县唐不朗沟的冰湖溃决泥石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不朗沟(图1)位于北纬29°49′36″至29°56′27″,东经93°00′41″至93°09′22″,流域面积75.67km~2。构造上属拉萨-波密褶皱带,岩性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少量片麻岩和砂岩。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左右,年平均温度低于6℃。地表各自然条件类型的面积组成如表1。 全流域显示出山高、谷深、坡陡的地貌特点(图2)。流域最高点的海拔为5912m,与尼洋河交汇处最低点约为3443m,分水脊绝大部分在4800—5000m以上。主、支沟床与分水脊高差一般都在1000—2000m。因此,主、支沟两岸山坡都很陡,一般在33°以上,最大可达43°。狭谷地段形成绝壁,坡度在75—80°以上。主、支沟床由于受古冰川作用,多开阔,宽度在数十米至三百米之间,沟床比降也较小,而流水切割地段则较大。如主沟床在海拔4800m以下,一般都在120‰以上,而海拔4800m以上地段则和沟口以下的扇形地差不多,在50‰左右。主沟床平均纵比降达64‰,略高于泥石流起动比降。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曾受委托研究哈萨克斯坦西卡拉扎尔矿区新的钻进工艺,因为该矿区就钻孔弯曲程度和性质而言,是属于最复杂的一种。矿区的特点是岩层倾斜陡(平均40—60°),岩层可钻性处于Ⅵ—Ⅶ级之间。在这种条件下,钻粒钻进时钻孔强烈弯曲(100米达10—18°),因此,当采用(100×200,200×200米)勘探网度的孔底偏离孔口达150—400米。  相似文献   

17.
我队在某勘探线A291°方向185米打的ZK8405号钻孔,设计深度350米,方位角291°,倾角78°。该孔施工采用φ60毫米金刚石钻进,终孔深度370.20米,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但由于在该孔的预计见矿部位,为岩脉占据,经地质决定打分枝孔,以探明7号矿体490米见矿标高。  相似文献   

18.
S18G型及S23G型管子钻塔是近年来国产的一种轻便式钻塔,它与同类型角钢塔比较约轻1/2。S18G型钻塔全重仅1890公斤,而同型17米角钢塔则为4590公斤;可拆性好、安装方便。由于拆卸后部件轻小,搬运方便,特别适于高山区及南方水稻地区的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1975,(3):13-23
(一)概述本矿区钻探工作量的70%是6~9级的蛇纹大理岩,混合岩化黑云母片麻岩及条痕——均质混合岩。大部分采用钢粒钻进,易超经,钻孔弯曲比较严重。超基性岩体多为4~6级,采用合金钻进,孔壁间隙控制好,钻孔弯曲度较小。钻孔设计方位角38°38′、倾角一般为85°~88°、孔深600~1200米。钻孔弯曲度平均每百米顶角允许上漂1°左右,方位角要求在工业储量地段出矿点最大不得偏离勘探线的1/4(25米)。  相似文献   

20.
一、钻孔上帮沟槽卡钻事故1.所谓上帮沟槽问题,即在钻进过程中钻孔井壁上帮形成的沟槽(简称上沟槽一下同)。这类沟槽形成的条件:(1)钻孔深度较大,一般在500米以上,施工周期较长;(2)上部孔段突然上漂,例如白银矿区ZK13—61孔,0~100米倾角保持88°,100~200米上漂12°,200~300米上漂1°30′,300~700米平均百米上漂6°30′。钻孔在100~200米处倾角突然上漂,在100~250米处形成上沟槽,多次发生沟槽卡钻现象;(3)突然弯曲孔段的岩石较软或有断层破碎带;(4)在减压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