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幔柱构造——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大量实际观察、地球深部物理性质研究和各种模拟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幔柱构造(mantle plume tectonics)。按照这一构造理论,地球深部核幔边界附近的高温低粘度屡(D^11层)可以产生呈柱状上升的热物质体。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的矿物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丰 《矿物学报》2001,21(1):1-13
根据20世纪矿物学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已经意识到尚未解决的问题,预测21世纪矿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在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模拟、三维矿物物质、矿物表面和界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将借助更为快速、准确、精细的测试手段和仪器。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21世纪矿物学将对诸如造山带(高压变质、蛇绿岩等);深部地质(组成、物理性质);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全球变化(风化、沉积、纪年)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特殊贡献。同时21世纪矿物学在矿物材料研究方面将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构造研究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王鸿祯 《地学前缘》1995,2(1):37-42,66
全球构造研究可分为:(1)19世纪后期“固定论”占统治地位阶段;(2)20世纪60年代前“活动论”曲折发展阶段;(3)60年代以来板块学说占统治地位阶段。当代全球构造研究以地球深部构造与物质研究为关键。日本学者提出了“幔柱构造”和新的全球构造体系,其它学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膨胀论”和“脉动论”。全球构造研究应注意思想创新,冲破均变论思想的局限性。建议以突变观点和“阶段论”为依据,使观察、推理和实验三者适当配合,发挥优势,逐步建立自己的地球动力学及其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秋格时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应变测量与显微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了秋格明塔什-黄山声望生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建立了其变形序列。该带依次经历了:(1)中深部构造层次的紧闭同斜褶皱作用;(2)中深部构造层次的顺层(片)韧性剪切变形;(3)中部构造层次的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4)中浅构造层次的膝折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5,20(1):10-18
大陆动力学与全球动力学是当代地学的重在前沿领域。本文在研究青藏高原与周缘盆地的同步演化规律和综合前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构造的10个基本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层流构造模式,其内容包括:(1)深部层流导致浅部隆陷;(2)层流隆陷构造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大陆层块结构与地温场,应力场的关系;(4)层流构造的阶段发展与复合叠加;(5)层流构造的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源,特别强调指出应当区大分陆隆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各向异性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地质地球物理现象。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都存在着地震波各向异性,并表现为不同的规模(小到单矿物和岩石,大到地体甚至上地幔)和强度。通过地震波各向异性可以间接获取岩石圈厚度、地球深部结构与构造变形、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对流等信息。主要从地震波各向异性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地质地球物理意义等方面对近年来大洋俯冲带、大陆裂谷、地幔转换带和大陆碰撞造山带(青藏高原)等构造环境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各向异性[JP2]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①剪切波分辨率;②矿物组构研究;③其它各向异性成因机制。还强调了各向异性研究与流变学、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岭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作者在前人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清理及断代划分,岩性、岩相古地理研究,岩石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重磁资料的深层次处理和遥感深层次信息的提取,得出了如下认识:(1)三南-寻乌断裂是一条从早震旦至现代长期活动的东西向深部断裂带;(2)南岭地区地壳经历3次不同规模的南北向开合活动;(3)安远-寻乌地区为-大型热隆伸展构造;(4)初步认为该区具备形成富大铀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方法一直是研究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来推测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层及分层界面性质。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确定的深度超过1500m即定目标都未得到深钻或超深钻的证实(肖庆辉,1993),这种结果在地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从另一个意义上,由地球物理方法确定的地壳仅反映其终态,而对复杂的地壳演化方面尚显不足。深钻和超深钻方法近年来已成为探测深部地完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直观的研究深部地壳的岩浆作用、构造作用、成矿作用,也是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荣访 《城市地质》2001,13(4):13-19
本文通过对石湖金矿区地表(横向)及深部(纵向)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反映构造对石湖金矿岩石地球化学的影响和控矿作用,指出了构造地球化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湖南龙山地区金矿床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龙山地区地表(横向)及深部(纵向)断裂构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反映构造对龙山地区金矿岩石地球化学的影响和控矿作用,指出了构造地球化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别造山带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邓亚福  戴圣潜 《地质学报》2000,74(3):206-215
