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尚培  陈红汉  胡守志  王斌  曹自成 《地球科学》2020,45(3):1013-1026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于奇西地区奥陶系为重质油勘探区,但于奇西1井(YQX1)奥陶系钻遇中-轻质油.为探求其油气来源,通过沙雅隆起52件原油样品的金刚烷化合物分析,于奇西地区奥陶系131件岩心样品的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同一期次油包裹体的气相色谱(GC)分析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单井埋藏史-热史图确定油气充注年龄,结合研究区断裂特征和盖层分布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普遍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并局部存在稠油与轻质油混合现象,同时奥陶系发育2~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452.5~420.5 Ma)、燕山期(150.2~100.6 Ma)和喜山期(20.1~2.1 Ma);早期油气藏中原油因构造抬升发生生物降解而稠油化,晚期轻质油沿基底和寒武-奥陶系NW、NNE向走滑断裂垂向充注对早期油气藏进行混合改造,形成一定范围的中-轻质油藏.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将顺北地区奥陶系下统—中统碳酸盐岩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总结了每个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特征,提出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三种层序模式——海侵、高位与低位模式,并分析其控制因素。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储集空间显示为大型岩溶洞穴,位于三级层序界面之下的蓬莱坝组岩心与薄片具明显的溶蚀孔洞特征,反映了低位期岩溶与高位期岩溶对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顺北地区地表水无法通过断裂从上穿过约800 m的奥陶系上统泥岩段,进入中下统碳酸盐岩储层,因此塔河地区“断溶体”理论并不适用于顺北地区,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岩溶作用是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钰  曹自成  陈红汉  谷茸  李海英 《地球科学》2023,48(6):2168-2188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走滑断裂带和同一条走滑断裂带不同段奥陶系断溶体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性.揭示这种差异性的成因机理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顺北地区17口井共100块岩心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在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和成藏时期厘定的基础上,以原油密度计算APIo与显微荧光光谱参数QF-535关系为“桥梁”,运用单个油包裹体统计分布模型对各期次成藏贡献度(contribution percentage,CP)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比较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参数(密度、粘度、气/油比和Ro-MPI1)和各期次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参数(QF-535、λmax和CP),结果表明:(1)顺北地区断溶体油藏总体发育4期成藏,分别为加里东晚期(438.2~405.8 Ma)、海西晚期-印支早期(297.8~219.5 Ma)、燕山中-晚期(139.9~106.1 Ma)和喜山中-晚期(29.0~0.3 Ma);(2)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断溶体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存在自西向东、自北而南原油密度和粘度下降、气/油比和原油成熟度(Ro-MPI1)增加趋势,造成其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自西...  相似文献   

5.
顺北地区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复杂,自NE向SW,油气藏相态的变化情况是挥发油藏—低气油比凝析气藏—高气油比凝析气藏—中等气油比凝析气藏。使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顺北4号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相态差异性的成因。4号断裂带原油生标含量低甚至缺失,原油生源与1号断裂带原油生源相同。4号断裂带原油成熟度高于1号断裂带原油,等效反射率为1.14%~1.60%。4号断裂带天然气干燥系数由NE向SW方向渐进增大,天然气成熟度为1.30%~1.70%。天然气中H2S、CO2含量由NE向SW方向呈现增加的趋势。全油色谱正构烷烃摩尔分数对数与正构烷烃碳数的关系表明,4号断裂带原油未遭受蒸发分馏作用;4号带原油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27.26~523.31μg/g,原油裂解作用程度为20.5%~95.8%,裂解程度较1号断裂带原油裂解作用高;SB4、SB41X-C和SB42X井原油硫代金刚烷含量为33.76~76.92μg/g,表明这些油气藏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作用。顺北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4号断裂带地温...  相似文献   

6.
7.
