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现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多样的苏联领土,为构造地质的研究开阔了广辟的前景。苏联历来有许多构造地质学派。它们之间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常常争论很激烈而富于创造性。我们应当支持各种学派的发展,而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迫使人们接受某种学术观点。例如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间,苏联有三个非常卓越的学派:M.M.捷佳耶夫(1935)一派主张垂直震荡运动在构造成因中起主要作用;阿·阿·鲍里夏克(1922年)一派拥护阿·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安·德·阿尔汉格尔斯基和尼·谢·沙茨基(1933年及其以后)一派坚持经典的地槽学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又有两种主要的构造地质学派,分别以弗·弗别洛乌索夫和尼·谢·沙茨基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在“谈地质勘探工作中的若干客观规律和业务政策问题”一文中,有如下两种提法:“地质的观察与研究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区测、普查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为什么要这样说?怎样分别理解这两种提法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江培谟(已故)编著的《地质过程的理论模拟》一书,己于一九八八年一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模拟地质过程历来是地球科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地质过程的模拟方法有两种,即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中,一般认为:实验方法可靠程度较大,但不仅花费资金极巨,而且不可能按地质过程的空间和时间规模进行实验,故把实验结果用于实际地质过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模拟方法是在详细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把地质现象定量化,借助数理化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建立起描述地质过程的定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伟晶岩的成因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澈底的解决。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主要的不同学派:一派是费尔斯曼等所主张的岩浆殘液说,另外一派是由查瓦里茨基所主张的再结晶说。这两派的学说各有各的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在目前阶段,还不可能獲得一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大体可分为地质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地质科学技术、方法的研究两个方面。几年来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收获很大。但如果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地质科学理论的研究比地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工作实践中,深感对赣南地质构造问题了解的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地质工作的发展。这次乘整理资料的机会,翻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一些启发,根据个人体会及对赣南地质情况的一点了解,对赣南地质构造问题,综合出如下几点认识与同志们商讨,希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关于赣南地质构造的研究,是属于大地构造研究之范畴的。当前对大地构造—地壳运动的观点,主要有两派:一派主要是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认为构造变动之产生,是由于一种扭应力作用的结果,其现象是地壳表部的平面变形。如压应力—水平作用力造成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随着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迅猛发展,在地质领域内出现了两大矛盾与两种新情况,即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与各种地质及环境灾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引出了第二种矛盾,即人们需求高质量的地质环境与客观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两种新情况是在旧的生产基地中产生的,一是人们要求及时了解生产基地及周围的环境变迁情况,二是人们要根据掌握的环境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解决地质研究中常可遇上的“小样本量系统”,“非确定量系统”富有成效的一种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概述了灰色系统理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讨论了深化灰色系统理论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来就太古宙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和增长速率问题发生了很大的争论,出现了两大派。一派认为在地球历史的早期阶段,地壳发生分离,在以后较年青的地壳形成过程中又多次发生了地幔的旋回。另一派认为或因地幔的化学分异作用,或因地幔派生物质的部分融熔,而使大陆地壳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增长。本文我们从野外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索资料的角度来讨论北大西洋克拉通的两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质工作自从为现代地质科学理论所武装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在五十年代初实现的一次大转变和当前正在面临的这次新的变革或转折.一九五二年九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告成立,十一月,陈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地质工作计划会议上指出:“我国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地质工作要进行一个大转变,以便使地质工作服从国家的需要”.陈云同志针对当时的形势向地质界提出了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0,7(1):13-42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9月下旬在长春召开了金矿科研成果评审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省局及其所属单位的科技工作者32人。会议期间对“吉林省槽区北部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吉林省槽区东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物质成分和有益元素赋存状态”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审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两项科研成果都较好地完成了设计要求,已达到了省内的较高水平。“吉林省槽区北部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科研成果,是以板块构造理论列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综合研究。用复合成矿和成矿系列的观点,对下古生界有关的金矿及其它矿产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下古生界不同类型岩石中微量金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作用与地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板块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建立  相似文献   

14.
混合岩化作用的地质成因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同兴 《地球学报》1987,9(2):95-98
有关混合岩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机理的不同认识,至今在地质学和岩石学中仍是一个争论问题。作者强调混合岩化的发生、发展与地质环境之间的联系,应是成因研究的主要方面,不应有所忽视。据此,特混合岩化作用分为两类不同的地质成因类型:一种是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另一种为局部性混合岩化作用。作者从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时间、空间、成岩地质环境、与围岩关系、产状等方面将二种成因类型加以对比、区分,供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质流体中不同络合物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是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地质流体演化过程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流体中部分元素不同络合物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难以通过实验精确测定.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是获得溶液中不同络合物之间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获取各种极端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系数.在应用第...  相似文献   

16.
周欣墨  郑丽波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20-2024040020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在我国当前地质科学的发展中自己的理论建树较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理论思维不活跃;文中阐述了理论思维与地质实践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希望引起地质科学研究工作者对突破理论思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左金安 《河南地质》2009,(10):I0001-I0001
9月2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二楼会议室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上午9点钟,全省60名老地质工作者身佩红色绶带,面带笑容走上了领奖台,从省厅、省科协、省地质学会领导手中接过了由省地质学会授予的“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证书。  相似文献   

19.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陈姗姗  廖文强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2-2022020002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讲好地质故事”+“传承乡村文化”为发展动力,以“产业体系构建”+“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内容,以“人才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方式,以“地质价值认同”+“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保证,形成地质文化村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实践模式方面,体现了“三生一体”、“近景、近园”、“多元融合发展”、“村支两委+村民”主导等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应大力开展全国创建试点,加大地质文化村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硼的原子序数为5,原子量为10.811,在自然界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11B和10B,丰度分别为:80.22%和19.78%(IUPAC,1991)。硼是自然界同位素相对质量差最大的元素之一。由于两种同位素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质量差异,加上硼易溶于水,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其在各种地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变化范围从-70‰到+75‰。这样,硼同位素作为一种灵敏的示踪剂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