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1年震情     
冯浩 《地震》1992,(3):79-80
全球地震活动 1991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5次,全部是浅源的(表1)。释放总能量为169×10~(15)焦耳。地震活动水平略高于80年代的平均值。强震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最强的是4月23日在哥斯达黎加发生的8.1级大震。1990年发生多次强震的欧亚带仍然活跃。高加索、缅甸和印度北部  相似文献   

2.
一、全球地震活动 1987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0次,1988年发生12次,最大震级都是7.9。释放的能量分别为88×10~(15)焦耳和90×10~(15)焦耳,与1972—1988这17年间平均值(15次/年,160焦耳/年)相比,全球地震活动水平是比较低的。 在1987年,强震几乎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大多数是在其东带和南段,即美洲西部沿海地  相似文献   

3.
1993年震情     
冯浩 《地震》1994,(3):95-96
1.全球地震活动 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释放能量65×10~(15)焦耳,属地震活动中等偏弱之年。这些强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且西带活动水平稍强。最大的地震是8月8日马里亚纳南端关岛地震。这次地震和1月15日日本北海道地震皆属中源地震,但因强度大,皆造成损失。连同6月8日千岛群岛的中源地震,围绕欧亚板块发生3次中源强震是近年来少有的。1993年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并不是7级以上强震,而是一些中等强度、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地震,例如9月30日发生在印度中部德干高原的6.4级地震使得数万人死亡,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4.
1989年震情     
全球地震活动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9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为80年代最少的一年,全部是浅源的,最大震级8.1。能量释放为128×10~(15)焦耳,接近80年代平均值。1989年上半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带比较活跃,下半年后,活动主体在西带,日本和菲律宾附近地区相继发生强震(表1)。与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维持在6级多的水平上,而且仍然是其东段比西段活跃。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4月21日在苏联贝加尔以东与我国黑龙江  相似文献   

5.
1992年震情     
全球地震活动 1992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释放能量229×10~(?)焦耳。地震次数和地震能量都远高于80年代水平,甚至稍超过70年代平均值。环太平洋东带即美洲地震带尤为活跃。最强的地震是6月28日发生在美国加州南部兰德斯的8.0级地震。除了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带很活跃外,8月28日在阿森松岛以北发生的7.3级地震是南大西洋海岭地震带上较少出现的强震。  相似文献   

6.
全球地震活动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6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8.1,包括两次中源地震。能量释放总量为154×10~(15)焦耳,极低的频次和较低的能量释放表明,自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地震活动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5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3次,除1次为中等深度外,其余12次都是浅源地震,最大震级8.3(表1)。按古登堡公式,地震波释放的总能量为273×10~(15)焦耳。虽然地震次数低于1972年以来的平均值,但是由于9月19日墨西哥  相似文献   

8.
1994年震情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释放能量为1.53×10~(17)焦耳,地震活动水平较高。10月4日千岛群岛地震和12月28日日本本岛以东地震皆属巨大地震。自1993年马里亚纳群岛发生强烈中源地震以来,1994年在斐济、玻利维亚和日本海相继发生强烈的深源地震,这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注意。6月3日在爪哇岛以南的地震引起较大海啸,致600多人伤亡。  相似文献   

