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较准确地选取重力地改中的地层密度值,针对“剖面法”中选取剖面条数的局限性,笔者采用“面积法”,考虑到了全区范围内地层密度对重力值的影响,使得选用的地层密度值更具代表性.该方法在四川西部某重力工区重力地改中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地改后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的相关性.该方法通过选用一定数值区间内的不同密度值,对实测重力值重新进行改算和地形改正,得到不同地层密度下的布格重力异常,借用重磁相关分析的方法原理,对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最小的地层密度作为该区地形改正密度.  相似文献   

2.
地表各点的实测重力垂直梯度值与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理论值之间常有显著的差异,产生此差异的原因众说不一。本文通过相关计算,确认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主要是由浅部密度不均匀体及地形起伏(尤其是近区地形起伏)所引起。利用1:100万的布格重力异常图计算重力垂直梯度异常,并据此确定出产生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的密度不均匀体埋深是在2km以内。由此得出:①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不应是重力山形异常的原因;②若要进行精确的高度改正,则应实测各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值,否则还是宜用正常梯度理论值进行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有限元重力任意复杂地形的校正方法,以解决重力勘探中地形改正问题。利用改进的有限元地形体正演模拟算法,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地下密度异常体在地表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复杂地形影响下,经过有限元地形校正后,重力响应曲线可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下密度异常体赋存状态,与模型设置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重力测量工作进入山区以来,对观测结果的各种外部改正已广泛地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大多数重力异常的解释方法只适用于在平面上测定的△g值。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而目前对此影响的各种改正方法又均不尽完善,给重力测量成果的地质解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若不追究各种改正模式的准确性,那末,采用目前通用的一般公式进行布伽改正和地形改正时,直接影响精度的原因不外乎高度改正系数∨zz、中间层密度σ及地形改正最大半径R等三个因素。根据全国各地的工作实践表明,在山区,高度改正系数与理论值差别很大,其差别的量级可达几百艾维。众所周知,测区表层岩石的密度值是变化不一的,当在一个地方原为正确的数值,在另一地方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同样,由于中间层密度的差异或选择不当,试图单纯地通过扩大改正范围的途径来提高地形改正的精度,又因引入了新的误差而使这一工作毫无益处。上述三种因素的存在,会使布伽异常图产生畸变。也就是说,很容易出现与我们感兴趣的深部物质无关而仅与地形相关的所谓“山形异常”。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相似文献   

6.
按常规方法整理重力资料时,与山形相关的局部异常值,往往大于矿异常.因此,消除重力山形异常干扰,是重力勘探的重要任务之一. 起因众所周知,重力测量结果必须对高度地形(包括通常所称的中间层和地形)和纬度进行改正.由于这些改正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比如通常所称的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两者补偿的不平衡,实际高改系数和理论值(0.308毫伽/米)存在偏差,布伽密度选择不  相似文献   

7.
在山区工作,地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测得的重力资料,如不注意分析、研究和消除地形影响,仍用水平观测面上所建立的一套正、反演概念,不仅定量、半定量解释,甚至定性解释,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重力资料的地形校正和地面磁测资料的地形校正一样,都是一种曲面延拓问题,即根据起伏地形上测得的重力异常,求得水平线或水平面上的重力异常值问题.所以,地面磁测解释工作中所用的各种地形改正方法均可应用于重力资料解释.由于  相似文献   

