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动态环境CGE模型的乌梁素海流域氮磷分期调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征  吴锋  林英志  杨军 《地理研究》2011,30(4):635-644
氮、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为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氮、磷削减势在必行,但此举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为解决氮、磷削减与经济的矛盾关系,本文以乌梁素海流域为例,利用动态环境CGE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技术进步、人口、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分期调控策略.研究表明,近期(2010~2015),乌梁素海流域氮...  相似文献   

2.
运用SWAT模型对水土保持、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表层土壤施肥量比例、退耕还林及综合措施对于不同非点源污染在灞河流域的消减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水保措施对N、P、DDT的削减效果最高可达44.4%,相对而言对于溶解磷的削减效果不是很明显。(2)减少施肥量措施对溶解P、总P、NO3-N的削减率相对较高,而对于其它指标的削减效果不是很明显;减少农药施用量措施对DDT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可达50.92%。(3)减少表层土壤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比例措施对溶解P、总P的削减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于其它指标的削减效果不是很明显。(4)退耕还林措施对于各项指标都有着明显的削减作用。(5)综合措施对于各项指标均有着很好的削减作用,总体看来综合措施可大大减少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对于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可起到巨大的作用。研究为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明确实际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丁宇  李贵才  路旭  高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15-142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空间在区域大气污染改善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区域内部地域构成的空间异质性视角,采用干沉降模型,建立植被对大气污染削减效应与空间特征的表征方式,用以揭示不同次区域中绿地对大气污染削减研究的重点和特色。研究表明,“中”次区域污染削减量明显高于“高”、“低”次区域,然而“中”次区域绿地功能的发挥仍处于污染驱动阶段;“高”、“低”次区域已进入绿地功能驱动阶段,生物多样性、生态结构和景观格局对大气污染削减的影响更加突出。森林下垫面对大珠三角地区SO:、NO:、PM。。污染物的削减率分别为1.3%、0.7%和4.1%。最后,提出结合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特征开展绿色空间的功能导向型研究,并探讨了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性相互依赖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的常态,中吉自由贸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向西开展自贸区进程的突破点。文章运用局部均衡模型从BEC产品层面模拟分析了不同关税策略下中吉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及本国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关税削减幅度的情形下,2002-2016年间中吉贸易效应与其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税削减对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及关税损失比较显著,尤其是中国,且对不同商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尤以工业品最为显著;综合考量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中国的最优策略是直接采取零关税,而吉国则是逐渐削减关税。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同地区城市化对室内外气温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以温带城市北京、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和热带城市景洪为研究对象,利用由于城市扩大而受影响的气象站室内外气温资料和未受城市化影响的郊外气象站气温资料,得出3个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年平均气温均升高,增温幅度在(15.6~20.7)×10-3℃/a间,以温带城市北京增温最显著;受城市化影响,年平均气温变率为(40.5~45.9)×10-3℃/a间,以昆明最大;年平均室内气温变率在(20.6~133.1)×10-3℃/a,北京最大。各气温变率在11~4月以温带城市北京最大,5~10月则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最大,显示了气温较低时气温变率有增大的趋势;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了受城市化影响气象站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11~4月增温幅度大于5~10月;其中温带的北京朝阳气象站和低纬高原的昆明气象站的室内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室外气温,呈现显著的城市效应,而热带的景洪气象站室内平均气温增温幅度小于室外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6.
沉水植物是乌梁素海主要初级生产者之一,是湖泊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的主要传递者,直接影响着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造成乌梁素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措施是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以此达到削减氮、磷的积累储备及抑制生物填平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机制,为进~步掌握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海岸的海岸线分维不同,由基岩海岸、人工海岸到淤泥质海岸递减:(2)研究时段内,深圳市东海岸海岸线分维总体降低,西海岸总体上升:(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分维变化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强度与海岸线分维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对海岸线的分维变化幅度影响不同,其中滩涂围垦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较小,填海造地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显著.  相似文献   

8.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城乡景观混杂交错、城乡功能相互渗透的过渡性地域,推进这类地区的良性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对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范围的精确识别是对其实施精准管控的基础前提,对半城市化地区演变规律的科学把脉可为其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由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目前对该类地区的精细尺度定量识别研究不多。基于此,论文综合考虑半城市化地区的复杂多维特征,在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建立了一种高精度的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方法体系:① 构建了一套覆盖社会经济和空间格局2大维度的半城市化地区识别综合指标体系;② 运用空间网格化技术和线性加权建立了半城市化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③ 结合滑动t检验与概率密度分析实现了半城市化特征临界值的确定。最后以苏州市为实例,运用建立好的方法体系,在1 km×1 km尺度下识别出了该市2010、2015和2018年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苏州市以及其他地区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实证结果显示,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在空间上围绕中心城区不连续分布,在时间上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2015—2018年间下降幅度明显,表明苏州市城镇化发展趋于有序,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的无序蔓延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9.
