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0型电导电极能满足日常地震观测要求,但其精度在观测高和低电导率水样时有所不同;电导池常数的标定对电导率的日常观测是非常关键的,准备一支备用电导电极以确保电导观测的精度,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在地震监测和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水溶液中电导率的大小不仅是衡量水质的一种常用指标 ,而且还能反映出水中可电离物质的多少。由于其测试简便 ,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及水质分析中。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从 1 973年开始进行电导率测定 ,2 0多年来 ,在观测技术、测试仪器、观测环境和干扰因素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也积累了部分较为可靠的资料和震例。笔者从电导率的测量原理入手 ,结合乌鲁木齐地区多年来的电导率观测资料 ,探讨了电导率在地震监测和水质分析中的应用。1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水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导电 ,当电场强度不超过 1 0 4~ 1 0 5V/cm,频率不…  相似文献   

3.
王多君  马瑾  杨晓松  周平 《地震地质》2007,29(1):152-160
研究地幔矿物的电导率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分布规律以及地球介质的极化机制。通过对近年来国际上地幔矿物电导率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介绍了矿物的各种影响因素与电导率的关系;对含水和不含水的地幔矿物导电机制进行了区别,不含水矿物的导电机制主要为小极化子,含水矿物的导电机制为自由质子。比较了各种典型的地幔矿物电导率结果并对电导率模型进行了评述和总结,对电导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水在地幔矿物电导率和电导率剖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地幔电性结构、地幔温度、地幔含水量等参数对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科学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海底电缆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利用海底电缆探测地幔深部结构的方法原理与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该方法的观测方式、观测系统与仪器,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利用海底电缆在环太平洋地区海底的观测资料进行地幔一维电导率结构、三维电导率分布的研究进展.基于海底电缆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表明,太平洋海域地区地球深部存在410 km,660 km的电导率不连续面,此不连续面与地震资料的波速不连续面基本一致,为地幔不连续面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在根据由海底电缆观测数据反演得到的太平洋地区地球内部电导率分布基础上,综述了综合深部地震波速、岩石高温高压实验等,将电导率的分布转换为地球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推导地幔过渡带水的浓度进而转换为地幔过渡带的含水百分比(含水量)的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夏威夷和北日本海地幔过渡带电导率异常主要受温度控制,菲律宾海域地幔过渡带的电导率异常除了和温度有关外,还受含水量影响,该处地幔过渡带的含水量大约在1%左右.这些研究表明,海底电缆探测方法,在地球深部探测尤其是地幔不连续面的探测、地幔温度场分布与特征、地幔含水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海底电缆探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这些研究方法及成果对认识中国海域地球内部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河西地区瓜州、嘉峪关、高台地电场观测受酒泉一湖南±800 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影响为例,分析了甘肃地电场观测受干扰的异常变化形态和特征,并结合高压直流输电基本原理,对异常机理进行了探讨,定量的计算了不同距离、不同电导率和高压直流输电入地电流等对地电场观测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与入地电流成正比,与地电场观测场地距换流站接地极的距离的平方和影响区域的电导率成反比。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干扰进行消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选取有效的方法对采空区探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瞬变电磁法和EH-4电导率成像法的方法技术以及在某钼矿采空区的应用效果.瞬变电磁法观测的是纯二次场,所以分辨率高,特别是对低阻异常体反应灵敏.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探测深度大,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形的影响,因此结合这两种方法对采空区进行综合探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对采空区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井-地电磁传输系统是解决随钻测量(MWD)中观测的各种参数(井斜、井周速度、电导率、孔隙度)和井场的指令在井-地间实时传输问题的新思路,应用潜力巨大,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精确、快速地模拟井-地电磁传输中电磁波传播、分布的方法,为井-地电磁传输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该方法利用矩量法将沿钻杆分布的电流离散,并基于钻杆上电流分布与格林函数的乘积的积分对散射电磁场进行计算,经过与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软件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还讨论了钻杆电导率、工作频率、横向各向同性异常层、目标层电导率等参数对电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电导率的钻杆能提高电磁波的辐射能力,钻杆上电流分布、地面接收的电压信号对地层模型横向电导率的变化较电导率垂向分量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四川前兆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应变观测的目的是为地震预测及地震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台站钻孔应变观测受到不同外界因素干扰时,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和观测数据内精度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对各种干扰因素的认识、分析、排除,是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风发电机理论中影响电流分布的几种主要因素,认为电离层电导率模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计算太阴日变化(L)电流体系时,本文放弃了过去习惯采用的无限薄球壳的电导率模型,使用了分层电导率模型。