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迄今,联合国粮农组织惊呼:世界上没有哪种海洋鱼类的处境是令人乐观的。不是吗,渔船遍及世界茫茫大洋,疯狂般地捕捞已使海鱼资源濒临枯竭。人们不禁要问,鱼类何罪之有?渔民们将来难道还想满载而归吗?今日“海盗渔民”1982年世界各国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可由领海基线扩大到200海里,1994年11月生效。然而,事与愿违,原指望沿海国家能保护他们自己的海域,以阻截其他渔船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描述了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与目前状况,其内容包括海洋边界划定,边界划定与海洋法,世界海洋区域及美国、俄罗斯划界概况和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等问题。文章呼呈我国应加速海洋立法过程,尽快划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边界。  相似文献   

3.
专属经济区是国家的资源宝库和蓝色国土,是现在和未来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笔者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和报刊、简要介绍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含义,专属经济区内赋存的矿产资源以及主要调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海洋管理的政策和目标,为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有效地行使主权和管辖权,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抓紧时机,开展如下几项工作。(一)完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管理法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强调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海洋立法工作虽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海洋领域的立法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势在必行浙江是全国主要海洋捕捞产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针对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渔获量下降等情况,采取了调整近海捕捞结构,保护带鱼资源和进一步利用鲳鱼、鲐鲹鱼、虾、蟹资源等对策,使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在70万吨水平,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防御”对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海洋中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海洋鱼类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渔业产量的主要课题之一。作者根据1980年7月至1982年12月对浙江乐清湾鱼类资源、种类组成等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1983年上半年的社会调查,就乐清湾鱼类资源现状和增、养殖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源 《海洋世界》2002,(7):16-17
世界海洋中的鱼类有两万五千种左右。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律对开发海洋生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鱼类的洄游方向和远近各自不同,向陆岸方面移动和溯河而上的叫“近陆洄游”,离开陆地和顺流而下的叫“远陆洄游”。也有把从海洋到淡水的“溯河洄游”,由淡水到海洋的叫“降河洄游”的。  相似文献   

8.
越南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海岸和海洋资源,并对现有资源实行多种利用战略。该国不仅面临着海岸农业发展问题,还面临着对渔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海洋油气资源等开发任务。增加对港口基础设施建造、发展海上运输业也是其重要任务。 随着世界沿海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出现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即将生效,各国重新认识和部署其在海洋区域的开发活动是  相似文献   

9.
时讯     
《海洋世界》2004,(8):1-1
日本想把东海油气问题闹大这段时间,日本朝野和媒体纷纷向中国发难,群起指责中国开发“东海石油天然气田”,认为中国“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并表示要在有争议的中国专属经济区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日本欲抢夺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资源的举动,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注意(详见第6页)。  相似文献   

10.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是现代海洋法的新制度,全球以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海洋新秩序将全面建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可达300万平方公里。了解周边海洋国家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状况,不仅对维护我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益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我国周边国家加强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资源的争夺,海洋维权形势日趋紧张。2013 年我国重组国家海洋局,成立中国海警局,整合了现有的四支海上执法力量。文章从专属经济区海上执法的主要手段——千吨级大型公务船角度阐述了目前国内海洋公务船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程鹏  朱大奎 《海洋科学》1998,22(6):54-57
通常讲来,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104,但有的国际组织估算,我国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大约是135.6×104km2。前者的计算,在黄海和东海采用公平原则划分海域,在南海采用断续国界线内的面积[1];后者可能是按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海域的。由于我国海域疆界尚未划定,可以说这两个估计,前者是我国管辖海域的最大值,后者则是最小值。从两个估计值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海洋划界早期主要是大陆架划界,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专属经济区划界也逐渐产生。在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海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海域鱼类资源状况,指出由于过度捕捞造成了海洋鱼类资源衰退,并就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经。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碳库,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参与碳循环,并对海洋碳汇产生重要贡献。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鱼类在无机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对鱼类参与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量化其固碳潜力将有助于丰富海洋碳循环研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进展。鱼类通过产生碳酸盐粪便、水平和垂直迁移运输、生物扰动、生物碳和“尸体”碳以及食物网消耗与传输等方式参与海洋碳循环。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证据和参与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次,本文提出目前鱼类参与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渔业捕捞源汇之争、水产养殖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量化鱼源碳酸盐的困难,仍有待理论和方法学的深化研究和技术的革新去解决。最后本文提出鱼类参与碳循环的研究展望,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同时结合当前渔业碳汇的发展进程以及行业需求,提出渔业减排固碳发展路径建议。本文旨在提升鱼类在海洋碳循环贡献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潜力的认识,为海洋碳汇和渔业碳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海岸带和专属经济区问题的出现使得各国政府不仅需要行业性管理海洋,更需要对海洋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为此不少发达的海洋国家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分类、分区、分级、评价单元等基本问题,构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依据我国内水和领海海域、海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3个区域的特点提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珊珊 《海洋科学》2008,32(1):97-97
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海洋里究竟有多少鱼这样一个问题。从那以后,生物学家从各个环节相继进行了研究。1935年Elton首先提出“食物链”概念。从这个概念引伸出,在海洋里藻类等初级生产力通过一级和多级转换,可以形成贝类、虾类和鱼类等渔业资源。1942年Lindeman提出“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海洋经济具有公有性、流动性和立体性等特点。海洋有史以来就是人类所共有的,海洋的公海部分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各个濒海国家和地区的领海或者专属经济区,也不能像陆地的土地那样可以让私人占有,生活在沿岸的居民,都可以享有渔盐舟楫之利;海水本身是流动的,因此蕴含在海水中的某些资源也会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位置;海洋资源广泛分布于海洋表面、海洋水体、  相似文献   

19.
海洋鱼类资源及其科学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海洋鱼类,自古以来,就是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占世界总渔获量的75—80%),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日益增长,扩大利用海洋鱼类资源,已在国际上引起普遍的重  相似文献   

20.
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活动是沿岸国与非沿岸国围绕海洋军事利用及科学研究活动引发争论.争端的焦点问题。非沿岸国主张“军事测量”与水文测量一样都属于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权”,别国无权干涉。沿岸国认为“军事测量”属于“海洋科学研究”.必须得到沿岸国的批准并接受管辖。文章认为,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属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科学研究”范畴,同时也是军事利用活动。因此.非沿岸国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任何形式“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军事测量”活动.必须得到沿岸国同意和接受管辖,出于“和平目的”,适当顾及沿岸国的合法权益,所得信息和情报应与沿岸国共享.禁止一切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