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ECMWF的业务 1.业务预报中心每天作间隔是12或24小时的10天预报,目前没有其它业务预报工作.每天从12时(格林威治时间,下同)开始分析,17时出来对头一天18时的分析结果,这是第一预测值.18、18.30、20时分别完成00、06、12时的分析(参见图3),从开始分析到截止约8小时.再从这个结果制作10天预报,完成时间是第二天02时.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为做延伸预报所用数值预报模式的现状 1.1 现在的业务模式为做延伸预报现在使用的模式主要有:做96小时预报的北半球4层模式(4L-NHM)和将它的结果延伸,做192小时预报的辐散正压模式(DB模式)。用这两种模式做8天的预报,每周两次,用星期日和星期三12时(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同)的资料,做为值班业务预报进行计算,根据4层北半球模式作500毫巴的72、96小时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现有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解决的途径1.我国现有水平近年来,我国用五层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和正压准地转模式进行过短期预报和月预报的大量试验研究。在五层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中,考虑了地形、辐射、大尺度凝结、地表摩擦和水汽、感热交换等。它于1981年1月投入业务。其1982年24小时预报检验情况如表1所示。从天气形势来看西风带大尺度流型演变预报有参考价值,但系统移速偏慢,在中纬度,48小时预报要慢5个经度。但低纬度预报则一般较差。  相似文献   

4.
郭永润 《气象》1983,9(3):7-10
一、概况 上海利用原始方程三层模式作业务数值预报已有七年了,并且从1975年12月1日开始,每天还输出我国东半部和近海地区80个网格点上的要素预报值供预报员参考。这  相似文献   

5.
自1975年9月16日起我们制作三层业务数值预报,每天根据08时(北京时,下同)高空资料作一次直到72小时的700毫巴、500毫巴、300毫巴的环流形势预报。用的是DJS-6电子计算机,该机平均运算速度5万次(浮点)—7万次(定点),内存容量3万2千个48位二进制单元。 上述业务数值预报,在每天14:05时由控制台打字机打入电传命令后,调度程序即行控制自高空气象电报纸带输入至数值预报图输出的自动化过程。14:10时二盘纸带输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2017年逐日雾观测数据、地面常规气象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ECMWF细网格模式预报资料,采用统计法分析了浙江省中西部地区(27°N—30.0°N,118°E—121°E)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再通过相关性检验精选出物理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雾的潜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雾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是山区,时段是11月至次年4月、夜间至次日10:00;(2)通过精选的预报因子和提取的消空指标,确定的浙江省中西部地区冬半年雾日预报的多元回归方程,与实况拟合率为80.8%,回报检验的正确率、空报率、漏报率和TS评分分别为86.4%、39.0%、32.0%和0.47;(3)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预报产品,每天可自动生成逐3 h雾预报产品并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后期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北半球6层原始方程模式预报业务。到七十年代用原始方程模式制作预报的日益增多,到现在已很普遍了。最初,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虽然原始方程模式的预报效果,一般比过滤模式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问题。1974年加拿大学者罗伯特,对用5层原始方程模式作的北美地区的预报,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同因素引起的预报误差很不一样。如果以预报误差为100,则由于水平截断误差等所引起的误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近年来,许多热带气旋具有运动异常的性质,从而暴露了纯统计系统所固有的弱点,并促进了动力和统计—动力模式的发展。因此,Miller(1972)等用一种七层模式进行试验,而Neumann和Lawrence(1973)介绍了一种统计—动力模式,即NHC73,它采用美国气象中心的原始方程模式的输出作为统计预报系统的输入。1973年和1974年飓风季节,用NHC73的两种方案在业务预报中作了试验。本文评论了NHC73的发展,介绍了两年中的试验结果,以及提出了将统计、动力概念用于热带气旋预报的发展途径。二、数值预报资料的统计应用 Klein和 Glahn(1974)介绍了两种已成功地将数值预报资料引入统计预报结构的方法。其一是所谓“完全预报”法,另一种称模式输出统计法,简称  相似文献   

9.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79年改进方案(下称79方案)投入业务使用已有九年,虽然预报效果较好,但存在着稳定性有所下降等问题,为此我们从样本资料、因子选择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了扩充和改进,并将预报时效延长到24—72小时,并以1986年和1987年的台风独立样本对改进后的业务模式(下称改进方案)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预报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盛家荣  孙玉桂 《气象》1983,9(1):10-11
我站从1981年5月开始接收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简称B模式)形势预报图(500毫巴48小时预报和700毫巴36小时预报),经过1981年夏天的使用,我们感到在形势预报上效果较好。 我们利用1981年8月份我站大雨较多的机会。根据B模式数值预报图提供的信息,建立了大雨MOS预报方程,拟合了8月份出现的4次大雨,效果令人满意。 一、模式输出因子的挑选 1.副高信息的提取 预报实践证明,造成我县夏季较大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系统的演变。在一般情况下,高原和西北地区的低槽24—48小时内  相似文献   