考虑电导率随高度的变化以及电导率极大值的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得到了与观测结果较为符合的理论L电流体系。本文的结果还指出,在处理某些全球性发电机理论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假定电离层为距地面等高度的无限薄球壳,而必须同时考虑大气潮汐振荡的特性及电导率随高度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三维电导率模型对于电离层风发电机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长距离输送电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高压直流输电骨架网的建设,在地震地电场观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干扰异常。以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和周至地电场观测受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影响为例,分析了此类干扰异常的变化形态和特征,并结合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对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定量的计算了不同距离、影响区电导率和高压直流输电入地电流等对地电场观测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电导率γ取0.01时理论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在盘一井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脱气装置经过两次改进,但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应用效果一般。为了减少脱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盘锦台改进制作了新型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经过近7个月的试验研究,有效地减少脱气装置在气氡观测中的干扰,解决了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气氡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可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水质矿化度高的观测井口)提供脱气装置制作、观测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计算部分熔融岩石电导率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部分熔融岩石的电导率是由固体岩石的低电导率和硅酸盐熔体的高电导率组成,因此熔体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对部分熔融岩石的电导率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熔体在岩石中的分布特征和它们的几何分布形态,同时,评述了各种数学模型在模拟计算部分熔融岩石电导率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收集并整理康定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运行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识别观测资料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及其特征,认为降雨、降雪、强日照、人工干扰、观测系统类干扰是影响仪器观测的主要因素。对新运行仪器的干扰因素进行准确的识别,能够积累观测经验,有助于提高观测质量,进一步提升异常判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大同中心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近几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识别日常观测中的干扰因素。从自然环境、仪器自身、电源干扰、人为干扰、外界环境等方面引起的典型干扰动态特征分析,总结各种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通过对体应变仪观测数据内精度的分析,对仪器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6.
1.引言Yamazaki(1977)总结了日本、苏联、中国和日本对地震引起地电流和地壳电导率的变化,Varotsos 和 Alexopoulos(1984)也报道了在希腊的此项工作。对这种与地震有关的电现象的物理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Brace 和 Orange(1968)观测了湿的岩样在压缩实验中的电导率变化。他们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0.1~10 Hz频率范围内的ULF波从磁层到地面的传播,得到了解析解,分析了电离层Alfven谐振器、磁倾角、电离层电导率、以及波频率对地面观测到的地磁信号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在磁层中剪切波在竖直方向有明显的谐振结构;地面观测到的信号在IAR谐振频率出现极大值,其谐振频率随磁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电离层电导率的变化可以改变IAR的谐振频率,并能改变波的透射,从而影响地面地磁信号的频谱.  相似文献   

18.
地磁秒采样仪器观测过程中,易受各种环境干扰造成数据异常,如磁暴、高压直流输电、人为干扰、仪器故障等,不易被发现并识别,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观测数据质量下降。若诸多干扰与磁扰叠加,将更不易识别,导致数据的错误处理。为了提高观测质量,利用现有编程技术,开发地磁秒采样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实现对地磁观测仪器工作状态、各种干扰、磁暴等现象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同时利用多台数据对比智能分析软件,对复杂干扰和高压直流输电干扰进行自动识别,并数据曲线中标示干扰位置,提高数据资料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概况、日常数据质量监控的流程与方法,总结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2017—2019年日常质量监控效果,以及在数据预处理、观测日志填写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典型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为监测人员的数据预处理和观测日志记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短期地磁扰动是指磁暴急始、湾扰与地磁脉动等扰动时间较短的地磁变化。磁扰的源场来自磁层和电离层的电流体系,因而它们在较大范围内可看作均匀分布。但是,由于它们在地球内部所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地下电导率分布密切相关,所以,相距很近的两地往往观测到磁扰不一致。这就是说短期地磁扰动可以反映地下电导率的横向不均匀性,目前国内外均已发现了一些电导率异常区。一些作者还研究了短期地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