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表明大别碰撞造山带是由两个不同岩石-构造单元叠置形成,代表两个深部地壳物质剖面。本文通过对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过程中岩石物理(密度)性质分析,指出大陆长英质地壳自身在特定岩石学结构情况下可以』俯冲至帽深度。低温、快速折返是缺乏同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类的主要原因。“浮沉子效应”是超高压岩石形成的折返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地区"红层"工程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红色、褐红色陆相沉积的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系、白垩系陆相沉积的"红层".文章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等试验研究方法,对"红层"岩石的成份、结构、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地质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涛  王晓霞  郭磊  张磊  童英  李舢  黄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17,33(5):1459-1478
花岗岩(广义)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及地球上大陆地壳有别于大洋地壳的物质标志,是大陆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大地构造的内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大地构造将花岗岩视为一种构造标志体、地质体,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巨量花岗岩浆侵位的物理特性变化及其构造意义,包括岩浆上升迁移、汇聚定位及岩体(带)形成/构建过程;(2)花岗岩体变形改造及其构造意义;(3)花岗岩物源与大陆生长及深部结构,以新老物质组成,划分造山带类型;(4)巨型花岗岩带发育过程与大陆聚散,探索超大陆和中小板块聚散的岩浆响应。花岗岩大地构造丰富了大地构造研究内容,也有助深化花岗岩体(带)形成、发育过程和构造背景的认识。它的提出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陆相领域页岩层序发育,但其内部发育复杂的岩性及组合关系、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不明,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本文研究通过大量的全岩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等实验方法,从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须五段储层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同时阐明储层地质特征对天然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储层在垂向上形成富砂型、互层型和富泥型3种叠覆式储层结构;储层均致密化严重,但泥页岩储集物性优于粉砂岩和细砂岩;水动力条件较弱的三角洲远端到滨浅湖的沉积环境和强烈的成岩作用导致须五段储层原生孔隙及粒间溶孔基本不发育,对储集性能起主要贡献的为泥页岩中发育大量片状晶间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因此泥页岩是须五段的最有利储层。须五段天然气为吸附气与游离气的混合气体,但以吸附气为主,吸附气含量占总含气量的84.9%。天然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大小受控于储层的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Since 1970 s,systematical surveys of global geom agneticfield have been carried out via MAGSAT.They are used tointerpret magnetic anom alies together with high- precisionaerom agnetic anomalies near the surface,modern mathem ati-cal- physical methods and com puter technology.On one hand,regional magnetic anomalies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com -bined with creative geological idea,are applied to the directinterpretation of the regional crustal structure(Ravat et al.,1995 ;Ark…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流变学是大陆岩石变形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种研究地球深部岩体变形的新方法。简要介绍流变学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影响,并对当前流变学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岩石圈流变学在岩石圈地层、造山带和大型盆地动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岩石圈流变学在脆-塑性转换、岩石流变含水性、“三明治”结构及岩石流变律等方面有重大进展。最后,指出目前岩石圈流变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滕吉文 《地学前缘》2006,13(3):19-22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是深化认识高原本体和东亚壳、幔结构、隆升机制和大陆动力学响应的基础,故为中、外地球科学家们所瞩目。主要讨论以下3个方面问题,即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当今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当前地球物理学要做些什么。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只有在清晰思路指导下取得高分辨率的数据才能反演,并刻画其壳、幔的精细结构;第二,青藏高原壳、幔结构存在分区特征,特别是地壳低速层、力学作用、深部物质运移、多要素约束下的物理-数学模拟及陆-陆碰撞动力学响应进行量化研究;第三,当今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圈层耦合及其深层动力过程。中国地球科学家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乃是中国地球科学家摘取“桂冠”的一个契机,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起具有中国地质科学特色的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陆下地壳麻粒岩的流变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险下地壳麻粒岩的流变学研究可以解释地壳变形、壳幔物质交换以及岩石圈深部动力学过程等科学问题.前人通过研究各矿物的显微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运用广义混合流变律探讨多矿物复合岩石的流变性质,结合水与流体对岩石变形强度的弱化作用,阐明在大陆下地壳变形环境下复矿麻粒岩的塑性变形和韧性流变性质.目前人们致力于对天然变形岩石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方向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滕吉文 《地质论评》2002,48(2):125-139
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球深既是资源、能源形成和演化的场所,又是地震灾害的策源地。它涉及了当今众多相邻学科的发展与成就,故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在阐述我国20世纪,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地球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主体成就的基础上,依据当今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探讨了21世纪初、中吉的发展导向,并提出了某些战略重点。基于这样的前提,文中着重讨论了以下6个问题:①地球深部结构与大型动力学研究的意义、主题与目标;②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探测揭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复杂性;③岩石圈内的大型滑脱构造和地震“孕育”的深部环境;④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分布与各向异性;⑤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⑥21世纪初,中叶地球深部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