11.
丁士晟 《气象》1982,8(9):2-4
吉林省是1979年开始搞动力统计预报的,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客观,预报质量较高,且较稳定,受到广大预报员的欢迎。现在吉林省各气象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动力统计预报,成为业务预报的重要参考。 吉林省先后研制和应用的动力统计预报方程有:(1)各地区4—8月逐月短期晴雨MOS预报方程,降雨量动力统计点聚图。分型短期晴雨MOS预报方程(在24小时内分前12小时与后12小时分别建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的气象资料,结合影响山东的天气系统,分析了500、700和部分850百帕湿—比有效能量(简称Amk,单位为10~4J·hpa~(-1)·m~(-2),下同)场与非局地性大—暴雨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三类六型大—暴雨预报模式,经过两年的试报验证,效果较好,预报时效为12—24小时。 一、暴雨日标准的确定 根据山东的天气气候特点,我们把全省分为5个天气区,即鲁西北、鲁西南、鲁中、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大—暴雨日界为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鉴于预报发布的范围不同,我们规定:1.分区分片预报,一个区或相邻两个区有5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50毫米;2.全省范围的预报,全省有8个站以上24小时内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思路:模式输出统计预告方法(MOS)是使用数值形势预告图上的输出因子与风的实况建立起来的预告方程,然后再用数值形势预告图上的因子代入方程作出未来的预报。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值形势预告传真天气图的作用,使传真资料在预报业务中逐步走向客观化,我们从现有的传真资料中,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海上客观预报大风的方程。二、使用资料和预报因子。预报量的处理方法:我们只使用82年10月、11月、12月和83年1月18日到2月10日的日本每天东京传真广播的24小时地面预告图(FSAS),取得了108个子样。在这张预告图上,选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我国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建立WMO执行委员会指出的标准检验程序以考查我国数值预报产品的质量,在原来业务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对照探空观测实况高度、温度和风资料来检查现行业务运行中的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简称B模式)相应的产品,该工作进行一年多来的结果如下:一、资料使用1987年9月—1988年8月观测译码资料(B模式业务中DCD记带资料)和B模式1—3天预报的高度、温度和风等要素场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日本FSAS地面24小时数值预报输出图,建立了逐日格点最佳相似和各级雾平均气压场相似两种方案,作宁波地区近海24小时雾的分级预报,并对1987年独立样本资料进行试报,1988年投入业务检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处理数值预报模式中青藏高原地形的简单方法。即在初始时刻用一个稳定的、平衡的、与外界大气在动力上协调衔接的静止空气堆来取代高原地形,这个方案用于一个五层有限区域细网格原始方程模式中,作梅雨季华中地区短期(24小时)暴雨区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LASG-REM模式的改进及云雨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中尺度动力预报模式中较为简单的云雨过程处理方案,用预报方程对大尺度(即网格尺度)的水汽、云水和雨水作显式求解,对次网格尺度的积云对流进行参数化处理,并以1998年7月21日00时(UTC)的欧亚探空资料和地面资料为初始场,对武汉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ASG—REM模式对降水有很好的模拟能力,能够模拟出空中云水、雨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81,(4):8-8
1980年11月到12月,气科院中期数值预报课题组根据我院设计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与美国客观分析联机自动化试验成功后,逢5逢9做5天逐日中期预报。从11月5日至12月27日共12次预报,提供200mb、500mb和1000mb三层形势预报图150张,供中央台中期科作内部参考。现根据中央台中期科关于“两个月使用中期数值预报效果小结”资料,对这次业务试报效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一鸣  郭永润 《气象》1979,5(4):14-16
上海市气象局自1975年9月16日正式制作初始方程三层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业务数值预报。本文对1975年10月1日—1978年9月30日共3年模式所作的业务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了模式对西风槽系统的预报误差统计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活动预报的成败统计,并着重考察了模式对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1977—1981年4~5月共10个月的500mb逐日20时资料。根据中亚脊和南北两支西风的配置将环流分为A(纬向),B(综合型)两型。从天气实践出发,使经验与统计相结合选择预报因子,建立4~5月降水(≥0.1mm)的预报方程。在完全相信日本或欧洲中心96小时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利用预报方程作4~5月份的96小时晴雨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