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质量控制是水质分析的重要环节,从地下水样的采集和实验室内检测两方面对地下水中六价铬进行质量控制研究。通过对一组地下水样品的连续多日分析,确定本次实验室内六价铬监测的检出限为0.001 mg/L,低于国标方法检出限(0.004 mg/L)。标准曲线、平行样分析、盲样分析、加标回收试验均合格,获得了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建立了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5万地球化学普查中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析配套方案、方法检出限以及准确度、精密度;对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控制、报出率的控制、平行样和异常点样品的重复性检验,对分析流程的质量评估.此方法已应用于大规模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测试,提供了巨量的基础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最广泛的数理统计法的应用原则、数据检验、背景值取值等问题的论述,对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a2+,Mg2+,Na+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评价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海水入侵等因素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其结果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阜新市是辽宁省西部的用水大市,阜新市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水污染情况是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和用水极度紧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地区水资源水质趋势对地区的水质变化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引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阜新市彰武水库、东白城子水库进行水质趋势检验,对化学需氧量、p H、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等13个控制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各水库的主要影响指标,分析表明:彰武水库、东白城子水库未来水质变化趋势不大,属于轻度污染,划分为Ⅱ类水质,为阜新地区水资源利用和制定处理措施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不同取样方法获得的同一饱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软土地区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为依托,采用岩芯管包样、厚壁取土器、敞口薄壁取土器等3种取样方法,对采取的软土土样开展室内对比试验。基于室内试验成果,从物理力学性质角度对比分析了3种取样方法下同一指标之间的规律性及差异性;在对试验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取样方法下饱和软土结构组成变化,对指标差异性的内在机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包样和厚壁样的物理性质指标基本一致,抗剪强度指标高于薄壁样2.1%~20.3%;与薄壁样相比,包样和厚壁样的含水量、孔隙比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均为10%左右,密度有小幅度增大,幅度约为3%,抗剪强度指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6.9%~68.3%;取样方法引发饱和软土固、液组成成分的所占比例的变化是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入河排污总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技术难点。通过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风险的分析,以临沂试点为例,初步以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考核依据,核减下一年度县区地表水用水指标,并以限制纳污指标为辅助控制指标。本文着重探讨在没有县级水功能区划的情况下,如何将一个跨县区的水功能区COD、氨氮指标客观、公正地分配到相关县区;探讨在没有县界水质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上下游水质达标率的责任考核问题,使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质达标率与纳污控制指标相衔接。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夏河2006—2013年的水质数据,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大夏河干流3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TP、NH3-N、BOD5、CODMn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大夏河水质参数浓度趋势以下降变化为主,总体水质状况8a来基本趋于好转;流域氨氮污染较为严重,且呈下降变化趋势,还应加强对其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3)
地下水水质评价中,评价地下水质量的指标较多,且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叠。本文将主成分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结合起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主导因子,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水质标识指数方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采集测试天津滨海新区不同地下水监测井中的地下水样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对潜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地下水咸化影响,滨海新区综合水质级别以Ⅴ类为主。剔除反映海水咸化的指标后,潜水水质以Ⅲ~Ⅴ类为主,局部Ⅴ类的潜水可能受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企业生产、填垫土质等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做好地下水土环境质量的控制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工程降水中人工回灌综合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筑工程降水往往伴生水资源浪费和地面变形等环境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影响工程降水中人工回灌的条件有回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水质和水量及回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就工程降水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资源补充型回灌和应力稳定型回灌方法,并给出了适用条件; 根据工程降水水质特点及现有的地下水人工回灌相关水质标准,提出工程降水回灌水质的控制指标主要为悬浮物、浊度、一般污染性指标、微生物指标及重金属等。针对目前人工回灌在工程中存在的可回灌性低的问题,进行了影响入渗速率因素研究,为今后开展促渗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分析了目前各种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加权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不涉及高深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易于理解和掌握,计算只涉及简单的算术运算.采用算例将该方法与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 LOG等方法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用该方法对密云水库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密云水库水质基本上为二级的结论,为密云水库水质的进一步综合管理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中元素碳的提取、鉴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氧化方法提取沉积物中元素碳物质,采用拉曼光谱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元素碳是介于单晶石墨碳和无定形碳之间的一系列物质,是一种操作上的定义;化学氧化法提取沉积物中元素碳是可靠的,控制好氧化条件和时间,则能有效去除有机碳,保留元素碳成份。