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基本目的在于分析导致气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急剧增长的原因及其趋向,在于评价气候研究和应用气候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实现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而出现的研究趋向。此种分析极其重要,因为气候科学已有明显地转变成真实力量的趋势,它通过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依兰示范区低山丘陵次生林区生态经济复合体研究,论述了生态气候在低山丘陵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极理论的思想基础及分析方法源自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区位理论,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还是不平衡增长的论争,增长极理论作为不平衡增长的核心观点被提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50年代初先后发表著述,最早提出“增长极(growth pole)”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经济空间中的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引入生态学重要基础理论生态位理论,认为其在城市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表现在:生态位态势变化及生态位大小能够反映城市一般发展规律和城市特征,生态位适宜度可为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生态势理论有助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解释,生态位扩充则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和演化的生态学解释,而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理论对城市产业布局及其调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生态位理论在土地利用方面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系统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扩充与压缩理论、适宜度理论和构建理论,并建立了相关测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的"势"与"态"变化差异较大,说明兰州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生态建设与环境破坏并存。同时,在1997-2006年兰州市耕地、牧草地数量生态位内总体上处于压缩状态,而林地、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总体上处于扩充状态;兰州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生态元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差异较大,反映土地利用生态位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旅游消费行为和偏好等旅游市场研究是旅游理论发展与操作实践的核心内容,而代际研究能很好地解释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文章通过对代际理论发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从代际理论内涵、代际划分和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国外从代际理论视角研究游客旅游消费行为,既注重代际之间差异的横向对比,又重视同个代不同时段的纵向分析,还关注年龄、代群、周期性外部事件等对游客旅游活动的影响,其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增强,科学的实证分析也为旅游开发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未广泛展开,既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又缺乏严谨、科学的实证探索。因此,当前中国在应用代际理论研究游客旅游消费行为时,应明确中国代际划分、辨析旅游消费行为,开展代际理论与区域差异耦合研究,拓展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7.
对不透水表面扩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认为,不透水表面扩张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一个最直接的行为方式,其直接改变地表结构导致区域下垫面结构发生变化,得出"人类活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和功能退化"链式驱动机制。在该链式驱动模式上,采用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模型分析了不透水表面扩张的驱动机制,量化人类活动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最终预测流域在人文环境驱动下的不透水表面扩张。结果表明:2002年、2009年、2018年的滇池不透水表面覆盖率分别为:7.95%,13.40%,25.95%。2002年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覆盖率10%,即"生态环境脆弱期",如果没有其他环境压力,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可持续性;2009年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覆盖率在(10~25%)之间,即"生态系统受影响期",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迹象;依照目前的驱动机制和发展模式,到2018年,其不透水表面覆盖率25%,即"生态功能退化期",其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如生态系统结构高度不稳定,生物多样性少,生态功能退化等现象。因此,要对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进行合理地规划,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避免其带来不可控制的生态系统破坏。  相似文献   

8.
P339.92007042885影响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变化的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因子研究=The elements of the prophase atmospheric indexes whichin-fluence the annual runoff in the Aksu River/毛炜峄,王铁…∥冰川冻土.—2007,29(2).—242~249图4表4参30(洪明)BiP468.5,P463.32007042886  相似文献   

9.
P426 .616 2003010047降水t时间序列变化的小波特征二Wavelet characteristicsofthe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楠彤,王文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002,11(5)一466一470 利用小波变换对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新安江流域黄山地区主汛期(5一7月)和年降水量为例,计算表明,其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 7主汛期降水具有8年、19年左右的周期,年降水存在6年、19年左右的周期.还表明,主汛期降水的时间尺度变化比较接近.图5参7(宋金叶)HNP463 .3 2003…  相似文献   

10.
P468 20伽闭31807长江三峡水库气候效应数值模拟二N~司m团elingof而~llmate eftectsp找妇uc侧」by the formation of tha Three励rgesReservoirregon/张洪涛,祝昌汉…//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004,13(2)一133一137图7表3参6(宋金叶) HNP333。12以冲旧1808中国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二Rda-tlo们‘hiP between elimate vanation and su州触ee water~inNorth“达tChina/孙力,安刚…//地理科学一20(抖,24(1)一42一49 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各分量与气温和降水之间有春较 .7。好的相关哭系.健建立了气盆和灯成梦降水变化对水资…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生态气候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岷江上游地区山地气候特征及森林生态气候效应,利用岷江上游南、北坡林内外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南、北坡向山地的太阳辐射、气温(1.5m)、地表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特征及森林生态气候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其分布规律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不同季节,各山地气候要素分布存在区别;而山地森林具有较显著的生态气候效应,可以降低气温和地表温,增加湿度,减小风速,其生态效应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坡向存在差异;通过林内、外气象要素的回归分析,得知:林内外的气象要素除4月风速之外,大多数气象要素存在显著的林内外相关关系;其中,以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P468 .P463.21 2004010047河北省怀来盆地近30年的气候变化与起沙扬尘间的关系=Relatlonship between elimate ehanges over 30 years alld sandst〔”刀latHuailaibasin/娄安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3,39(4)一531一536 通过对河北省怀来盆地1970一1999年的气象数据分析,认为怀来盆地近30a的气候变化规律是:年平均气温在逐年上升,年降水量在逐年下降,地面年水分蒸发量略有下降,大风天气明显减少,但大风天气的出现却很集中,分析了这样的气候条件与大面积裸露的沙化土地是导致怀来盆地起沙扬尘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起沙扬尘的…  相似文献   

13.
P467 2007021016长江源沱沱河区45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Climate change in Tuotuohe area at the headwaters of Yangtze River/张国胜,时兴合…//冰川冻土.—2006,28(5).—678~685利用1959-2003年长江源区沱沱河气象站气温、降水、积雪等地面观测资料,对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45a来夏季增温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16.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综述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冬小麦、春小麦 (夏粮)、玉米、马铃薯、谷子、糜子(秋粮)和棉花、胡麻、冬油菜、酿酒葡萄(经济作物)等10种主要作物的热量指标、水分指标和生长发育状况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气候变暖对作物热量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作物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的趋势;气候变干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敏感,作物需要水分指标比变干前有增多的趋势。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弊并重。对灌溉区作物是利多弊少,建议要创建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来应对;对旱作区作物是弊远大于利,建议要建立一整套旱作农业生产机制来适应气候暖干化。提出了作物气候生态适宜度是气候暖干化对作物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地方气候、小气候与应用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