9.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10.
前言 1986年11月7日至1987年3月11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共发生地震850次。其中4.0—4.7级(M_L)地震3次,3.0—3.9级地震12次。释放的总应变能为2.36×16~6焦耳,相当于M_s5.3地震的能量释放。这次震群的主震为11月21日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V度强。有感范围达11个县市350万人口。有八千多间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
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应伊朗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国家地震局派出6人考察组于7月5日前往伊朗地震现场进行考察。 这次伊朗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大陆地震,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该地震称西北伊朗地震,于当地时间6月21日0时30分发震,震中位置为东经36°49′、北纬49°24′,位于吉兰省鲁德巴城(Rudbar City),在德黑兰西北200多公里,震级为里氏7.3级,造成了4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12.
傅征祥  丁香  王晓青 《地震》2006,26(1):35-39
应用多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 研究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频次及其概率, 以及最大震级的预测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0~7.9级和7.5~7.9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1.00, 发生8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0.67, 或者说其间肯定会发生7级大地震, 而发生10次7.0~7.9级和1次7.5~7.9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若按超过概率水平0.10而论, 发生7.0~7.9级地震最少发生 8次, 最多发生 12次; 发生7.5~7.9级地震为1~4次, 发生1~2次8.0~8.9级大地震可能性最大。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最大地震的震级可能为7.5~7.9级。 不排除发生 8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杨马陵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3):287-288
1地震情况简介1997年1月21日~4月16日,新疆伽师县境内连续发生7次6级以上强震,截止6月12日共发生Ms6级以上地震7次(均发生在不到3个月内),Ms5级地震6次,1级以下地震5593次。伽师强震群发生在1997年度全国11个地震危险区之一的新疆西部地震危险区内。1996年3月19日在距1997年震区以北几十公里处曾发生6.9级强烈地震。这次强震群活动出乎意料地发生在覆盖层很厚的盆地内,无地表破裂出露,发震构造目前尚不清楚。7次地震分布在20×30km2的范围内,震源相当集中。就总体地震活动而言,属于强震群类型,但对每次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4.
1995年震情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29次,其中震级在7.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3次,最大震级8.1(表1)。全年释放能量达350×10~(15)焦耳。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皆处于剧烈活动之中,强烈的地震活动造成人员惨重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全球死于地震人数约7900人,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1631年(清崇祯4年)湖南常德附近发生63/4级地震,此次地震为有史以来华中地区所记载的最大地震,震后余震连绵不断,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1631年11月1日在常德地震的东南方宁乡附近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本文称为宁乡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此认定为常德大地震的余震.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活动都表明渭河盆地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剧烈的强震活动区。但自1568年5月15日西安附近6(3/4)级地震至今413年,该区再未发生5(1/2)级以上地震,目前的微小地震活动水平也非常低,每月能定震中的地震平均只有一、二次,震级M_s大都小于2级。这类似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附近地区,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地震活动区。本文根据历史强震和当前微弱地震的有限资料,对此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1 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异常特征云南地区2000-2007年共发生了4组5次Ms≥6.0地震,分别是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2001年10月19日永胜6.0级地震,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双震和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对冬瓜营古地震剖面研究的结果表明:阳宗海附近西支小江活断层上,近两千五百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五次七级以上强震,它们的碳14年代分别为距今118±95年(b.p.)距今445±95年(b.p.);距今1347±213年(b.p.);距今1930±135年(b.p.);>距今2359±213年(b.p.)。其中,剖面记录的最晚两次古地震事件与历史记载的嵩明、宜良间1833年八级大地震和宜良1500年七级强震还能够相对应,说明该剖面记录的古地震事件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导致岩石介质磁性发生变化,即产生震磁效应。研究表明地磁短周期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地磁扰动关系密切,不同频率的电磁感应场,携有不同频率电磁波穿透深度地层的介质信息。对地磁扰动场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分析,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特征。1997年1月21至4月16日,新疆伽师地区(76.6°~77.2°E,39.3°~39.8°N)发生了强震群活动,6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4次。随后在5月17日,6月24日又分别发生两次5级地震。该震群活动6级地震时间间隔短、分布范围小,仅在3个月的时间内,连…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根据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发布的2014年11—12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后给出以下监测结果。2014年11—12月全球共发生M≥5.0地震305次,其中11月146次,12月159次。东半球发生地震206次,其中M 5.0—5.9中强震191次,M 6.0—7.9强震15次;西半球发生地震99次,其中M 5.0—5.9中强震93次,M 6.0—7.9强震4次。东西半球各发生一次7.1级强震,东半球发生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2014 8 14 02 31 40 2014 1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