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化学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七步连续萃取法对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磷形态的分析,揭示了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及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所取沙样中总磷 (TP) 含量在94.33~251.04 μg·g-1 之间,且含量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无机磷(IP)含量在 88.75~234.83 μg·g-1 之间,占TP含量的 94.08%~93.54%,其中以自生钙结合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为主,二者占到TP 含量的82.81%~86.13%。有机磷(Or-P)含量在5.58~16.21 μg·g-1之间,占总磷的5.91%~6.46%。在所有不同粒径沙样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原生碎屑磷(De-P)、自生钙结合磷(Ca-P)、有机磷(Or-P)、吸附态磷(Ads-P)、铁磷(Fe-P)、铝磷(Al-P)、闭蓄态磷(Obs-P),其中Obs-P含量极微。在所取沙样中 Ads-P、Fe-P、De-P、Or-P、Al-P、Obs-P 各自含量都随颗粒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Al-P和Obs-P的变化幅度很小。而Ca-P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粗颗粒沙样中含量略高一些。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nAGNPS模型的山美水库流域非点源氮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研究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于治理改善水环境恶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山美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AnnAGNPS氮污染模型,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了河岸缓冲带、适量施肥、免耕、少耕、梯田和退耕还林等最佳管理措施的非点源氮污染削减效率。结果表明:(1)梯田与退耕还林对氮的削减率较高,均高于15%;免耕较低,为13%;少耕、合理施肥、河岸缓冲带削减效果有限,低于10%。(2)河岸缓冲带、少耕、免耕、梯田等措施的总氮削减率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趋势与泥沙削减变化趋势一致,在7月和8月有较高的削减率;合理施肥与退耕还林的总氮削减率则与流域施肥状况相关性更高,在2—4月份有较高的削减率,因此山美水库流域水环境改善应结合非点源氮污染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同安区不同扩展轴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扩展轴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的研究,是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生态影响过程与机制的一个理想途径.本文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分析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别在沿同集路方向与沿往翔安的324国道方向的城市扩展轴上布设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沿同集路方向的扩展轴各项指数受城市化影响较明显,沿324国道方向的则不明显;在景观水平上,城市化造成沿同集路方向扩展轴景观形状更为复杂,景观多样性减少,景观格局由原本的多种景观均势并存转变为以城镇景观为主导的格局,景观更为破碎化,而沿324国道方向景观形状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但城市化促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格局由原本的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格局转变为多种景观均势并存的格局,景观破碎化程度方面则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城市扩展轴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不同,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城市建设布局模式、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等因素则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的幅度与峰值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运用乌鲁木齐市1978 ~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的数据,引入了城市地理学中的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对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关系的标度指数、线性因子等关系进行分析讨论.然后运用C-D函数理论,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土地-产值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78 ~2010年不同时间序列城市人口-面积都是异速正生长关系,标度因子系数明显较高并呈下降趋势,说明土地城市化过程快于人口城市化过程,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通过建立城市投入-产出模型得出:1978 ~2010年,人口和面积弹性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弹性系数比面积弹性系数下降幅度小,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盐渍土施用硅肥后土壤及作物中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的分析,发现施硅肥后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小麦茎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的含量也比对照处理的含量高,小麦抗逆性、光合作用等都有明显改进,增产幅度达22.7%;最后简要说明了硅肥对盐渍土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极端高温—热岛效应相互作用、城市化对高温热胁迫及其健康后果的影响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进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时也很少考虑城市的影响。在气候变化、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将严重低估城市未来的变暖幅度以及城市极端高温的健康风险。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所导致的高温热浪事件频发,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陆续开展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极端高温及其长期趋势的观测事实、城市极端高温数值模拟、城市高温期间超额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评述。大部分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都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高温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增加了城市居民的高温健康风险,对城市极端高温的长期上升趋势也有重要贡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化引起的热岛效应对极端高温期间的死亡率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对城市化影响极端高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48年来城市化对昆明地区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及邻近的安宁和太华山站分别代表大城市、小城市和无城市化影响的对比站,利用1960-2007年气象资料,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昆明及邻近地区近48年来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具有一致性。