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沈北煤田3个井田刻槽煤样的孢粉分析表明:(1)沈北煤田的孢粉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孢粉称为水龙骨单缝孢-杉科粉-栎粉组合;(2)煤田的古植被是暖温带至亚热带的针阔叶混交林;(3)前屯矿的湿度要大于其它两矿。  相似文献   

2.
北京延庆盆地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孢粉化石是通过延庆盆地杨户庄、阜高营及东龙湾地区地层剖面研究的。自上而上划分个孢粉组合带、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阶段。1.Quercus-Ranunculaceae-Graminae,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偏干。2.Pinus-Polemoniaceae,森林-草原,气候温凉干爽。3.Quercus-Pinus-Graminae,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干燥。4.Abies-Picea-Po  相似文献   

3.
广西百色盆地始新世孢粉组合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百色盆地百东河地表始新世剖面进行系统孢粉分析 ,建立那读组和百岗组连续的孢粉序列 ,共划分 6个孢粉带和 11个亚带。根据剖面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属性 ,确定 6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经历了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 ;气候从热带湿润型向南亚热带—北热带半湿润偏干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上海地区三个钻孔更新世沉积物的孢粉研究,首次结合最优分割、对应分析等计算机数量统计手段,划分出了九个孢粉组合带,反映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九个阶段;丰富了本地区的孢粉学资料,为上海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6.
系统研究了抚顺盆地东露天煤矿主煤层古城子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并采用共存分析法(coexistence approach)定量分析了该区早始新世古气候。笔者在古城子组共发现孢粉化石71属159种,其中,被子植物花粉莫米粉(Momipites)、山核桃粉(Caryapollenites)、榆粉(Ulmipollenits)和栎粉(Quercoidites)含量较高;裸子植物花粉含量高,以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和无口器粉(Inaperturopollenites)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以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及紫萁孢(Osmundacidites)为主。亚热带类群丰富且花粉含量较高(56.3%~91.8%)。孢粉组合反映了该盆地分布以杉科(Taxodiaceae)丰富为特征的沼泽湿地林,可能为重要的成煤植物;盆地低山地带分布有常绿和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通过共存分析法获得抚顺盆地早始新世年均温为14.9℃~15.8℃,年均降水量为1011.3~1163 mm。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古气候参数综合分析,抚顺盆地早始新世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7.
邱祖林 《江苏地质》1999,23(4):216-220
江苏早第三纪地层 ,大部分隐埋于地下 ,对其研究 ,只能依据大量钻孔资料 ,分歧意见较多。通过对直溪桥盆地钻孔中系统孢粉资料的全面分析对比 ,来确定该地区的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 ,从而阐明早第三纪时期的古气候及古环境  相似文献   

8.
9.
南襄盆地南部更新世孢粉组合与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林芬  关康年 《地球科学》1991,16(6):609-620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佳华  孔昭宸 《沉积学报》1997,15(A12):57-63
本文在对北京东甘池东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炭屑统计,烧失量测定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甘池西剖面,坟庄剖面,高里掌剖面的孢粉谱对比,讨论了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和地貌单元中沉积物沉积和孢粉沉积的差别,进一步分析了东甘池东剖面,西剖面整个时期孢粉浓度偏低,特别是7000aB.P.以后孢粉浓度,炭屑统计,烧失量产生低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潮水盆地侏罗系陆相含煤地层由下而上建立了五个孢粉组合带,在组合三建立了两个亚组织。①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Disacites组合(J1^1)。②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J3^1)。③Cyathiditesminor-Cycadopites typicus组合(J1^2);上部:Cycadopites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 ̄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13.
选择福州马尾青州ZK32钻孔岩芯,作为该地区全新世沉积地层的代表,进行系统的孢粉研究,得出六个孢粉组合,恢复了福州马尾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探讨了福州马尾全新世地层的划分以及气候与海面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安龙海子农场下岔河CK2孔的孢粉分析有55个科属,蕨类孢子及木本花粉较多.古植被由疏树蕨类(喜热的蕨类)——以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气候由温暖—温凉—温暧转干.其地质时代,在孔深5.27—5.61m处的泥炭层中,经~(14)C测定为5990±210a.B.P.  相似文献   

15.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是形成于晚中新世的断陷盆地。研究剖面位于札达县城南4km的多几东,发育一套良好的河湖相沉积地层。结合前人得出的古地磁结论和地层综合对比,托林组的时代为9.2~2.6Ma,香孜组的时代为2.6~1.7Ma。沿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及对应的植被类型:①孢粉组合1-2(9.2-约5.6 Ma),为亚热带—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其中9Ma左右气候较寒冷干旱,经历了一次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的转变过程;②孢粉组合3-5(5.6-约3.1Ma),由亚热带—温带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期间存在一次暖湿气候的波动;③孢粉组合6(2.8-约1.7Ma),为寒冷干旱气候下生长的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  相似文献   

16.
赵琳  鹿化煜  唐领余 《第四纪研究》2018,38(5):1083-1093

在新生代全球变冷的背景下,亚洲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化。渭河盆地具有连续的新生代沉积序列,为研究新生代植被演化历史,探究季风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提供了良好材料。文章通过分析和综合集成渭河盆地新生代的孢粉记录,初步重建了新生代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序列。始新世植被以含热带亚热带乔木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为主,气候暖湿;渐新世植被类型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气候相对暖热湿润;早中新世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晚中新世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气温和降水比早中新世略有降低;上新世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交替出现,后期变为森林草原,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第四纪以来,植被向森林草原—稀疏的森林草原—草原发展,气候变化趋于凉干。新生代以来降水阶段性减少,与全球变冷趋势基本一致,可能揭示了全球变冷对构造时间尺度亚洲季风降水和植被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合浦盆地下第三系孢粉组合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荣玉 《广西地质》1996,9(3):31-41
文章报道合浦盆地9个钻孔中的孢粉资料,共建立3个孢粉组合及8个亚组合,时代分别归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18.
对于开鲁盆地姚家组孢粉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孢粉学资料,而且为该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钻孔QIV-48-61深315~447 m井段的岩心做了详细采样、描述,并进行了孢粉化石的处理、鉴定和分析,在其中的10个层位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73属88种,并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依次为Schizaeoisporites-Cyathidites-Tricolpo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Taxodiaceaepollenites和Schizaeoisporites-Exesipollenties-Tricolpopollenites,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及与外区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将其时代划归为晚白垩世Coniacian晚期-Santonian早期,其层位相当于姚家组.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干湿度环境和气候环境,将其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植被、干湿度和气候带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第1演化阶段(405.9~413.2 m)沉积时期植被面貌大体为针叶林与草本共生,对应于湿润、半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2演化阶段(389.7~405.9 m)植被面貌演化为以高大乔木型针叶树种占优势地位,并出现一次明显的干旱化事件,对应于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3演化阶段(336.0~389.7 m)植被面貌与第1阶段相似,为针叶林与草本共生,干旱化有所缓解,对应于半湿润-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内蒙古巴丹吉林盆地额济纳旗凹陷中生代地层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三个孢粉化石组合(Pinuspolenites-Cycadopites组合、高Clasopoli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Clasopoli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共生的介形虫化石提出了三个孢粉组合分属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观点。此外,还就孢粉组合植物群面貌及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当时的古气候特征和对石油地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南雄盆地晚白垩世主田组中孢粉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