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沭断裂晋宁期的构造活动及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建波  胡克 《地震地质》1998,20(3):17-212
野外地质现象及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证明,沂沭断裂中段的北北东向基底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晋宁期(941Ma)。晋宁期华北、扬子两板块陆-陆碰撞作用过程中,由于碰撞边界不吻合而导致的碰撞走滑构造,代表沂沭断裂的早期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沂沭基底韧性剪切带与沂沭断裂以及郯庐断裂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沂沭断裂带中段基底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沂沭断裂带中段的泰山群结晶基底中,存在着一系列北东、北北东走向的左行韧性剪切带。对其中发育糜棱岩的韧性剪切带的结构构造、应变测量、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显微组构以及长石粒度和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讨论了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条件和机制。及其递进发展的趋势。指出基底韧性剪切带是沂沭断裂带元古宙时期断裂活动时在地壳较深层次上形成的构造表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壳不同层次上的断裂变形及断裂岩石的综合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重磁资料、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综合地表地震地质和卫片反映的线性构造特征,对断裂带的深部构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航卫资料的解译,在沂沭断裂带的分布、构造格局以及 1668年8.5级强震事件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泥是组成断层的地质材料中力学性质最薄弱的一环。了解断层泥的力学性质对研究断层的动力学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华北的一条重要断裂-沂沭断裂的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果。对断层的五个分支的16种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以下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体积模量为6.09×10~4巴;杨氏模量为2.10×10~3巴;粘滞系数为2.68×10~(11)泊;抗压强度为35.7巴,抗剪强度为6.12巴;弹性波速为1.80公里/秒。  相似文献   

6.
沂沭断裂带第四纪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沂沭断裂带内第四纪盆地的分布、时代,盆地内部结构以及盆地的沉降幅度、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与第四纪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取向及其分段差异性,以及震源断层面产状、错动性质。同时考察了沂沭带现今活动断裂的性状及构造形变特征,进而对断层错动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沂沭断裂带的受力模型及未来地震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活动性分段明显,大致可分:黑龙江鹤岗—铁岭段,为弱活动深震、中深震段;下辽河—莱州湾段,为强活动、高频强震段;鲁苏沂沭段,为强活动、低频强震带和南部大别山—广济的弱活动弱震段。其中鲁苏沂沭段中规模最大的沂沭断裂带,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分段尤为明显,以临沂汤头至莒南大店一线为界,北部以高角度正断或逆冲、蠕滑为主。在活动时代上早于或相当于更新世晚期。南部除更新世活动外,全新世以来至少有三次强活动迹象。而且从莒南岭泉的左山至新沂何庄,延续 120公里范围内有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形变带和地震断层,这也是郯庐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段。  相似文献   

9.
谢霄峰 《地震》1993,(1):53-58
本文以不同的成因机制为基础,对沂沭活断层的全新世活动部分进行了分段,继而主要讨论了分段边界的地表地质特征。 沂沭全新世活断层北起莒南左山,南至泗洪峰山。通过卫片解译分析、对横切主断层的北西向断层的野外调查和主断层的断层几何分析,笔者认为,位于郯城东北的分段边界,是一个以横向构造(归义—山左口断层)和主断层的错列起主要作用的、可能基岩岩性起一定影响的、空间上沿断裂方向延伸约10km的障碍体。  相似文献   

10.
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1986年在鲁南地区开展深地震测深所获资料,反演了沂沭带南段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层构造。结果发现:(1)沿沂沭断裂带的地壳低速层是不连续的,在相当于1668年8(1/2)级地震的发震段(河阳—郯城)的中、下地壳内都有低速层,在该段南、北分别缺失下地壳与中地壳的低速展;(2)沂沭断裂带深部存在四条超壳断裂,西侧二条深断裂东倾,东侧二条深断裂直立,形成上宽下窄斗形超壳断裂带;(3)沂沭带地壳的破裂程度明显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现象;(4)沂沭带莫霍面为向下拗曲带,其两侧地壳层形变程度具有西强东弱、下强上弱和由郯城向南、向北减弱的特征;(5)郯城附近,沂沭带东地堑浅层断裂相对于深部断裂向西位错约6公里。  相似文献   

11.
沂沭断裂带大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充分的地质证据表明,在沂沭断裂带1668年发生8.5级大震地段,全新世以来曾有过多次古地震活动事件,并存在350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12.
魏焕  张昭栋 《地震研究》1998,21(2):141-144
本介绍了1992年1月23日黄海Ma5.3级地震(121.2°E,35.2°N)肖沂沭带部分流动磁测点地磁异常变化及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了19个沂沭断裂带断层泥样品,测定了断层泥样品三个方向(x,y,z)上的纵波速度(Vpx,Vpy,Vpz)。其中x为断层走向,y垂直于断层面,z为铅直向。根据测量结果表明,该区的大震危险性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4.
沂沭带应力场动态追踪研究与苍山5.2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了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方法,对沂沭带北段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将无较大地震发生,b值外推缺ML4.3级地震。同时,利用灰色理论对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 2012 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估算了断层深部滑动速率。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清晰展示了沂沭断裂带南北两段及东西两侧地震活动的显著差异,在研究时段内,6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沂沭带东侧的两条断裂上,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吻合。根据波形意义上相似地震(cc≥0.8)的定义,识别出了沂沭断裂带及其周缘相似地震共50例,组成相似地震对和多重相似地震对共19组,相似地震对的复发间隔较为随机,从数小时到数百天不等。通过对相似地震对震源位置- -致性的强约束后,基于1组重复地震估算出安丘-莒县断裂在地表以下5.9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2.19mm/a,与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密集流动台阵资料,采用接收函数格点叠加方法提取上地幔间断面P-S转换波到时,参考IASP91和区域三维速度模型,通过射线追踪方法估算了该区域410km和660km(‘410’和‘660’)上地幔间断面深度,并对其分布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间断面产生的P410s和P660s转换波到时较全球模型预测的值都滞后, P410s和P660s到时差比全球模型计算结果约有1s的延迟,地幔转换带(MTZ)较全球模型加厚;(2)研究结果中P410s和P660s到时的同步滞后和该区域三维速度层析结果中发现的由青藏高原物质东向运移形成的上地幔低速异常一致;(3)结合前人层析成像结果,本研究中‘660’间断面的下降及其导致的MTZ增厚,和层析成像提出的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大地幔楔模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但是受资料所限,无法对大地幔楔模型的具体形态进行更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地区2010~2012年共6期重力场资料进行动态差分,和相对于2010~2012年6期基准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到沂沭断裂带重力场的变化特征为: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每年的3月与8月重力场存在反向变化,其季节性变化与降水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佳逼近一般多项式曲线拟合和速率合成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结果显示: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断层近期的垂直和水平形变速率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速率异常;同一断层具有分段活动特征,且不同时间段的活动速率存在着差异;同一断层的水平形变速率大于垂直形变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沂沭带近期(1970~1986)地震活动性指标的时序变化,设计了分布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结合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带地震活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空间分布状态稳定,时间分布服从泊松模型。说明近期沂沭带处于稳定受力状态,地震为正常背景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