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原地区电厂多以燃煤为主,其产生的灰渣利用率较低,需建灰场贮放。由于早期电厂建设时对灰场渗漏引起的环境问题缺乏认识,一般不采以专门的防渗措施,灰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论文以济宁某电厂灰场为例,通过对平原灰场水位、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据对比表明灰场区地下水已遭受污染,其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小于1km。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2.
长距离地铁隧道的运营期间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以北京市M8二期北段为例,进行该类问题的分析研究,首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根据本文的方法体系,在一定渗流计算的基础上,获得了北京市M8二期北段对渗流场阻隔作用的量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环境及工程影响评价,评价结论为保证地下水环境和该新线建设节省造价和工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本文工作也为今后地铁建设中类似问题的评价与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铀尾矿库核素迁移问题概括为均质多孔介质中稳定的二维水流条件下的三维溶质迁移问题,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MT3D)采用全隐式差分法对某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迁移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值结果与浓度实测值较吻合,揭示了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时空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有机污染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污染场地中微生物群落对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是高效修复治理有机污染场地的基础。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场”的形式通过与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等耦合作用,发挥其在维护生态稳定性及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与有机物关联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有机物的迁移转化3个方面及一系列的关联研究中,而关于将微生物以“场”的形式定量刻画微生物在物质循环转化和维持生态稳定性方面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为此,本文通过研究给出了微生物场的定义,提出了有机污染场地中的微生物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了微生物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构建了微生物场与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之间耦合的本构模型。最后,对微生物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洪亮  张超 《地下水》2020,(3):26-28+93
以某热电厂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区及附近地下水污染程度,进一步划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为研究区的防渗措施布置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过程模拟法,科学选取研究区的风险评价因子SO42-,通过数值法模拟污染物的浓度动态变化、空间分布及迁移途径。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地下水环境质量》中不同水质类型标准值之间的差异,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采取相应防渗措施的情况下,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为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6.
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拓的过程中,一些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地下构筑物已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南京市地下水的实测分析以及与地铁隧道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秦淮河古河道是地下水补给及传输的主动脉,地铁隧道穿越秦淮河古河道,且隧道埋深与主要导水层深重合,导致区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降低了地下水的循环代谢,将加重地下水的污染.提出人地协调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应充分结合地质调查的结果,选择合理的空间布局,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7.
工程措施影响滑坡地下水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多数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到滑坡的稳定性状况。因此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 ,首先需要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治理措施对坡体地下水位的影响方式 ,从而正确分析滑坡成因机制和制定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基于工程滑坡实例研究 ,利用数值模拟 ,揭示了滑坡治理工程中地下排水洞的排水效果 ,分析了地表水集中入渗和设置抗滑桩后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特征。表明数值模拟研究 ,可以有效地揭示工程措施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滑坡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方式 ,为滑坡治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本文以某电厂地下水中氯化物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含水层物质组成、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源汇项等做简化,采用GMS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在简化的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1)污染物平面迁移范围以泄漏点为中心呈椭圆形扩散,污染晕长轴为地下水流动方向;(2)污染物最大迁移距离及污染影响范围均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变化速率不断降低;(3)距离污染源较近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浓度变化速率逐渐降低;距离污染源较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初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不断增加,后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渗流破坏是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尾矿库工程的渗流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某尾矿库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得到了该工程的基本状况,应用ANSYS软件对其副坝的渗流场、超孔隙水压力和渗透破坏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认为该尾矿库工程存在滑塌、尾矿砂液化及流土渗流破坏的可能,应该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并针对该尾矿库工程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曝气技术对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去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模拟,按照试验场地地层现状进行实验室缩放,研究微生物在含水层介质为砾砂、粗砂和中砂中的迁移速度以及含水层介质吸附的微生物量。选取苯和二甲苯作为目标石油污染物,研究生物曝气技术对被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其去除污染物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介质中的迁移速度从大到小为砾砂、粗砂、中砂;介质吸附微生物量的顺序从大到小为中砂、粗砂、砾砂;生物曝气4个月后,苯和二甲苯去除率分别为86.4%和81.7%,BS对中砂层中的苯和二甲苯去除效果好于砾砂层和粗砂层,苯的去除效果好于二甲苯。由挥发机制去除的污染物为46.24%,生物降解去除的污染物为36.98%,BS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某尾矿库地下水渗漏量预测及渗透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山峰 《地下水》2014,(2):25-26,53
