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1977,3(6):10-11
关于梅雨结束期的预报,过去曾有不少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预报线索。本文仅根据1954—1973年500毫巴、1956—1973年300和200毫巴、1969—1973年100毫巴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本省梅雨结束日的关系进行分析,试图为预报梅雨结束日提供依据。 我们把500毫巴110—130°E副高脊线跃过27°N,维持时间3天以上的初日作为梅雨结束日的标准。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21年ECMWF集合预报,评估了极端天气指数EFI(Extreme Forecast Index)、尾偏移指数SOT(“Shift of Tail”index)以及集合异常预报法在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的最优预报阈值,发现梅雨暴雨阈值比台风暴雨明显偏小,且随预报时效增加减小速度偏慢。最优阈值预报相比确定性模式预报,在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检验中体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提前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区分天气类型确定的最优预报阈值,可作为台风和梅雨暴雨落区预报的参考依据。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集合异常度对浙江台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报效果,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集合异常度可以反映稳定性梅雨暴雨的过程演变。  相似文献   

3.
章淹 《大气科学》1979,3(4):362-369
湖南、浙江的雨季结束期具有山区较平原迟和沿海较内陆迟的特点,大多数年份是南部早于北部。 湖南、浙江的雨季结束期与江淮流域的梅雨类似。一般副高偏强,雨季结束偏早。但有的年份:(1)副高甚强,它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强,或其南的热带与海洋系统较活跃,也有多雨而雨季结束迟的情况。(2)副高甚弱,与西风带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弱,也有少雨且雨季早结束的情况。文中给出了雨季结束前1—7个月副高演变活动特征的长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1951—2000年共50年的清明、立夏、夏至农历节气日期与湖北省梅雨季节雨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节气日期特征与梅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从天文学上可精确预算节气日期,因此节气日期特征对梅雨趋势的长期预报及超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梅雨预测的业务需求出发,系统开展了CFSv2模式对2018年浙江梅雨期降水预报能力的多时间尺度评估。结果发现3月1日—5月31日的起报结果整体上未能较准确地预测6月浙江大部降水偏少的趋势、仅5月31日的预测结果与实况相符;在延伸期尺度上,CFSv2预测的梅雨期总降水量较实况偏少30%左右;基于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新定义的综合预报技巧指数等指标分析模式的延伸期预报性能,发现对梅雨期总降水量、逐日区域平均降水量和逐日全省各站降水量的预报技巧有限,对浙江梅雨区的预报水平总体高于浙江全省。评估结果表明CFSv2预报产品表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干偏差;在延伸期尺度上,随着预报时效的缩短,预报效果并非逐步提升、而是客观存在一个最佳预报时效,各起报日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最优预报时段,整体而言梅雨降水的延伸期预测可能对初值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研了日本气象集志和天气月刊1986和1987两年先后发表的12篇关于季风及梅雨研究方面的文章,涉及到东亚季风及梅雨的大型环流机制,天气、气候学特征,中小尺度结构和分析预报、模式预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与我国的季风、梅雨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直接研究大陆上的季风梅雨的,例如大陆上的梅雨结构、成因与性质,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降雨的关系,大陆梅雨的季节转换,青藏高原和海洋对我国季凤梅雨的影响等。因此,对我国的季风梅雨研究,改进我们的季风梅雨预报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美云  欧阳玫君 《气象》1991,17(4):38-42
本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及日本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在1989、1990两年江苏省梅汛期亚欧大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方面的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用ECMWF72—144小时500hPa格点报制作4天平均图,作为梅雨预报工具。并以这两年梅雨预报为例,说明该工具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2—1980年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1、2、3波振幅和位相的特征。发现:60°N 1—3波的振幅与极锋急流的活动有关;高中纬超长波的位相主要影响冷空气的路径及强度,低纬超长波的位相与南方海洋的水汽输送有关,并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找出了梅雨量预报的线索,并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预报与实况基本相符。 梅雨的分析和预报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工作。为了进一步揭示大尺度系统的作用,了解梅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本文引用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从超长波的振幅和位相上,对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特征进行讨论。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并从中找出了梅雨量的预报线索。最后,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讨论了6月500hPa亚洲中低纬环流特征与浙北丰枯梅雨的关系以及以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建立丰枯梅雨的长期预报的问题。分析发现:6月500hPa环流变高场出现“X”型和“V”型是丰梅特征,出现“M”型是枯梅特征,梅雨丰枯环流特征对比鲜明。用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作梅雨丰枯的长期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长江梅雨的长期变率与海洋的关系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最新发布的梅雨国家标准资料,以长江区域梅雨为代表,在分析区域梅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外强迫影响因子角度探讨了梅雨的可预报性来源,进一步综合海洋背景变率和预测模型回报试验讨论梅雨异常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长江梅雨呈现周期为3-4、6-8、12-16、32、64 a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分量和长期减少趋势。其中,3-4 a准周期变化是梅雨异常变化的主要分量。梅雨的干湿位相转变受12-16 a的准周期变化调制,极端涝年易出现在12-16 a准周期变化湿位相和3-4 a变化分量峰值位相叠加的情况。(2)长江梅雨的各准周期变化分量有不同的海洋外强迫背景,是梅雨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与时间尺度较短的年际变化分量相关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分布于热带,而与时间尺度较长的年代际或多年代际变化分量相联系的海温关键区则来自中高纬度。3-4 a准周期变化分量的海洋外强迫强信号随季节变化由前冬的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转为春末夏初的印度洋偶极子(IOD)。6-8和12-16 a年准周期变化分量的海洋强迫关键区主要位于太平洋。准32和准64 a周期振荡则受北太平洋多年代际变化(PDO)和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AMO)的共同影响。梅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则与全球变暖背景及以PDO为代表的年代际海洋外强迫因子相联系。(3)尽管梅雨异常与ENSO的正相关关系呈现减弱趋势,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梅雨异常年际变化分量的可预报性有所增大。(4)将梅雨各变化分量作为预测对象分别建模,进一步构建梅雨异常预测统计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近5年梅雨预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有较好的回报效果,验证了梅雨异常年际分量可预报性的稳定性以及基于多时间尺度分离建立梅雨预测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引言夏季风的活动与旱涝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但夏季风在浙江的活动规律以及它与浙北旱涝关系的探讨较少。78—80年夏季(6—8月)浙北气候差异明显:78年梅雨特少,伏旱严重;79年梅雨正常偏少,干旱期降水正常偏多;80年梅雨多,干旱期出现了少见的洪涝。为此,本文选用这三年来探讨夏季风在浙江活动的规律以及与浙北旱涝的关系;夏季风与中、高纬度环流和低纬度(包括南半球)环流系统的关系,从而为夏季风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广春 《气象》1980,6(11):14-15
我省纵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般把淮河以南地区的雨季称为梅雨期。梅雨是我省十分重要的大型天气过程,入梅期的早晚,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我省工农业生产,有时甚至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积极开展对梅雨的研究和作好梅雨的预报服务工作,是我省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开展对梅雨天的研究和预报服务工作,首先就要解决关于梅雨的划分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划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标准上,都存在一些分歧和差别,某些年分在大范围梅雨开始和结束日期上也不统一。所以对梅雨的有关问题在《气象》杂志上开展讨论,统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史久恩 《气象》1979,5(8):31-32
一、日本长期预报的历史 日本的长期预报始于1907年,当时主要是为了预报水稻生长的夏季天气。日本的农学家发现,日本东北部的几次冷夏使水稻歉收,造成了饥荒,因此认为在春季开始时,发布夏季的冷暖趋势预报是很重要的。 初期研究了梅雨。发现6—7月的梅雨季节,气压场呈北高南低的型式。由于以后水稻连年丰收,自1914年起长期预报的研究中断了若干年。但在1931年北日本水稻严重歉收,从1941年起,日本北部的仙台地方气象台又系统地开展了长期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的精神鼓舞下,为紧密配合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提高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浙江金华地区气象台于1978年1月集中在常山,对影响连作晚稻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秋季低温,组织了全区气象台站预报技术改革会战。经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园满地完成了会战任务。  相似文献   