尚培  陈红汉  鲁子野  丰勇  云露 《地球科学》2020,45(2):569-582
尽管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油气成藏时期确定,但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仍存在不确定性,即同一个均一温度可对应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埋藏深度.为减少这种多解性,对研究区63件样品进行了岩石学观察、碳氧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运用成岩序列约束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捕获压力双参数来约束确定油气成藏年龄.在确定油包裹体及其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油包裹体的气泡填充度和包裹体油组分基础之上,利用PVTsim热动力学模拟软件恢复油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将油包裹体捕获压力和其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投影到埋藏史图上来求取油气充注年龄,再把充注年龄标注在同一时间轴上进行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和成藏时期确定.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存在3期油充注:第一期发生在加里东晚期447.1~444.0 Ma;第二期发生在海西晚期295.0~274.7 Ma;第三期发生在喜山期14.7~8.8 Ma.第一期和第二期充注的油气在构造"跷跷板"运动过程中发生了破坏或调整,第三期充注油气才可能是勘探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七五”及“八五”期间,一般认为寒武系—奥陶系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均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重要烃源岩,特别是厚度巨大的 O_(2+3)暗色泥岩,一直被认为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有着与∈—O_1碳酸盐岩同等重要的贡献。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1)塔北地区奥陶系,尤其是 O_(2+3)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普遍偏低,库尔勒鼻隆、草湖凹陷、轮南凸起、英买力地区等几乎塔北隆起全区以及相邻的孔雀河斜坡与满加尔凹陷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垂深为7 200~7 863.6 m的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储层中发现了挥发油藏和轻质油藏,油藏赋存深度下限不断突破传统认识.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作用.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原油均具有轻碳同位素特征,C23三环萜烷/C21三环萜烷>1,C28甾烷含量低的特点,三芴系列组成中具有较高含量的二苯并噻吩含量,表明与塔河原油具有相似的母源.(C21+C22)甾烷/(C27~C29)甾烷、C27重排/C27规则甾烷、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系列成熟度表明顺北地区原油成熟度呈现1号断裂带(含分支断裂)≈3号断裂带>次级断裂带>5号断裂带>7号断裂的特征,原油成熟度受控于油藏初始静温.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湿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为-50.7‰~-44.7‰,不同断裂带天然气成熟度的差异与不同断裂带原油成熟度的分布规律相似.顺北地区原油(4+3)甲基双金刚烷含量较低,分布范围为9.25~36.44 μg/g,指示原油裂解程度较低.原油中均可检测出完整系列的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0.76~18.88 μg/g,表明原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弱,顺北地区天然气为湿气及甲烷碳同位素轻表明油气藏未遭受气侵作用.地温研究表明顺北地区地温梯度低,为2.12℃/100 m,埋深8 000 m的地层目前仅为160~170℃,地质历史时期,奥陶系地温未超过170℃,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的门限.顺北地区奥陶系长期的低地温加之油气藏蚀变作用弱,是顺北地区奥陶系保持挥发油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三叠纪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该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整体勘探和研究程度低,对该地区三叠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利用S8井岩芯资料、岩芯样品50余块、岩石薄片100张、30余口钻井、测井资料,并结合二维44条地震测线、三维地震(1 300 km~2)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根据该研究区沉积特点,将其分为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浅湖砂坝和浅湖泥四种微相。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方向为由北向南,受北部沙雅隆起隆升强弱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发育规模具有弱(柯吐尔组)—强(阿克库勒组)—弱(哈拉哈塘组)的演化特征。以上述沉积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了顺北地区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油源问题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的油源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对运聚模式的认识,并影响到勘探的思路,综合分析各项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轮南低隆区的主力烃源极有可能是三叠系和侏罗系自身生成的油气,它是一个短距离侧向运聚,自生自储,多套生储盖复合,纵向叠置,以河湖相砂岩为储层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方式的含油气系统,表现为背斜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重新认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赵靖舟 《沉积学报》2001,19(1):117-124
根据对塔北地区591块泥质源岩613块碳酸盐岩热解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中上奥陶统泥质岩除柯坪地区相对较好外,其余地区普遍属一非生油岩,不可能对已发现的海相油气有实质性的贡献。而寒武系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泥岩,其有机质丰度均高于奥陶系,尤其是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也较大,因而是塔里木盆地一套十分重要的海相油气源岩,现今为一套优质气源岩。其次是中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有机相泥灰岩,具有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适中及具有一定厚度分布的特点,是本区海相油气另一大套重要源岩。另外,平面上,本区寒武一奥陶系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表现为东西两端相对较高,可达到中等一很好生油岩标准,而草湖、轮南、英买力以及孔雀河斜坡与满加尔凹陷奥陶系泥岩基本上均属差一非生油岩。碳酸盐岩烃源岩则以库尔勒鼻隆及塔东(含库鲁克塔格)地区为最后,其次是哈拉哈塘凹陷。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中央隆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本文采用包裹体的分布特征统计、荧光分析、温度测量、流体势分析和爆裂油气含量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的油气成藏史。研究表明,奥陶系亮晶方解石中有机包裹体以气烃包裹体和沥青质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主要为70~100℃。该区喜马拉雅期曾有大量油气运移,油气成熟度较高。油气丰度较高的井多集中于中部地区,西北部与东南部局部有高值区。TZ60井在喜马拉雅期曾有大量油气存在,后来因为构造运动而散失殆尽。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迟元林  萧德铭 《地质学报》2000,74(4):371-377
三肇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一个继承性深断陷-坳陷区。在上部坳陷中沉积了一套“上泥下砂”的地层。巨厚泥岩段底部的青山口组一段黑色泥岩是本区最主要的生油岩,在嫩江湖(Campanian)末期进入生油门限,明水期(Maastrichtian)末期一早第三纪晚期(Chattian)达到生烃、排烃高峰。在上覆大段泥岩封闭作用下,青一段地层形成超压,迫使油气向下排泄到下伏的扶扬油层储层。同时期,大量断开青一  相似文献   

15.