根据某尾矿库的自然背景条件,通过钻孔抽水及注水试验,采用抽水数据直线图解法、恢复数据直线图例法、稳定流方法求取各地层的渗透系数,对尾矿库坝区各地层进行渗透性分析,预测估算尾矿库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量。对尾矿库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解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及适用条件 ,并运用该方法 (GFL OW1软件 )计算了某水库蓄水过程中库首结晶岩区风化裂隙水渗流场变化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系统中胶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体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并对其迁移距离及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 ,研究胶体在地下水中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研究工作所存在的困难 ,叙述了在地下水中胶体的取样方法及分析技术 ,且以分析胶体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形成机理为基础 ,对胶体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的定量模拟预测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及防渗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 引言我国严重的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7~9月汛期的暴雨期间。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仍以自然因素为主,特别是崩滑流地质灾害,绝大部分都与大气降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从事边坡治理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原则:治坡先治水。三峡库区年均降水量1100mm左右,时空分布不均:4~1月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5~9月常出现暴雨。多年平均年暴雨数为3~7d,最大24h降雨量>200mm,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d左右,约有1 5的暴雨可持续2d。暴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三峡库…  相似文献   

15.
某新建尾矿库初步设计拟采用一次性筑坝,坝型为碾压式土石坝,为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尾矿库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尾矿坝采用的渗控体系能够满足大坝的防渗要求,坝体上游侧的HDPE土工膜起到了较好的截渗效果,库内浸润线分布规律合理,下游设计排渗系统起到了较好的排渗效果;在正常蓄水位、最高洪水位和地震等3种工况下,尾矿坝下游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浑水渗流理论及平原水库防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尚杰  党发宁  程素珍 《岩土力学》2011,32(7):2093-2098
浑水渗流不同于清水渗流,在其渗流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层弱透水性的防渗层,减少渗漏水量。根据浑水渗流理论,提出采用引黄河浑水入库在库底形成淤积层来减少水库的渗漏。在分析了黄河浑水泥沙特点的基础上,研究黄河浑水引入平原水库形成的淤积层对库底渗漏的影响,并经室内试验研究得出渗漏量与淤积层的相关关系、不同水头对渗流量的影响关系,得出一定厚度的淤积层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平原水库库底防渗,经理论计算和工程应用评价,淤积层防渗效果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气扰动技术对地下水中氯苯污染晕的控制及去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位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是去除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利用二维砂槽研究曝气量与空气饱和度、影响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曝气量可以增大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以及曝气影响半径,但二者的增幅与曝气量的增幅不成比例,随着曝气量的增加,二者增幅减缓。又利用砂槽研究了在水力梯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曝气量对氯苯迁移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空气的注入降低了影响区域的渗透系数,减缓了地下水的流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迁移。未曝气时,130 h以后,氯苯随地下水流迁移出砂箱的比例为19.7%,而曝气量为0.1、0.2 m3/h时,此比例仅为3.6%和0.9%;与此同时,AS对氯苯的去除率分别为68.2%和78.6%。这说明AS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迁移和去除,曝气量较大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西省德兴市铜矿尾矿库建设项目为例,在结合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分析预测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评估了其危险性大小。结果表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强发育,危害程度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根据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评估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综合考虑本项目建设引发和可能遭受的各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难度不大,投入适当的工程处理可予消除。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下水的不同类别及其特性,分析了包气带水、潜水以及承压水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分析表明,对于包气带水和潜水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基坑渗流,通过打隔水桩截断之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承压水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基坑突涌,分析了传统降水法(明沟排水、深井排水等)的效果及其存在的弊端。在新方法的研究中,基于球形颗粒理想化最松散堆积模型,研究了弹性条件下饱和土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基坑的破坏主要有两种方式,弯矩破坏和剪力破坏。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分别计算出其最小隔水厚度hmin^s、hmin^w,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通过增设压板改变最大弯矩的值可以使hmin^s、hmin^w降到hmin。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固体废弃物的场地现状、成分及其中有害组分的迁移转化,对地质环境特别是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展开探讨并寻求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