15.
继1975年完成的东北、华北十省(市、区)五百年旱涝史料整编会战工作之后,按1975年10月长沙《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会议》提出的要求,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整编会战工作,也已于1977年9—12月在南京初步完成。该项工作由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主持,南京大学气象系主办,以《五百年旱涝史料会战短训班》的形式进行。有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区)气象局参加,并特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处、江苏地理研究所共同协力完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应邀出席介绍北方会战经验。  相似文献   

16.
梅雨起止日期及梅雨量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服务角度对东阳市历年梅雨起止日期进行划定,重建了入梅、出梅、梅雨量的资料序列。研究表明,东阳梅雨具有明显的丰水期、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特征,同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较好的相关。在制作梅雨的长期预报时,考虑以上两个因素,并考虑周期分析得到的预测结果。经试报表明,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结束预报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杨毓英  史振南 《气象》1982,8(8):20-21
为了做好长期专题预报,抗御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服务,我们渭北三个站(秦安、甘谷、武山),组成“渭北预报协作小组”。三年来,进行了三次长期专题预报攻关会战,建立了统一的《渭北春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伏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低温灾害预报》等三种长期专题天气预报工具,对三县的春旱、伏旱、低温灾害开展了联合预报服务,效果较好。下面谈淡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蒲圻市梅雨结束期的天气气候分析,定出单站出梅标准和寻找出梅预报方法、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