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O年中德合作72A航次南海海洋联合调查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各组分的含量分布和组合特征,同时与我国东部海域(东海、黄海和渤海)作了比较。用Bernard(1978)和Faber等(1984)关于海洋沉积物吸附气态烃成因的判断方法,探讨了本海区吸附气态烃的成因类型,首次报道了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烃类气体是海底渗漏烃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们在海底沉积物中主要以游离态和束缚态形式存在。测量海底沉积物烃类气体组成的方法有顶空气法、酸解烃法和热释烃法等。顶空气测量的是在海底沉积物中以游离态存在的烃类气体,酸解烃测定的是吸附在颗粒表面或存在内部包裹体中的束缚烃类气体,热释烃测定的是海底沉积物中被硅铝酸盐所吸附的束缚烃类气体。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包括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主要包括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等。利用烃类气体含量、组合及比值,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相似文献   

3.
应用沉积物酸解烃指示南海东部油气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沉积物中酸解烃、热释烃以及蚀变碳酸盐,热释光等研究结果,讨论南海东部海区沉积物中烃类气体各组分的含量分布和组合特征,同时与我国其他海域作比较.用Bernaard和Faber关于海洋沉积物烃类气体成因的判断方法,探讨本调查区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数理统计分析结果与样品烃类气体的异常值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的酸解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的酸解烃分布特征,并佐以热释汞和蚀变碳酸盐的分析。从酸解烃中甲烷含量的低值和C1/(C2+C3)比值,以及乙烯的存在等判断,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的烃类气体来自于生物成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长期生产与科研资料,总结了我国不同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酸解烃、物上气、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蚀变碳酸盐、热释汞、氦、金属微量元素及海水中溶解烃、苯、酚等指标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发现我国不同海区地球化学空间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在纵向上由深到浅化探指标呈向梯度变化,油气微运移的地球化学形迹明显。化探异常比较集中出现在凹陷周边,而隆起区化探异常较少,强度较弱。化探指标组合与特点表明,各海区以寻找轻质油与天然气为主。筛选出的适于海域油气化探的技术方法系列是:综合烃类气体法(包括吸附烃、游离烃、吸留烃、水溶烃)和芳烃光谱法,在抑制干扰因素和进行定量校正后,它们是指标示油气藏较灵敏的指标,而近海底海水化学成分连测技术是今后油气化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化探是寻找海域油气藏的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曹妃甸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的主要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曹妃甸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为混源,且陆源贡献小于海洋源。地质构型藿烷、甾烷在甾萜类化合物中为优势组分,且萜甾烷参数显示了有机质成熟度较高。饱和烃的多种地球化学参数显示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可能受到成熟度较高的石油烃输入及其后期微生物降解的影响。该研究将为曹妃甸近岸沉积物输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滨海现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探讨油气的成因,开发海底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生油岩的分析流程和方法,对渤海、黄海、东海的滨海及长江三角洲的表层沉积物中的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进行分析鉴定,取得了比较完整的资料.用生油研究的地化指标、参数进行整理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第 一 期中国第四纪有孔虫动物群的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林景星(1)东海近岸现代沉积的动力特征……………………………………………………王宝永(37)我国渤海一东海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崔秀荣(47)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罗曼云 石斯器 林锦英(55)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颜色………………………朱而勤 于联生 李建华 夏明杰(67)关于泥河湾层划分对比的意见…………………………………··、·,…·刘锡清 夏正楷(75)中国东部(包括海域)与朝鲜半岛、西南日…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饱和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类物质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2年美国的史密斯(Smith, P. V. Jr)从近代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出烃类物质以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地质体中存在的烃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生油理论方面尤为显著。近年来,世界性的石油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海洋沉积物中烃类物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有机物转化和成岩变化的机理,并对沉积环境、成矿和石油勘探,以及对环境石油污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崇禧 《海洋科学》1982,6(4):26-29
水中可溶气态烃系指由有机物质转化为烃类呈气态溶解于水中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亦是海水化学成份中有机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研究工作,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开展,本文以近两年来在南黄海调查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资料,讨论海水中可溶气态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163站位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底油气渗漏和表面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吸附甲烷、吸附重烃气体、顶空甲烷、顶空重烃气体、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20 nm)的地球化学异常均围绕高石3构造呈环状分布,并且烃类气体指标异常较芳烃类指标异常更靠近这一圈闭构造的外侧。地球化学异常的平面分布和沿主要地震剖面的垂向分布特征显示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高石3构造及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和垂向渗漏有关,并据此建立了围绕高石3构造的双环状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内环主要芳烃类指标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上部残留油藏渗漏形成,外环主要为烃类气体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深部原生气藏渗漏形成。表面地球化学异常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的关系显示,无论是内环异常,还是外环异常均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密切相关,预示着这些断裂构造可能是深部油气垂向渗漏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时也意味着高石3构造是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洋油气钻探的首选构造。  相似文献   

