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龚兴宝 《中国岩溶》1985,4(3):288-288
<正>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古生物组在桂林盆地尧山西侧的朝阳砖厂、江头村等地的一套黄灰色和浅黄色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该套岩性层理发育)中,发现较多的有孔虫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乃文同志的初步鉴定有如下属种: Ammonia sp.,Bathysiphon cf. areacea Cushman,Cyclammina Complanata,Caribeanella cf. katasensis(ujiié),Caribeanella aff,katasensis(ujiié),Caribeanella sp.,Gyroidinoides? sp.,Nodellum sp.,Nonion sp.,Orbulina sp.,Protelphidium sp.,Trochamminoides cf. proteus (Karrer),Trocham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在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中首次发现钙质超微化石.这不仅为该盆地遭受海侵提供佐证,也为研究中国东部的古气候、古地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经鉴定,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是Retjculofenestra sp.、Co-ccoljthus sp .、Cyclococcocithi-thina sp.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及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是:Reticu-lofenestra sp.、Coccolithus sp.、Coronocyclu(?)?sp..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相似文献   

4.
泥河湾盆地第四系有孔虫化石群锶同位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河湾组含有孔虫化石层位的沉积环境问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生物壳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中的有孔虫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样品采自泥河湾小渡口剖面27,28层的有孔虫化石(NonionshansiensisWang)和与其共生的介形虫和腹足类。同时,对该剖面22层介形虫以及流经该剖面的桑干河和支流壶流河河水的87Sr/86Sr值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汾渭盆地新生代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汾渭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由于出露全,发育好,解放后许多地质工作者曾在本区进行工作。尤其是1964年的蓝田新生代地层现场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全区新生代地层研究工作。然而在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上,当时的主要依据是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桦甸盆地位于吉林省桦甸县境內。地理座标为:东经126°40′;北纬43°00′。出露面积约800km~2。桦甸盆地油页岩矿发现于1937年。1940年,日人西田彰一于桦甸公郎头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初步确定含油地层与抚顺地区含油地层相当,时代为下第三系。1952—1954年,吉林省工业厅东北石油九厂编制了该区1∶50000地质图。1953—1956年,煤炭工业部113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晚第三纪浮游有孔虫深度分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Kelle1985年、Gasperi等1993年有关中新世印度洋和太平洋浅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浮游有孔虫深度分层组合的划分模式,对南海琼东南盆地崖13-1-4井晚第三纪浮游有孔虫作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陆架海区浮游有孔虫不同深度分层组合含量的变化与古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崖13-1-4并以浅层水、中层水组合为主,深层水组合不发育,反映该区温跃层不发育,不利于深层水浮游有孔虫的生存。滨海区,浮游有孔  相似文献   

8.
9.
李麒麟 《地质通报》2000,19(2):220-221
兰州盆地中第三系分布广泛 ,尤其在永登拗陷中第三系发育完整 ,为河流相—盐湖相—河流相—冲积相的粗碎屑沉积。 2 0世纪 6 0年代甘肃省区测队在进行 1∶2 0万兰州幅区域地质调查时 ,将该套地层划为 3个段 ,依据上段所含的哺乳类化石将 3段均归属中新统 ,并称咸水河组。鉴于其后在中段内新发现少量的早第三纪轮藻类化石 ,1981年甘肃省区调队对本区做重新划分时 ,依据少量的藻类化石、宏观岩性及沉积特征 ,并在与西宁盆地西宁群对比的基础上 ,将下段划归古—始新世 ,定名为西柳沟组 ;中段划归渐新世 ,定名为野狐城组 ;上段划归中—上新世 ,…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首次报道东海陆架拗陷带早第三纪玄武岩的发现及邻区有关玄武岩同位素体系分析结果。初步研究表明东海玄武岩为晚渐新世喷发产物,源自与岩石圈有亲缘关系的富集地幔,EMI-LOMU端元在其源区中起主导作用,其深部很可能具古老大陆基底,这一推论为研究华南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及四段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变形构造,如微断层、层内小褶皱、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和火焰构造等。通过牛110、利 981、车古 201和义 377等井的系统观察,发现震积岩的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震裂岩和震塌岩层段、阶梯状正断层层段、振动卷曲变形层段、液化砂岩脉层段、碎块层段和均一层段,分别对应于强震期、地震衰减期和余震期。