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砂体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长3油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微相以纵向多期叠加、平面快速变化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叠加河道砂体厚度在8~23.5m之间,各单期河道砂体厚度差异较大;在工区东、西部河道规模差异大,顺河道方向河道宽窄快速变化。叠加河道砂体的物性、含油性非均质性强,受单期河道规模影响较大。单期厚度较大的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好,单期厚度较小的河道砂体受钙质胶结和泥砾影响,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差。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展布控制了物性、含油性分布,水下分流河道越宽,砂体规模越大,单期河道砂体越发育,物性、含油性越好,平面非均质性越弱。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广泛发育含油气性活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层。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沉积微相、测井相、地震相特征;结合实测GR曲线,完成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曲线(Inpefa)转换,实现河道演化期次划分;利用Marr小波分频、RGB融合技术预测河道展布范围。结果表明:分流河道岩性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跳跃和悬浮两段式,发育斜层理、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河道测井相为低伽马、中—高幅、钟型—箱型、齿化—微齿化特征;地震相为中—低频、中—强振幅、透镜状反射,河道反射构造为孤立、侧积、叠置3种样式。研究区发育4期河道砂体,河道由北向南展布,流向由早期北北东向转成晚期近南北向,晚期南部区域河道砂体发育规模大,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克拉通盆地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边界带上的气水分布往往远比盆地内部复杂, 圈闭类型多样, 气藏上倾方向封堵模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 对比分析不同区带典型河道砂体厚度、岩相组合、砂体叠置关系、储层物性及横向宏观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差异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最终建立杭锦旗地区不同构造带内盒1段气藏封堵模式。研究表明, 研究区自西向东发育3种河道沉积模式, 分别是西部缓坡区浅水辫状河模式、中部陡坡区冲积扇-辫状河模式、东部深水道模式, 3种沉积模式控制了河道上倾方向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差异, 这种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是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上倾方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研究区上倾方向储层变化与圈闭类型关系, 划分了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 西部缓坡区岩性封堵模式、中部陡坡区地层-岩性封堵模式、东部岩性-构造过渡封堵模式。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构成了鄂北盆缘盒1段大面积天然气连续成藏区的边界, 同时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分布与天然气富集。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前缘河道砂体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发育特征及其差异,根据测井 、岩心等资料,结合多种矿物含量分析交汇,定量识别长垣西部地区受水动力条件、供源成分及方向影响的不同物源交汇范围,根据相对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耦合关系,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分析不同供源方向沉积成因的砂体岩相组合及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河道砂体具有埋藏深(>4 000m)、砂岩厚度薄(<10m)、横向变化快、地震识别难度大的特点。在小层对比的基础上,在沉积微相的约束下,综合应用多属性优选、时间切片、分频混色、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描述砂体展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针对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超深层、薄砂层、窄河道砂体的“四定”储层识别与描述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萨尔图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合储层反演、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识别2个规模较大的断层一岩性圈闭;通过对频率切片的振幅平面变化分析及井震标定,发现频率为20 Hz的调谐振幅可揭示萨尔图油层顶部砂组砂岩厚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频谱分解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是盆地内中生界最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青山口组三段Ⅻ砂组储集砂体发育,成因类型多样.为分析大情字井油田Ⅻ砂组沉积微相类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粒度、岩性等资料,认为研究区发育水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Ⅻ砂组沉积时期,湖盆快速衰退,物源水系不稳定,主要来自于西南和南部的通榆$保康水系,三角洲朵体发生大规模迁移,继承青二段时期三角洲沉积的特点,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发育较广,前三角洲较少发育,识别的主要微相类型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砂坝和滨外砂坝等.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的影响,研究区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储集砂体物性显示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河道砂体建模方法中,基于目标建模的方法难以条件化,多点地质统计学难以再现连续河道砂体的形态,导致建模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油田生产。深度生成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可以生成足够精确的河道砂体模型,能再现复杂的河道砂体形态,很好地满足井点条件,弥补了传统建模算法的不足。在建模过程中,首先基于目标模拟方法与计算机匹配操作建立了20 000个河道砂体模型与对应的条件集,并结合变分自编码(VAE)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理论,建立深度生成模型,其中包括分类器、编码器、解码器与判别器。将条件数据与真实模型输入深度生成模型中得到对应的河道砂体模型,通过大量的训练建立了可以生成满足井点条件的河道砂体的生成器,最后将井点数据输入生成器中建立相应的河道砂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深度生成模型建模算法与传统建模算法相比不仅展现出了连续、清晰的河道砂体,并且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生成多个河道砂体模型。该建模方法克服了传统河道砂建模方法的不足,为河道砂体储层建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建立的河道模型可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主要由南、北方向物源控制;研究区可识别曲流河相、三角洲相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沉积最为发育;沉积砂体类型可细分为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垂向分布受双物源控制,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好,多期河道相互叠置,逆物源方向砂体呈透镜状发育,砂体横向分布存在"分段"特征。研究区泉三段由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反映水体由深变浅的一次湖退沉积过程,为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奥里诺科重油带JN4区块Merecure组砂体展布特征,基于岩心观察、直井和水平井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结合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分析Merecure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模式,确定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展布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Merecure组属于砂质辫状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3个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心滩、砂质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充填微相;经90°相位转换的三维地震资料可以得到更好的测井岩性标定,应用水平井资料能更有效刻画沉积微相。Merecure组沉积期发育辫状河道砂体,心滩砂体长轴方向近似为南西—北东向,发育规模较大,长度为800~1 700 m,长宽比为2.0~2.5;砂质河道充填多呈宽条带状连片分布,宽度为200~500 m;废弃河道充填多呈孤立长条状分布,宽度为150~300 m。该结果丰富地震沉积学在辫状河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对研究区的沉积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相似文献   

13.