鉴于目前不同工作者由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方法下得到了不同结果,我们认为确定标准样及其浓度,统一实验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统一这种碳微粒的名称,明确其定义,以利于相关研究的横向对比和深入。而在纵向研究方面,我们利用该实验流程提取灵台黄土剖面长时间序列黄土—古土壤样的元素碳,并进行元素碳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元素碳记录能有效揭示古气候环境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元素碳记录有不同的气候指示意义,并且与其他气候环境指标能进行较好的对比,元素碳记录为古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一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资料缺失是进行水质风险分析的薄弱环节。结合水质指标浓度分布的先验信息及已有水质资料,在分析水质指标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其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分布模型,应用Bayes理论及Gibbs抽样方法对模型涉及的大量参数和超参数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同步估计。在假定缺失数据为随机变量的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大量样本较好实现了对缺失数据的估计,并结合风险分析理论进一步量化了水质超标风险。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资料缺失地区的水质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艳华  谢淑云 《云南地质》2006,25(4):392-392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湿地资源之一。近年来受人为因素影响,湿地功能遭受严重的破坏。为探讨洞庭湖的湿地功能,查明东洞庭湖水质污染现状,本文应用现场水质分析仪所测DO,pH,Orp,Cl^-,NH^4+-N,NH3-N,NO3-N等水质指标、ICP-MS所测31件水样中20种元素含量以及11件底泥样品中15种元素含量,对东洞庭湖的水环境质量作出评价,找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将水样与底泥样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8年度淮河流域洪汝段(河南省域)536组浅层地下水水质化验资料,选取49个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浅析,阐述二者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模糊数学法更好地揭示了水质等级划分上的模糊性,能均衡反映各指标的综合影响,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更适用于评价指标较多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制定依据了当时我国地下水质状况、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基准资料、影响水质感官性状的资料以及相关水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它存在有机污染物指标缺乏、部分指标限值不合理以及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缺陷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全面反映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具体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1):321-331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水质受人为与自然双重因素的影响正不断恶化。其中,人类活动作用影响尤为突出。应用水化学方法识别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程度主要依据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通过其变化程度的大小从而得出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大小。该方法基于地下水化学指标背景值的获取技术,充分考虑各水化学指标之间的联系,利用反映水化学演化特征的5种水化学图与马氏距离相结合,识别并量化异常,最终得出影响程度分级。评价结果不仅可识别出无明显地表污染源引发的水质变化,量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还能预测地下水受污染潜在风险。在柳江盆地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石门寨镇及北部驻操营镇,且南部较北部地区影响程度更为严重,这与研究区人口分布密集度及煤矿分布区域较为吻合。对比研究区水质图可知,驻操营北部及东部落地区地下水可能遭受污染的风险较大。该方法与根据某些指标的变异程度进行识别的方法相比,评价结果可靠程度更高,且以背景值获取方法为基础,得出的异常程度分级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千枚岩残坡积土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捍华  孟庆山 《岩土力学》2011,32(Z1):360-0363
土体抗剪强度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力学参数,而大型直剪试验是确定粗粒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为有效的方法,但获取所需原状土样较为困难。通过现场挖取边坡残坡积原状土样,开展原状土样和击实土样的室内常规小型直剪对比试验,证明在有效控制密度、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采用击实土样获取的直剪强度指标可替代原状土样试验结果。击实土样的大型直剪与原状土样的常规直剪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由常规小型直剪试验获得残坡积土的抗剪强度略高于大型直剪试验结果。由于室内常规小型直剪试验获取的抗剪强度指标往往比边坡实际发生滑动时的抗剪强度指标稍大,建议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对抗剪强度指标选取时,采用以大型直剪试验获得的有效控制密度、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击实土样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由此进行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将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W检验法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态性检验在数学地质、区域化探、区域物探、化探标准样定值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如果不具备样本仅在峰度或偏度上偏离正态的先验信息,国家标准规定只能作无方向的正态性检验,并规定用W检验法(容量3到50)及D检验法(容量51到1000)。这是两个专用性的正态检验法,它们都抓住了正态分布的某些特点,检验效果比传统的X~2检验法及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突出,因而取代了它们。本文仅介绍W检验法(在许多文献中称之为“夏皮罗-威尔克正态检定法”)。  相似文献   

20.
油气化探分析测试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在现行各标准规范中规定不够详尽,质量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相关内容的比较并结合多年质量管理经验,对油气化探分析测试工作中常用的监控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对比研究各标准对允许误差和合格率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他标准在质量规定上低于国家标准,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制修订,并呼吁加快研制油气化探标准样,保证量值准确溯源,促进和提升油气化探分析测试质量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