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霞  王晓青  窦爱霞  李振敏 《地震》2015,35(3):136-146
本文在概述目前地震风险评估以及震后快速评估中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处理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遥感和GIS的多源数据多因子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 以云南省东川区为例, 利用DEM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等, 提取地形、 地貌、 河流、 道路、 居民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等各种影响因子, 以300 m格网为单元, 研究了建筑物空间分布与各类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确定了各类子因子的建筑面积密度, 实现了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预测。 综合分析表明, 考虑多影响因子的建筑物空间非均匀性分布, 较传统的均匀性分布方法更接近真实空间分布, 因而有助于提高地震风险评估和震后快速损失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罗磊  汪斌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62-1365
针对传统格网化方法存在计算误差较大、计算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基于GIS的震后修复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利用DEM数据、土地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提取地形、地貌等各种影响因子。利用建筑面积总和以及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获取50 mm格网尺度下的建筑分布,利用POI数据与建筑空间的相关性,引入四叉树获取最高中心点集,在上述基础上构建格网震后修复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型,完成震后修复建筑物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计算误差,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源数据将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得到格网的单元数据,为区域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和地震灾后快速评估提供较为详尽的建筑物格网数据支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为例,在数字城市建筑物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建筑物数据等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读和更新建筑物图斑,再通过外业调绘、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建筑物进行验证调...  相似文献   

4.
陈晋  陈文凯  窦爱霞  李雯  孙艳萍 《地震》2019,39(3):71-83
基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 采用ESP(Estimate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对图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 之后通过选取样本, 计算各类地物距离矩阵和最小分离距离寻求最优特征空间, 最后运用最优特征空间对震后损毁建筑物影像进行提取实验, 在QuickBird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达到了83.1%, Kappa系数达到了0.813, 在无人机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为92.9%, Kappa系数达到了0.940。 本文建立的提取方法与传统分类决策树方法相比, 其提取精度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在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口数据是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的基础,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对提高应急灾情评估的准确度和开展高效的应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POI(兴趣点)、路网与人口统计等数据,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实现了人口统计数据基于规则格网的更为精确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建筑物空间分布能较好地反映人口的宏观分布特征,但是对于人口分布细节特征的刻画,则是以POI数据来反映人口的微观分布特征效果更为理想;(2)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由城镇向乡村区域递减的趋势明显,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偏远乡镇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基于建筑物与POI数据的人口模拟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较小,数据精度符合实际情况,可为灾情研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房屋建筑数据是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的基础,需基于获取到的房屋建筑信息开展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救援物资需求等预评估工作。历年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能够通过现场调查得到的房屋建筑信息占比极小,仅能进行抽样调查。因此,为批量完成危险区内全部房屋建筑损失估算,需基于遥感影像获取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为实现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中大批量建筑物矢量化数据的快速获取,本文采用基于遥感影像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批量获取方法,得到地震重点危险区内建筑物空间矢量数据,结合现场抽样调查得到的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地震重点危险区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库,进而为地震重点危险区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本文采用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地震重点危险区房屋建筑信息获取工作中,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升预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震害空间分布模拟GIS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建筑物震害空间分布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GIS的模拟活化技术把地震影响场,建筑震害预测等分析模型形成可供空间分析使用的二次数据,并纳入城市基础数据库之中,构成综合基础数据库。然后利用GIS把多重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复合,给出城市建筑物震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统计特征,并识别出城市建筑物的重灾区。最后利用东营市建筑区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美洲及北京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尺度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试图揭示地震空间活动的层次特征。结果表明,不管所研究区域的范围和总体地震活动水平如何,总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地震活动水平分别为高、中、低的小区域;在把一个区域粗略划分成4个区域的情况下,地震活动性最高与最低小区域的地震数目比值约为4-5;对于更小的区域,地震活动也都具有这种规律,表现出很好的层次性,并且这种层次性不依赖于时间和震级,地质构造的空间层次性是产生地震空间分布层次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地震序列和强震震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云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总体上云南全区地震断层以走向滑动为主,地震序列以主余震型为主.考虑到非走滑地震断层和非主余震型地震序列所占的比例,可以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 滇中(A1)走滑-主余震型区、 滇西北(A2)斜滑-震群型区、滇西(B1)走滑-双震型区和滇西南(B2)准走滑-主余震型区.   相似文献   

10.
孙伟 《湖泊科学》2012,24(1):9-16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改变地表下垫面水文条件,成为导致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近年来地理学界开展了大量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和适宜性分区的研究,为区域空间管理和建设用地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单一行政区为对象,缺少流域等跨行政区的自然地理单元的分区研究,忽视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整体性.为此,本文在借鉴相关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为例,探讨了流域单元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指标选择与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将太湖流域划分为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四种类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建设用地配置规模与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对应关系和均衡程度,据此判断流域空间开发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ArcGIS为平台,通过对山东省地震台站与行政区划图、活动断裂带图、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等进行叠加分析及缓冲区分析来研究山东省地震台站的空间分布特点。得出山东省地震台站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近半数位于活动断裂旁6km范围内,绝大部分位于25km范围内,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区区划内的数量超过了60%。  相似文献   

12.
精确计算了1695年临汾地震与中国大陆部分8级地震和华北7级地震的震中距离,发现有等腰三角形的有序性。临汾地震处于8级地震构成的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反映出它在8级地震的空间分布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破坏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房屋破坏程度调查是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多次地震应急遥感应用实践证明,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已成为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信息,能够监测地震造成的地表变形、滑坡、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和地表破裂以及道路、建筑物等的损坏。  相似文献   

14.
15.
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北纬36°—42°;东经111°—125°范围)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ML2.5的918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采用FOCMEC方法计算震源机制,根据参与计算的清晰初动数量及振幅个数,以及在分别采用5°、10°、15°不同步长搜索震源机制解结果必须为同一组接近解的原则,我们共得到57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对于震级相对较大且波形低频部分信噪比较好的地震,同时采用TDMT全波形反演方法反演了矩张量,最终得到14个地震的矩张量,并与利用FOCMEC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比较.同时我们还搜集了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根据震源机制类型特征及构造特点,我们从空间上对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相对复杂,但仍能看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有显著的分区特征,震源机制主要类型是正断型和走滑型,并且大部分正断型震源机制分布在山西断陷带、唐山老震区、海城老震区内.该现象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变形以平移和拉张为主;同时通过大于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可得出,走滑型应力在华北地区应力场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局部地区的正断型应力也比较显著,比如山西断陷带、海城老震区、唐山老震区、渤海内(烟台—蓬莱段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宁夏区域典型经济承载体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南北地震带地震中建筑物的震害经验和震害统计研究,对宁夏典型房屋建筑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宁夏区域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阵,初步总结了宁夏典型经济承载体的抗震能力分区特征,明确了宁夏城区当前建筑物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宁夏不同分区的房屋建筑结构类型,给出了城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强变形均局部化在宽10~30 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间的地段,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度损伤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地表破裂、强变形局部化在宽10~30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之间的地段,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的损坏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20.
田韬  杨军  卢永 《华南地震》2005,25(3):16-24
从理论上讲,纬度对潮汐因子造成影响的改正值极小,一般不予考虑.通过对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上18个地倾斜观测台站的地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研究倾斜固体潮潮汐振幅较大的两个潮波O1波和M2波NS、EW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γO1、γM2的空间分布与该带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并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如海潮负荷效应、仪器本身的频率响应差异以及局部负荷效应影响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