X气田位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主要目的层H4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气田地震资料主频较低(25 Hz),而H4层埋深较大(3 300~3 400 m),储层低孔低渗,常规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较低。针对X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及钻井较少的特点,通过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正反演结合设置虚拟井来弥补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算法中样本点的不足,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表征砂体厚度的敏感属性,利用SVR算法进行多属性融合,完成了H4层砂体的定量预测。基于储层预测成果,提出H4层为浅水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并进一步完成了砂体沉积模式解剖,成功指导了开发调整井部署,实钻砂体厚度与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高达84%以上。探索得到了海上少井条件下地质模式约束的SVR算法储层定量预测方案,对X气田中深层分流河道储层完成了精准预测,亦对同类型油气田的储层描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其主力产气层——二叠纪石盒子群八段岩性致密,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但S47区块作为苏里格气田西区一个重要的新区,有关沉积微相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在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47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认为该区盒8段属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5种微相;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的新认识为该区储层预测、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河街组二段(简称沙二段)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较低。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和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心物性化验数据和地震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确定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有利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砂体。结果表明:沙二段处于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时期,且埕北低断阶地形呈"多陡多缓、陡缓相间"格局,造成沙二段早期同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沉积,中期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晚期主要发育深湖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受物源迁移、湖平面波动、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微相具有发育程度不一、微相形态各异、砂泥岩结构多变、垂向相序缺失等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大,砂体储集物性较优;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水下扇局部发育有利储层砂体。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中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程度最高,主力砂体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砂体叠合程度高,在近物源构造高部位砂体尖灭程度低,为储层砂体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地层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组合,确定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岩性组合及展布特征;在小层平面展布基础上,根据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背景,分析下石盒子组的物源供给和水动力变化,确定盒一段沉积微相纵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盒一段沉积物以灰白、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砂砾岩,灰色、浅绿色细砂岩,灰色、棕色泥岩为主,剖面上各小层呈下砂上泥的正韵律组合特征,平面上砂岩呈近SN向条带状展布。盒一段沉积一套以粗碎屑岩为主的、砂泥组合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盒一段水下辫状河道为有利储集相带,辫状河道较发育,平面上摆动、迁移频繁。盒1-1和盒1-2亚段比盒1-3亚段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更大,连续性更好。该研究结果为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沉积相分析、高效砂体预测及勘探方向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储层精细描述存在河道砂体平面组合多解、边界不确定等问题,利用基于地质模式的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采取"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属性平面预测协同分析"方法,开展高Ⅰ油层组前缘相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道砂体主要呈枝状和条带状分布,河道宽度多为60~100m,网状河等较宽的河道为多期河道叠加形成,同一河道中砂体走向和规模变化较大.优化编制研究区D井区高Ⅰ6+7小层补孔压裂措施调整方案,日增油7.3t.该方法在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因富含油气而备受关注,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蠡县斜坡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明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演化规律是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震沉积学研究。依据沙一下亚段顶、底界面T4和T42地震反射标志层以及内部T43地震反射标志层,将沙一下亚段划分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浅水三角洲成因的尾砂岩段可细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内前缘和外前缘)及前浅水三角洲等3种亚相类型;特殊岩性段以滩坝-湖泊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次之。尾砂岩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最大推进距离达15km,是研究区的主力储层;从早到晚,伴随着湖平面逐步上升,西南部物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北部物源影响范围减小。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湖平面迅速上升,浅水三角洲体系完全退出蠡县斜坡北段,沉积体系以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面积约12km2),大多平行于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时期的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叠系延长组长61 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安塞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浅水台地之上,沉积以细砂岩为主的似块状连片厚砂
体。厚砂体内部叠置多期单砂体,横、纵向上物性差异明显,造成剩余油分布复杂,因此对储层厚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尤为重要。首
先论证了单砂体对水淹的控制作用及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开发状况制定了一套小层细分方案。在识别出水下分流河
道、河口坝和溢岸砂等不同沉积微相的基础上,从沉积微相组合的角度,将长61 分为主力河道、分支河道和河道间3类相带;同时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期次、不同成因单砂体间包括河道切割河口坝、削截式、侧向拼接、侧向斜叠和堆叠等组合模式;最后总结了长
61 的地质沉积模式和长611的砂体沉积特征:长61 时期的安塞三角洲是快速进积的建设性三角洲,长611为砂包泥的拼合板状,长621则为泥包砂的迷宫状;长611沉积以多种规模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体的条带状砂体,河口坝不发育或残留发育。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