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福建是华南中生代多期次火山活动发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锆石SHRIMP UPb法测年表明:福建分布最广的晚中生代“南园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可明显分为两期,分别为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3~149.8Ma)和早白垩世(142.3~130.1Ma)。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对比表明,该两期火山岩形成于不同的火山活动旋回和构造背景,不能归入同一地层组中。与华北燕山地区相比较,前者层位相当于髫髻山组,后者层位相当于张家口组,推断它们分别形成于华南构造体制转折最终结束前后。据此提出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于晚侏罗世(149.8~142.3Ma),也即华南与华北的构造体制转折基本同时结束。  相似文献   

2.
广西东南及西南部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贞 《广西地质》1997,10(2):9-12
桂东南和桂西南地区中生代三叠纪和白垩纪的火山活动活跃。近年来通过对这些火山岩研究。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基本原则,将该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划分出上、下2个火山岩系,4个火山活动旋回。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东乌旗敖包查干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敖包查干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质调查、同位素年龄测定、岩性岩相分析,划分出两个火山活动旋回(满克头鄂博旋回和白音高老旋回),恢复了9个古火山机构,识别出11个火山口,确定中生代火山喷发时限约为30~40 Ma.两个火山活动旋回均以偏中性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熔岩开始到酸性火山碎屑岩、熔...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金成洙 《辽宁地质》1999,16(1):5-14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其主要的活动期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新的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形成在总体呈挤压背景的环境中,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山岩大致分两个亚旋回,其中塔森寺沟组火山岩和上库力组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阐述下侏罗统林山组、中侏罗统罗坳组、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武夷群的建造类型及建造序列 ,总结了侏罗纪陆盆的发展阶段。本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 3个亚旋回 :印支亚旋回 (分为Ⅰ幕金子运动 ,Ⅱ幕南象运动 )、早期燕山亚旋回、晚期燕山亚旋回 ;4个构造幕 ,尤以燕山Ⅲ幕最为剧烈 ,使本区地势由东升西降转变为西升东降。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侏罗纪陆盆的沉积建造及构造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下侏罗统林山组、中件罗统罗坳组、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武夷群的建造类型及建造序列,总结了侏罗纪陆盆的发展阶段。本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3个亚旋回;印支亚旋回(分为Ⅰ幕金子运动,Ⅱ幕南象运动)、早期燕山亚旋回、晚期燕山亚旋回;4个构造幕,尤以燕山Ⅲ幕最为剧烈,使本区地抛由东升西降转变为西升东降。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银多金属矿床与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成东  艾永富 《地质论评》1999,45(7):488-494
该区的银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受前中生代基底东西向深大断裂和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由东向西构成北东—东西向带状分布的银多金属矿带集中区。其成矿与中元古代和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即中元古代大红峪碱性玄武岩,中生代的酸性偏碱性火山岩。古元古代的变粒岩、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岩中的特定层位和中生代燕山期张家口旋回火山岩具有矿源层特征。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存在四类银多金属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旋回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组合、化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及构造特征,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可划分出余田、莲花寨、版石和南雄四个火山旋回。余田火山旋回发育于中侏罗世,由玄武岩-流纹岩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莲花寨火山旋回发育于晚侏罗世,由流纹岩组成“单峰式”岩石组合;版石火山旋回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岩石组合较复杂,既有由流纹岩或玄武岩组成的“单峰式”岩石组合,也有由少量玄武岩和大量流  相似文献   

9.
辽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控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  相似文献   

10.
通化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欧祥喜 《吉林地质》2001,20(1):19-26,34
通过对二密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规律,岩浆演化序列、火山喷发期次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控制火山活动的基底断裂构造的调查,以及松顶山石英闪长岩(次火山岩)岩石单位的划分,认为:该地区成矿与中生代侏罗纪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间长、期次多、矿体类型复杂;区内尚存在很好的找矿远景,按照新的找矿方向,在火山活动中心成矿条件有利于段采用有效的找矿手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产基地或隐伏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三次火山-沉积旋回,形成的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的地壳演化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该区中生代沉积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应用微量元素La—Sc—Th,Th—Co—Zr/10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②三叠纪不同时期沉积岩具有相同的微量元素曲线分布型式,侏罗纪、早白垩世期间沉积岩的稀土元素曲线相对分散,分别具有两种、三种微量元素分布曲线型式,反映沉积物源的变化和活化的沉积构造背景;③中生代时期,构造环境复杂,大陆岛弧型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处于转型期,兼有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早白垩世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构造环境更为活化。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侏罗纪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陆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及早白垩世前陆盆地等地质演化历程;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复杂而有序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演化,决定了羌塘盆地中生代为一复杂的多旋回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14.
<正>晚中生代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从而诱发了强烈而广泛的岩浆活动。山东东部近海地区位于华北东部,大地构造划分上属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结合部位,在白垩纪火山活动强烈,旋回性明显。根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同位素测年资料及区域对比结果,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6个旋回,各火山旋回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庐枞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   总被引:54,自引:32,他引:22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分布广泛,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划分为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等四个喷溢堆积旋回.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起止时间约为136~124Ma,均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庐枞盆地4个旋回火山岩岩浆具有同源关系,源于性质接近于EMI型富集地幔的交代地幔;各旋回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结晶分异作用,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地壳物质混染;火山岩由早到晚(龙门院旋回→砖桥旋回→双庙旋回→浮山旋回)具有向高钾、负Eu异常增强、结晶分异作用增强、岩浆分异程度增高方向的演化规律;庐枞盆地早白垩世存在由挤压-拉张过渡背景转为典型张性背景的构造转换,转换时间约为130.5Ma左右,龙门院、砖桥旋回火山岩形成于挤压-啦张过渡的构造背景,双庙、浮山旋回火山岩形成于典型的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江苏溧水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是由四条边界断裂包限的菱形继承式断陷盆地。火山岩系地层由晚侏罗世及早-中白垩世陆相火山活动的产物构成。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旋回,所形成的地层,分别命名为龙王山组(J_3)、大王山组(K_1)、观山组(K_1)、甲山组(K_2,中白垩世)。盆地内次火山-侵入岩、脉岩广泛分布。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我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构造环境与区域成矿研究基础上,依据火山活动特点,从火山岩盆地性质;火山喷发旋回发育程度;火山岩盆地的主岩性;火山-侵入岩岩性与产出部位;活动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火山机构及其周围的构造;围岩蚀变等七个方面,对火山岩盆地的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普查找矿中应如何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9.
赣南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及岩浆来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同位素地质研究表明,赣南中生代火山活动分属侏罗纪和白垩纪两大旋回,火山地层的时序为菖蒲组(J2),鸡笼嶂组(J3),路迳金伯利角砾岩(K1),赣州组(K12-K21),版石组(K22);火山岩浆属壳幔混源型,不同活动时期壳幔组分比例呈规律性变化,是板内深断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忠  朱洪森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4):351-358,372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不断,晚侏罗世达到高潮,形成了几套代表各自特点的火山岩组合,发出晚三叠世、早一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4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火山活动相伴侵入活动受伸展机制制约,构成了成对的火山侵入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