8.
陆地区域重力测量在全球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迄令为止,重力异常的各项外部改正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自由空间改正系数的取值、中间层物质密度的选取以及地形影响值的计算方法等,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区域重力测量的情况谈一些看法,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区重力测量的山形异常是影响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之有效的山形异常改正是提高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山形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方法消除山形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沉积型铝土矿主要赋存于奥陶系灰岩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接触面的凹斗处,由于该接触面存在一定的密度差,故可以利用布格重力异常的低值区来圈定靶区。但由于观测面的起伏变化以及中间层校正和地形校正时密度选择不准的影响,使得布格重力异常会出现与地形成镜像或同向关系的"虚假异常",这给靶区的圈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消除或削弱这种"虚假异常",采用曲面处理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通过这两种处理方法很好地消除了布格重力异常中的"虚假异常",正确地反映了奥陶系灰岩与石炭系接触面凹斗的起伏形态,准确地圈定了靶区,达到了高效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解决任意密度分布复杂地质体重力异常三维正演快速、高精度计算问题,是实现重力三维反演、人机交互解释建模的关键。针对该问题,从积分方程出发,提出一种波数域重力异常三维正演方法,其关键环节包括三个方面:(1)将研究区域剖分成许多规则小棱柱体,每个小棱柱体密度值可以任意给定,以此刻画任意密度分布和起伏地形条件下的复杂地质体;(2)给出一种新的高精度均匀棱柱体重力异常二维波数域的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组合棱柱体模型的重力异常;(3)采用Gauss-FFT法将重力异常从波数域转换到空间域,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FFT法引起的边界效应问题。模型算例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对于剖分为百万个棱柱体的模型,耗时只需几秒。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们在平原地区进行重力工作,中间层、地形校正都是采用某一密度值,去代替工区内多样变化的密度,纵然存在较大的密度误差,但由于高差小,所得重力校正值误差仍能在容许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3.
重力勘探是普查找铁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物理基础是岩石和矿石的密度差.岩石和矿石的磁性差异可以达到几个数量级,而密度差的变化范围却很窄.所以,在重力勘探工作中,技术要求严格,对测点的高差、地形、测量仪器的零点漂移以及地理纬度都必须作相应的改正.对某些干扰场,如区域重力场、基岩起伏等,由于它们对矿体的重力影响很大.在解释重力测量结果之前,也必须进行改正,以便消除这些影响,突出矿体的异常.本文简要地介绍我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供从事重力法找铁矿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聪  闵志 《物探与化探》1985,9(5):347-350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东南部约300万km2范围内的布伽重力异常和地形高程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布伽异常和高程关系的讨论,提出了一种分离重力异常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某区与高程有关的重力异常和因地壳地质构造引起的剩余重力异常进行分解,编制了相应的图件。这为不同构造单元的密度结构特征及其可能的深部构造轮廓的推断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5.
于双忠 《地质论评》1999,45(2):113-113
通过对典型活动断裂两盘重力场特征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具有大面积布各重力负异常(或相对我异常)的地块总是向赤道方向运动,而布格重力正异常(或相对正异常)的地块向极点方向运动,布格重力异常图反映了密度情况,正异常带为大密度地块,负异常带为小密度地块,从理论分析得知,地块的密度变化导致了受力条件的改变,致使地块失稳产生运动,岩浆活动是造成地块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重力数据的地形改正与中间层改正,都是与工区内密度值的选取紧密相关。通常,我们是选取某一固定的物质密度σ0进行校正。但是地下物质实际上是不均匀的,其密度值是变化的σ1,而不是固定的σ0,因此,常常是进行了校正,仍然存在着异常。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消除海洋重力异常测量值中存在的噪声干扰,提高重力异常值测量的精度,采用FIR数字低通滤波技术可以有效的剔除重力异常测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噪声成分,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重力异常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测量信号中所包含的真实重力信号和噪声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分布和强度。在对原始重力异常值测量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利用频率采样的方法设计符合重力信号特点的低通滤波器,并结合已有的重力异常值测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剔除高频噪声成分,滤波结果与标准值的误差在0~1 m Gal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航空重力地形改正是获得航空布格重力异常的重要环节,是航空重力勘探数据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航空重力特点,分析了地改最大半径的选择与地形特点及计算精度的关系。为满足大数据量网格数据的计算要求,对全分辨率地形剖分方法、远近分区地形剖分方法、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方法对航空重力地形改正计算的产生影响进行了对比。其中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法可以对地形网格距离和高程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最佳分辨率的地形剖分,既保证计算精度,又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9.
杨学祥 《物探与化探》1990,14(5):396-400
文献[1]中提出:在山区区域重力测量工作中,对于百公里以上的巨大重力异常,地形校正半径应大至1000km才能避免地形对重力异常的干扰;对于1000km以外的地形影响与均衡重力影响,能够很好地互相抵消,因而不必进行校正。文献中还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境内沿北纬40°截取了长剖面,对布格重力异常和卫星重力异常进行了正演拟合计算,并结合新的大地构造划分作了初步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古老的陆核、原地台、地台和地块等稳定地区内部的密度值横向变化小,年轻的褶皱带等活动地区内部的密度值横向变化大。各个构造域边界的地壳消减对接带,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不明显,而卫星重力异常对应较好。布格重力异常与卫星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不同的地区,其地壳和上地幔的密度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这些重要结论有助于寻求卫星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在机制和应用上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达到对两种重力异常的本质有更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