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娅  薛滨  沈吉 《第四纪研究》2020,40(1):18-27

湖泊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对应传统的湖沼学,其概念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深深地刻上了"流域"与"生态系统"的印记。本文系统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湖泊科学的研究特点、学科体系、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热点,并结合文献计量手段,对近50年来湖泊科学的总体情况、研究主题以及学科发展未来态势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湖泊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综合性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其学科体系目前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建立从"湖泊水体"到"湖泊流域系统"再到"自然-社会综合系统"的湖泊科学研究发展新思路,实现从湖泊专门研究层面向复杂系统层面延伸。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方法上亟待原始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体系和完善而实用的学科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6,(6):246-252
高分辨年代地层系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高分辨综合地层学试图建立分辨率小于一个生物带的地层单元并使地层对比的误差小于一个生物带。本文将目前用于建立年代地层系统的方法划分为三类:生物地层学、现代地层学的不同分支学科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讨论了不同地层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任何一种地层学方法的分辨率都是有限的,综合地层学为实现地层高分辨划分和高精度对比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生物地层建立可信的相对年代地层格架,现代地层学手段有助于实现高分辨划分和高精度对比,同位素年代地层学赋予生物地层界线和其他地层界线绝对年龄。三者结合共同构成了高分辨综合地层学。  相似文献   

3.
焦奇  安丽芝 《地质论评》2017,63(4):61041127-61041131
正丁文江是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地质研究、矿产调查、创立地质学会、兴办地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值此丁先生诞辰130周年,缅怀地质先辈,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1丁先生主要生平履历丁文江,于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泰兴县黄桥镇,字在君。早年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于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转赴英国留学,1911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取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强 《地质论评》2002,48(2):146,167-167146
“区调新技术新方法集成示范”是国土资源部“十五”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2000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部2000年科研项目指南重点项目启动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科技项目指南》,委托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区域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集成示范”重点项目,计划3年完成。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原则中,明确提出以地学为基础,在系统地球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多学科优势,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以获得国家发展的各种基础数据,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调查评价,不断提高地质调查研究程度,提高科学技术含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可知,对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不匹配引发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城市地质调查与评价,重新认知城市发展模式,为后城市化时代的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利用文献综述法与案例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提出基于"城市发展阶段识别-城市建设尺度分析-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联合效应评...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3,自引:33,他引:63  
在世纪之交,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青藏高原近百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神秘的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结构、组成、演化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喜马拉雅奠基于5.5亿年左右的泛非造山事件基底上,历经奥陶纪至泥盆纪台地沉积,并于石炭纪末转化为印度板块北缘的弧后伸展裂陷带;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曾是特提斯大洋南侧与冈底斯古岛弧带相对应的中生代弧后扩张盆地;冈底斯带曾经历了晚古生代岛弧造山作用;班公湖-怒江带两侧大量地质特征重大差异表明,班公湖-怒江带是冈瓦纳大陆北界,是印度(滇藏)地层区和华南(羌塘-三江)地层区的分界,是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解体后显生宙特提斯大洋俯冲、消减、碰撞,最后消亡的遗迹。  相似文献   

7.
扩大区域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是新一论区域地质调查特别强调的内容。本文结合黄土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就区调过程中开展灾害地质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四川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调从1957 年起步,1∶100 万和1∶20 万区调分别于1974 年和1986 年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了一批矿产地。1∶5 万区调已完成面积近五分之一,开展了生态、环境等专题研究,扩大了成果的服务领域。在新形势下,区调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和高新技术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系统。其中野外工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研究的瓶颈和关键之一,有针对性地综合探讨了国内外相关野外工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就其工作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系统研究开发的体系结构、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数字化填图系统的应用将显著提高传统区调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对于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图  毛晓长 《地质通报》2017,36(10):1823-1829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1:25万阿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涉及的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运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数字填图。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适宜于以工程与环境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99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区调片区总结中取得的成果,在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矿产、农业地质、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中都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助力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以历版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及其相关体系为参考,总结特点和规律,引入系统思想,依托信息化技术,对现代化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演绎展现了地质调查业务发展的轨迹和特征;呈现出以5年为周期的规律;逐渐呈现复杂系统性。研究提出全领域、多门类、智能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以分阶段实现:①以业务领域、技术方法、管理为分类属性,构建三维数字化地质调查标准体系格架;②依托信息化技术呈现标准体系表;③以机器可读标准和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为引擎,推动标准体系升级,为地质调查工作科学、健康和高效发展提供更多的标准数据支持和前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7万补力太幅、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结合1:25万区调修测的实际情况,把数字填图的核心PRB过程划分了6个阶段。强调了修测图幅对前人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收集、录入前人资料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野外地质路线、剖面的采集过程和数据整理过程,指出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之地质图件及报告的编制、保存、分析和使用的信息化、多媒体化现已成为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详细地论述了集GIS、多媒体、超文本、可视化、CD技术为一体的多源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方面的研究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沈雪华  姚春彦 《江苏地质》2015,39(2):243-246
Google Earth作为功能十分强大的虚拟地球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以Google Earth为平台,将通过GPS坐标集成化的地质信息转化为GE支持的KML格式,然后加载到Google Earth。充分利用Google Earth的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和三维显示能力,提升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更好地为地质调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邱芹军  田苗  马凯  谢忠  金相国  段雨希  陶留锋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05-2023010005
作为我国地质调查领域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地质调查报告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学知识及地质体描述等关键信息,准确高质量地抽取地质命名实体为地学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推理及知识演化提供基础。本文在阐述地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基础上,分析地质实体不仅包含大量专业术语,还存在实体嵌套、大量长实体等领域特性,进一步增加了地质命名实体识别难度。笔者等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预训练模型(ALBERT)—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条件随机场(CRF)模型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方法。首先利用ALBERT对输入字符上下文特征进行建模,并采用BiLSTM对其进行进一步上下文特征表征,最后采用CRF实现标注序列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构建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上,相比于主流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抽取性能,提出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能为领域实体识别提供借鉴,同时为地学领域实体关系抽取和地学知识图谱构建提供有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9.
区调提速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调整区调工作布局,加快区调工作步伐已迫在眉睫。本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十五”计划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全国区调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区调部署、加快区调进度的紧迫性、可行性及目标任务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尽快将区调工作纳入全面服务社会的轨道、2005年优先安排并完成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调工作、2010年前全面完成全国中比例尺区调任务并出版中国第一套相关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的基本思路。章特别指出,区调提速一定要确保野外填图的质量,工作部署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依靠计算机、遥感等高新技术实现区调提速,要在提速过程中实现区调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