②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效应分别达到0.31 ℃/10a和0.09 ℃/10a,急剧的变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高速发展期。③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但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不明显。由此导致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大城市和小城市气温日较差的城市效应分别达到-0.49 ℃/10a和-0.27 ℃/10a。④城市化还导致了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显著降低,霜日数显著减少。但对极端最高气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987-2015年深圳市主城区景观演变过程多时相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甜  王仰麟  刘焱序  彭建 《地理学报》2016,71(12):2170-2184
城市扩张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化初期的不透水面快速蔓延和中后期的生态环境约束往往呈现非线性关系。基于多时相数据对典型城市发展中关键指标的变化拐点进行识别,将有助于认识城市景观演变的时间节点,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过程。本文选用深圳市西部1987-2015年长时序Landsat影像共27期,逐年提取新构建的归一化裸露指数(MNDB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在时间上寻找城市增长的转折点,在空间上识别不同空间位置的景观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7-2015年深圳市城市增长十分明显,并以2003年为拐点经历了“快速增长”至“平稳约束”的变化;与此对应,植被指数的关键拐点与城市化拐点基本重合,印证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系统响应的时空关联特征。此外,从空间分异来看,深圳市南部各区的城市化约束期出现相对更早,拐点一般在1995-1998年间;而北部各区的快速城市化时期持续更长,一般在2003-2006年后趋于平稳。在空间上,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刻画西、北、西北、东北剖面线方向的指标动态,发现采样中心附近的景观类型变化较小,而更远辐射半径经历了更大幅度的城市化;这说明深圳市南部城市发展较早达到饱和,且近30年的城市扩张以由南向北的放射式蔓延为主。面临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威胁,相关环保措施的有力实施仅能延缓城市化导致的生境退化步伐,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依然不容小觑,合理而有力的政策颁布、实施与监管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物治理水平、空气质量,特别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等因素,构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指标体系,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对2015年国家SO2,NOx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区域分配。分配结果表明:SO2和NOx削减量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质量较差;削减比例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这些地区单位GDP能耗高、工业污染物去除率低、空气质量差;削减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南部一些省份;削减比例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南部几个省份,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少,空气质量好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8.
欧向军  甄峰  秦永东  朱灵子  吴泓 《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人口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总体贡献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对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市场力、内源力、外向力和行政力依次是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市场力和行政力是促进江苏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理想动力。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利用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 结合NOAA/AVHRR、MODIS 反演的月地表温度数据, 定量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增温效应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 结果表明: ① 1992-2003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快速的空间扩展过程, 宁镇扬、苏锡常、上海大城市区、杭州湾4 个城市群构成了一个“之” 字形城市带, 城市群之间出现城市化连片趋势, 城市带区域内1961-2005 年年平均气温增温 速率为0.28~0.44 oC/10a, 显著高于非城市带区域。② 城市热岛效应对区域平均温度的影响以夏秋季最强, 春季次之, 冬季最弱。③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热岛强度和城市总人口对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④ 城市带增温效应使得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1961-2005 年间增加了0.072 oC, 其中1991-2005 年间增温幅度为0.047 oC; 年最高气温升高了0.162 oC, 其中1991-2005 年间 增温幅度为0.083 oC, 表明1991-2005 年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空间扩展正在改变区域温度变化趋势, 且这种增温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张文忠  张海峰 《地理科学》2016,36(8):1141-1147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普遍出现了以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盲目投资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新城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造成这种城市建成区低密度无序扩张的原因,除了不规范的城市用地转化机制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当认识。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1990~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蔓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FDI)、房地产泡沫效应等因素后,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及其扩展幅度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单纯追求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并不能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