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西山断裂是乌鲁木齐河以西一条颇具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着西山岭南麓,断裂从永光煤矿到红光山南长约37 km。断裂形成于中更新世期间,但整条断裂的形成过程可能并非同步,具有西老东新的特点,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为逆冲运动性质,断面北倾。该断裂在四道岔附近主断层及发育的一部分次级断层被第四系覆盖,研究该隐伏段对于以后城市土层合理利用和断层基本特征判断具有一定意义。目前高密度电法是探测隐伏断层的一种重要的物探方法,通过高密度电法对乌鲁木齐西山断裂隐伏段的探测,确定该断层隐伏段的位置及地层构造形态,为西山断裂深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跨谢通门—青都断裂的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资料为基础, 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青藏高原日喀则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所获取的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 该断层的电阻率异常特征清晰, 其上断点埋深可达20—30 m, 较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所揭示的断层上断点埋深(50 m)更浅, 结合地层年代资料推测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 探测结果表明: 高密度电法剖面清晰地显示了断层在浅部松散层的延伸, 适用于日喀则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相较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 该方法对浅部松散层的探测具有明显优势, 一定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揭示断层上断点埋深, 可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形成互补. 需要指出的是, 在应用中需重视测区水文地质及地层发育情况对探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近年来高密度电法被广泛应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诸多工程勘察领域。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某水库大坝坝址区的覆盖层厚度、隐伏断层等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并在结合钻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了理想的勘察结果。查明水库区存在隐伏的断层和覆盖层厚度,为水库坝址选择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初至波层析成像技术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至波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记录中初至波走时反演地下介质速度分布情况的地震勘探数据反演算法,其成像结果可用于分析解释覆盖层下不同岩性的分界面、陡坎、断裂构造等。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宿松-枞阳断裂安庆杨桥段进行了探测,根据两条横跨断裂测线的速度剖面,并结合高密度电法结果和地质资料,可以推测出测线探测范围内基岩埋深在25~35m左右,同时CZ1线桩号130m、CZ2线桩号350m,深度30m以下的低速异常区为宿松-枞阳断裂的反映,断裂呈北东向延伸。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遥感图像的宏观性解译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该项目主要利用遥感及GIS地理信息软件合成数字遥感图像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三维地貌影像图,与城市房屋等数字图层叠加,建立与地理图层相连的属性数据库,实现断层与地面建筑关系的实时查询,并对用于构造背景的三维立体模型的显示、可视化飞行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在城市活断层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断面擦痕滑动矢量法在自贡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断面擦痕滑动矢量分析方法,用 Etchecopar 电算法定量反演了自贡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自贡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曾发生过重大变化,主压应力轴方向由北西向转为北东向,垂直运动分量加大。这种变化是局部应力调整的结果,并在地表形成切割早期构造的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17.
18.
经过几年的试验,探测城市浅层隐伏断裂的电成像技术已取得进展。根据在北京奥运村、山东、甘肃和山西等地的试验探测结果,总结了利用电成像结果推断反映城市浅层隐伏断裂的电性结构间断面的方法、步骤及其典型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在分析时,首先分析电性结构的层状特征,以此初步判定探测区域中是否存在电性结构间断面;其次,要由深入浅分析电阻率等值线,如果它们能够从探测剖面的深部向上延伸到浅部,且存在等值线的整体性错断、强烈(集中)弯曲或梯度带,则表明存在表征隐伏断裂的电性结构间断面;最后需进行水平追踪分析,以确定表征隐伏断裂的电性结构间断面的空间展布。通过总结,可将电性结构间断面分为AB、ABA和AC3种类型。在文中,以淄博段张店-仁河断裂系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所总结的方法来推断目标隐伏断裂的位置及空间展布。根据研究结果布设了工程钻孔,其结果证实文中的推断是正确的。不过,文中介绍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死板的,切不可生搬硬套,仅期望为今后利用电成像结果推测城市浅层隐伏断裂的工作提一些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