叠合盆地所经历的多期升降运动以及周缘的造山作用,形成了一些构造活动的枢纽部位,其特点是有构造活动但又相对稳定。枢纽的形成与隆起、斜坡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古隆起与枢纽带的发育关系,把枢纽带分为两类,残余-活动古隆起型枢纽带(塔北、塔东、巴楚型)和稳定古隆起型(塔中型)枢纽带。枢纽带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相对凹陷而言,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碳酸盐岩层系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主要发育潜山风化壳孔洞型、裂缝型储层,多发育复式油气聚集。通过精细的构造演化的恢复和沉积厚度、剥蚀厚度等的计算,可以识别枢纽带,研究枢纽带对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寻找有利钻探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赵靖舟  戴金星 《沉积学报》2002,20(2):314-319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3期:即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 #10 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 #3 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 #1 Ma)。前2 期为轮台凸起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形成三叠系湖相油藏以及侏罗系中低成熟煤成凝析油气藏。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坳陷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高-过成熟气藏以及少量次生油藏,最近发现的克拉2 大气田以及克拉3 、大北1 、依南2 、吐孜1 等气藏均属该时期成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从志留纪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排烃。下古生界源岩的生烃期和志留系的圈闭形成期控制了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志留系早期沥青砂岩形成后,经历了后期多次的构造沉积事件和三次烃类注入、混染,改变了志留系古油藏沥青形成时的原始产状。志留系沥青砂岩的三次注入分别是 :第一次是晚加里东注入期;第二次是晚海西-印支注入期;第三次是燕山-喜山注入期。志留系砂岩中沥青、稠油或其它油气显示是这三期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型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油气聚集带与以往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聚集带的控制因素有显著差异,碳酸盐岩的油气聚集并不是简单地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其储层发育受大气淡水风化淋滤作用、沉积作用及各种成岩作用、深部流体改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横向分布特征,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划分为:不整合与古风化壳型、生物建造礁-滩型、白云岩内幕型及深部流体改造型。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及巴楚断隆等古隆起的不同部位。由于不同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上储集层成因机制不同,导致其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塔北隆起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挤压隆升剥蚀过程,结合寒武系膏盐的塑性上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碳酸盐岩圈闭类型,即风化壳潜山和内幕背斜圈闭。塔北隆起南临古生代满加尔凹陷、北临中新生代库车坳陷,具有捕获南北两侧海陆两相油气来源的条件,经历了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期3期成藏。储集空间主要靠溶蚀孔洞和裂缝。石炭系中—上泥岩段和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对碳酸盐岩风化壳潜山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是控制塔北隆起油气成藏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不整合面既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分布又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断裂活动形成破碎带、裂缝带进而改善储层性能,同时断裂也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流体与油气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通过流体势分析,油田水化学分析,包裹体测温和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及比值研究,确定塔中地区晚海西期油气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在中段形成塔中4油藏,并通过流体运移方向分析,认为塔中4油藏在喜马拉雅期受淡水冲洗破坏,使油所储量大大减少,轮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南部的满加尔凹陷和两侧的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其中草湖凹陷两次供油气,而其他两个凹陷三次供油气,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油气的分布规律,对确定勘探的有利区带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