震积岩的发现不但有助于分析判断控盆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震积岩自身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体,因而地震事件沉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汝阳盆地是豫西地区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自2006年以来发现了一个以巨型蜥脚类恐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本文描述了近期发现于汝阳盆地下白垩统郝岭组中的若干恐龙蛋蛋壳碎片。基于以下对蛋壳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的分析,这些蛋壳碎片可以归入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的长形蛋属(Elongatoolithus):蛋壳外表面具分散瘤点状或线性脊状的纹饰;蛋壳自内而外分为锥体层和柱状层,二层之间的界线不清晰;锥体层中锥体排列紧密;柱状层中具波浪状的平行生长纹。这一发现代表了长形蛋属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首次记录,进一步拓展了该蛋属的地史和古地理分布。由以往已知的化石关联推测,这些蛋壳可能与该层位中的窃蛋龙类如刘店洛阳龙(Luoyanggia liudianensis)等具有相关性,表明汝阳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具有适宜该类恐龙生存与繁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报导了中国西北晚中新世—第四纪陆相咸化湖泊介形类群中发现的有孔虫和钙质超 微化石组合‚并从生态和古地理的角度论证了它们属于非海侵来源‚图示了这些生物化石的 地理分布。认为由于主要受到干燥气候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控制‚中新世以来‚喜盐水生生物 群介形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生物等随干旱气候控制的咸化湖泊不断向东扩展。因此‚不能 笼统地把这些生物化石作为海侵证据。根据地质学现实主义类比原则‚提出中国东部早第三 纪没有大规模的海侵沉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来自陆相咸化湖泊和深水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5.
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洞庭盆地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湖南中新生代最大的陆相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其中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发育,厚六千多米。 解放以后有不少单位对洞庭盆地白垩、第三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在石油普查与探勘工作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介形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对于了解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发展、演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提供,图像由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镜室、照相宝摄制,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东部含油盆地早第三纪地层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东部的早第三纪地层,不仅因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成为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以其独特的化石群和岩相特征吸引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我国东部下第三系中的化石群,除台湾省外均以非海相介形虫、轮藻、孢粉等为主,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只是纯陆相地层。然而勘探工作的深入却日益揭示出关于沉积环境的新线索。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延庆盆地位于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东岸,是怀来盆地的一部分。东南面是北京平原,中间隔有燕山及军都山。延庆盆地海拔约500余米。整个盆地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1974年在官厅水库的西岸后郝窑进行热水勘探时,曾在出露于地表的泥河湾组剖面中发现有丰富的山西九字虫(Nonion shansiensis)。但属种单一,并与陆相的介形虫、腹足类伴生。因而汪品先等同志认为怀来盆地在第四纪早期是一个极度淡化的泻湖。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部早石炭世轮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栋  周修高 《地质论评》1990,36(3):269-276,T002
本文论述了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现的早石炭世轮藻化石及其意义。石炭纪,尤其是早石炭世轮藻化石是十分罕见的。以往,仅见于美国密苏里Sylamore层(basal Mississippian)。塔北发现的早石炭世轮藻化石不仅数量丰富,保存良好,而且独具特征。计3属5种1未定种1型,全部为新属种。分属直立目和右旋目。这是早石炭世,也是石炭纪轮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它不仅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塔里木盆地井下古生界的认识及油气勘探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安徽贵池沿江地区有一套红色地层,长期未发现化石,其时代未能得到解决。1987—1989年,笔者等在贵池乌沙区陈家冲江边窑厂测制剖面时,在这套红色地层上部发现了大量蜗牛化石,经余汶、冯伟民鉴定,时代定为早第三世。 贵池陈家冲窑厂双塔寺组剖面(图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