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系统的概括了1983年以来,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历届会议,关于国际海底资源勘查登记制度的审议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人类进行勘查、勘探和开发活动的有效控制,反对任何国家背离《公约》的基本原则,单方面从事国际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际海洋事务发展形势,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文章通过分析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内涵、范围适用、支配原则和理论依据等,提出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并探讨协调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产生冲突的本质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公海自由原则适用的冲突;公海自由原则不适用于国际海底区域;协调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核心是坚持国际海底区域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发挥国际海底管理局职能,促进国际合作,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海底区域组织建立沟通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国际深海采矿的现状和中国现有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的情况,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矿区采矿存在缺少法律依据、尚未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尚有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即开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深度合作,在制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中有所作为;加快对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工作,尽快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跟踪国际深海采矿行业进展,加快推进中国深海采矿系统的建造并尽快试开采;继续加大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尽快形成深海采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5.
1 国际海底及其开发制度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国际海底,它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公约》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内的活动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根据公约予以安排、进行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公约还建立了一套国际海底开发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2):8-13
2011年11月18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勘探合同的签订,使我国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后,获得了第二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采优先权的国际海底合同矿区。这是对我国大洋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为此,《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特别专访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金建才秘书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国际海底管理局为提升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海底事务所开展的能力建设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据,系统梳理国际海底管理局已经开展的能力建设相关工作,分别介绍国际海底管理局开展的承包者培训项目、海洋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海底管理局实习生培训项目和其他能力建设项目以及有关项目的关注点,分析已开展的能力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5日,我国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处代表,在牙买加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20%区域放弃报告》,标志着从这一天起,中国正式圈定了自己在太平洋海底的“蓝色矿区”。这一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在国际公海上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后备资源基地”,并拥有了对该区域多金属结核矿的专属勘探权和今后商业开发的优先权。我国圈定的这块海底区域位于东太平洋海盆C-C 断裂带,在夏威夷岛的东南方向,西经138°~157°,北纬7°~14°,水深在4900~5400  相似文献   

9.
金希 《海洋世界》2012,(10):24-27
海底热液喷口主要分布在海底的洋中脊与火山地震带上。和火山一样,海底热液喷口也与地壳活动紧密相连,但它的活动可要比海底火山喷发温和得多了。海底热液周围区域也形成了神秘的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环境温度高达三四百摄氏度并且遍布剧毒的金属硫化物的区域中,居然并不是一片死寂。在"烟囱"的周围,居然有  相似文献   

10.
辽阔的海洋是人类资源的宝库,尤其是海洋深处蕴含极为丰富的矿产和生物资源。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陆地资源的开采耗竭,深海海底这一特殊区域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深海海底资源,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积极践行担保国义务的重要举措,为深海资源的合理调查开发提供法律基础。文章分析深海资源调查的必要性和我国深海资源调查的主要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一系列涉及深海资源调查的法律规范,重点分析我国深海资源调查装备的发展,并对深海资源调查装备促进深海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域泛指大洋,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国际海域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是各国在国际海域开展相关活动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海底矿产资源的实质性开发有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全球治理是协调各方利益、调节相互冲突和解决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文章概述国际海底区域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此机制框架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和治理挑战,介绍了可实现深海资源商业开发和深海生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并对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在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治理的策略建议,即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研究海底空间规划、发展关键技术装备和加强国际联系合作。  相似文献   

13.
深海热液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79年人们首次在现代海底一系列的地质构造如洋中脊、岛弧后裂谷和海山上发现了热液硫化物矿床后,经过20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热液硫化物含有多种金属,且含量较高,是国际海底另一种具有广阔开采前景的资源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些国家在热液硫化物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人估计,商业性开采不会遥远。但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遗产。因此,对其的勘探和开发将面临有关法律问题。国际海底管理局将于明年制定国际海底其它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大洋底,即国际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开采远景的为锰结核或称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金属,其中最有提取价值的是锰、铜、钻、镍等四种金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中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公约》第十一部分和附件三、附件四,以及与《公约》同时通过的《关于多金属结核开辟活动的预备性投资》决议(即决议二)等,就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各项法律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沿海国纷纷推行缓陆重海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复兴必须实现海洋事业的振兴。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利益前景巨大,开发活动高技术密集,法律地位特殊,是未来国际社会经济、科学甚至政治、军事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开发产业化研究是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海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陆地金属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逐渐成为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的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全球主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及分布特点,阐述了多个国际矿业公司和国际海洋组织对西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活动的最新进展。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深海采矿的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并提出积极投身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章制定,进一步细化国内法律制度,为深海采矿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升深海治理能力,增强我国在深海领域的话语权;完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深海开发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底筹委员”)于1987年12月7日至1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专门召开了一次总务委员会会议,审查了法国,日本、苏联三国勘探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的申请。12月17日,由包括我国在内的36名成员组成的总务委员会通过决定,批准了这三国作为先驱投资者对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的申请登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底管理局对国际海底区域内富钴铁锰结壳探矿和勘探出台了新规章,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予以保护。富钴结壳拥有着比多金属结核更大的经济价值潜力,而西太平洋海山和陆缘的富钴铁锰结壳国际勘探呈现出新动向和新的技术趋势。当前,中日俄在西太平洋底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中国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外技术,取长补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日本在密克罗尼西亚海山综合采用物探、钻采、成像3大技术群进行大比例尺填图的技术策略对于我国在西太平洋的富钴铁锰结壳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讲,日本的先进海底探测技术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充分重视地质资料的运用;2科学部署高密度采样点;3地形地貌与吨位品位评价密切结合;4在评价中科学区分各种地震反射区,以期更加准确地反映海底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9.
南极旅游管理的国际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环境保护委员会(CEP)和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南极条约体系(ATS)是南极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的国际协议,南极旅游活动须充分维护ATS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维护和平、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是ATS的三大原则。1998年协商国签字生效的《环境保护议定书》...  相似文献   

20.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动态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澳大利亚鹦鹉螺矿业公司和海王星矿业公司在西南太平洋区域对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 ( SMS ) 的商业勘探活动和开采计划等活动的最新进展,并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开发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深海采矿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政策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的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