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存在着从初始,增长,停滞和衰落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明显的空间分嘏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区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即编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规划,持续发展规划,多目标协调规划和实用高的效规划,在规划中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将经济社会主义PRED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系,重视对区域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孝坤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33-38
受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重庆直辖市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城市化水平由都市经济区向东、西递降特征十分明显。三大经济区域城市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化率、城镇密度、城镇规模结构、城市经济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区位交通、历史基础、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体制与制度安排等因素是造成城市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三大经济区域应在采取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基础上联动发展,共同构筑协调的重庆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地域系统理论与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地域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课题的实践,讨论了地域系统的结构与机制、地域过程的极化与扩散、地域系统的调控、地域系统类型与综合区划等地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矿产资源态势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矿产资源是保证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未来实现经济再增长将受到矿产保证程度低、供求缺口技大、资源空心化趋势明显筹资源问题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多重制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扩大利用国际矿源,推广清洁生产,建立节矿型生产体系、开放型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走集约型资源综合利用之路是沿海地区解决上述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Liu Xiaojin 《地理学报(英文版)》1994,(Z1)
l.Introducti0nIntheseveraldecadestilltheendofthe1970s,therewasnoanyleastd0ubtthatChinahadbeenfollOwingabalancedregi0naldevelopmentstrategy.0bligedtotlledoln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ofthattime,capitalinvestlnentxvasn1ost1yf0rcedt0beputintotheundevel0pedarea(westeconomiczone),thisstrategyprovedtobelesseffectiveandincurredahugelossofinvestmentbenefit.Althoughthewestzoneisabundantinnatllralresources(mineral,energyresourcesetc.),thelevelofregionaldevel0pmentfromeastzonet0westzoneisgradua1lydec… 相似文献
9.
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区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区域经济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尽快建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撑系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以县(市)经济管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从数据库的构造、决策支撑系统的建立、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系统模块的组成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管理决策支撑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研究,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因素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新因素的推动力是不同的,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新因素推动力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在发达地区,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远大于欠发达地区,并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使新因素对区域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加强科技、信息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资源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新疆的地域经济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新疆地域开发模式选择的探讨和总体布局的论证,提出了新疆地域开发的点、轴、开发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区域持续发展与行业开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政论要使其所在区域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考虑在保护环境生态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经济起步和发展措施,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满足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应的物质“享受的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其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三大经济地带和省际层面考察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流动人口分布越多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越大,“三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越大,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围绕区域发展潜力来源,建构了区域发展潜力影响要素分析框架,论述了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内部能力的组成及其影响机理。得出: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的类型与质量存在分异。且不同发展阶段下发展潜力主导影响因素呈现:(1)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和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受控于自然资源与条件、人口与劳动力;(2)处在工业化中、末期的区域,主导因素是区域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发展战略;(3)处在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的区域,区域能力是其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问题:1.亚欧大陆地理内心含义与研究目的;2.以地图为基准的大陆内心测算方法;3.测算结果精度分析;4.内心辐射区的多层结构;5.内心地与内心区旅游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地貌学研究进展及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分5个阶段阐述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地貌学的研究进展,并就区域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区域地貌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省市一级地域单元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相互间的经济差异由扩大转而趋于收敛,但目前大多数省市地域单元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和平衡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云南省为例,分析了云南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现态及其缘由,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试论绿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把经济现象(各种经济生产活动的区位配置现象)的载体-地理空间作为研究基础。绿洲区域就是绿洲地理空间与其经济系统时空演化的载体。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研究绿洲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