12.
现代废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废黄河口的不同年代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研究了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水动力、地形地貌资料,探讨了影响表层沉积物空间格局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废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存在限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年代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近岸较粗、离岸变细的趋势。1992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1992—2000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显著粗化;2000—2007年大部分区域表层沉积物进一步粗化;2007—2015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特征受沉积动力环境及其导致的年代际冲—淤演变格局影响,随着研究区的抗侵蚀能力增强,其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基本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烃类气体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物质基础,浅表层沉积物顶空气中烃类气体的异常特征可用来探测深部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藏.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浅表层沉积物以及钻探采获的含或不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的顶空气样品中烃类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291个1 mbsf(bsf,below sea floor)沉积物顶...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及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黄河口近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过程,2003年9月采集了南北两个断面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别为0.38~2.55和0.371~0.650μg/g。在南北断面两种烃类化合物的分布明显不同:北断面受石油平台影响,烃类化合物在口门含量较高;南断面受黄河输入影响,由于大颗粒易于沉降,而吸附烃类化合物的能力较强的小颗粒易长距离输运,使这两种烃类化合物的含量从河口到近海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与北断面相比,南断面受水生源影响相对较弱,而且水生源的贡献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加强,在最大浑浊带后水生源急剧增强;在南断面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为热解源,北断面多环芳烃受热解源和石油污染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7年调查资料,通过对辽东半岛西南及渤海中部海域2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了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了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R型和Q型分析探讨了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元素分布基本遵循"粒度控制律"和物源效应,元素含量与中国浅海及其沿岸河口沉积物地球化学含量相当;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较小。计算表明,区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组合有3种类型:莱州湾以东海域Al2O3、F2O3、Na2O组合,辽东湾东岸及渤海中部海域以SiO2为主的组合,大连市南部近岸海域CaO、CaCO3及重金属组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地质等资料及盆地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成因法及类比法,对南海深水区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烃源岩热演化、烃源岩排烃强度、烃源岩排烃量以及已发现油气田石油、天然气聚集系数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综合预测白云凹陷油气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地温梯度较高,介于34~67℃·km~(–1)之间,均值为40℃·km~(–1),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生成;各烃源岩现今均处于成熟生油或过成熟生气阶段,烃源岩成熟度从珠海组顶面到文昌组底面增幅较大,文昌组烃源岩底面过成熟面积占凹陷面积的53.7%;各烃源岩排气强度均大于排油强度,且恩平组上段为主力排烃层位;文昌、恩平及珠海组3套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143×10~8m~3油当量。且结合石油、天然气聚集系数预测白云凹陷保守资源量为25.2×10~8m~3油当量。  相似文献   

18.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古近系晚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是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晚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时期,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形成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本文对断坳转换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的分布、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断—坳转换下的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富含反映干燥针叶类裸子植物来源的异海松烷和潮湿蕨类植物来源的β-扁植烷等二萜类化合物,从斜坡带向凹陷中央具有β-扁植烷增加的特征。从显微结构上表现为富含树脂体的煤系烃源岩,其具有"早期利于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生烃模式。正是这种分布格局、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决定了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31个元素(或氧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富集因子和变异系数分析,探讨了元素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物分布特征,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五大沉积地球化学区,相关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7年2、5、8、11月4个航次野外调查资料,系统地探讨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细砂和粉砂为主,细颗粒泥沙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南部,北部海域以砂组分为主,沉积物组成和分布具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口及其邻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