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矩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张帆  李彬  娜热 《中国地震》2017,33(2):301-310
基于S震相"S窗"内的波形信号识别、品质因子Q(f)和22个台站场地响应,利用2009~2016年3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反演了18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得到这些小震的零频幅值及其拐角频率,据此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_0、矩震级M_W和应力降Δσ。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矩震级与应力降的关系式。分析表明,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矩震级与应力降呈线性关系。可见,将矩震级纳入地震的快报与正式目录中,可以丰富地震观测报告内容,更好地为地震应急和地震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Atkinson理论、Moya方法,基于遗传算法,选取呼和浩特数字台网记录的2001~2005年该区域ML≥2.5级57个地震事件,利用ISDP软件计算了该区域的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分析应力降与地震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可初步判定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应力降符合增加应力降模型(ISD)。  相似文献   

3.
云南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云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675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并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震级ML和Mw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滇西地区震级与地震矩标度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本文使用云南省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端1982—1984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到的77个地震的记录图,用美国加州的技术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_0,伍—安地方震震级M_L。对于1(1/2)≤M_L≤3(1/2),得到logM_0与M_L的关系为logM_0=16.97+(1.17±0.05)M_L。与美国中加州的logM_0与K_L的关系一致。将得到的M_L与云南省使用的震级M(持续时间震级),M(振幅震级)比较,发现对这些地震,云南省的震级一般都比M_L大,对于1.7≤M≤5.3,M_L=0.49+(0.67±0.04M),logM_0=17.30+(0.86±0.04),对于2.0≤M≤5.4,M_L=0.24+(0.76±0.05)M,logM_0=17.06+(0.95±0.05)M。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和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立新  郑斯华 《地震研究》2004,27(4):296-300
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个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得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非弹性衰减系数c(f)与频率/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品质因子Q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Q(f)=116.8f^1.000。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6.
整理新疆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ML≥4.0的623个中强地震波形数据,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相应矩震级,使用回归分析得到矩震级MW和近震震级ML之间的关系式为MW=0.668+0.789ML,相关系数为0.841,标准差0.272 4。回归的标准化残差近似正态分布,矩震级MW和近震震级ML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新疆地震台网日常工作中使用CAP方法测定中强地震的矩震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8.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台站震级偏差和近震量规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8年至2015年11月内蒙古中西部和邻近区域43个台站所记录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2327次地震事件,统计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震级偏差随着震中距的变化呈递增趋势,在震中距范围0~150 km内,偏差值小于0;在震中距范围150~500 km内,偏差值大于0。使用台站震级偏差结果对台站记录震级修正后,统计台站记录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对量规函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类型地震的地震矩-震级标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1977~2001年发生的107次M≥5.0地震的震型、震源机制、发震断层、地震矩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震型、不同断层性质地震的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矩和震级标度关系中直线的斜率与地震视应力和介质非均匀程度相联系,走滑断层地震的视应力和介质的非均匀程度均高于非走滑断层地震,走滑断层中孤立型地震的视应力和介质的非均匀程度均低干多震型地震。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选取国内Ms≥5.3地震波形数据,采用长周期波形拟合方法,快速计算2008年至今86个中强震的标量地震矩MO和矩震级Mw,并将Mw与GCMT的测定结果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震级与GCMT测定一致,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关系为Mw=0.86Ms+0.63.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0-2016年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中面波震级和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项目的矩震级数据,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分析该统计关系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残差分布,并将其与已有统计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统计关系式具有较好的无偏性,更能体现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09—2016年内蒙古中西部ML≥2.8中小地震波形记录,采用多台联合反演方法,计算该区中小地震震源谱参数,获得地震矩M0、矩震级MW、应力降Δσ和震源尺度r,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近震震级ML、地震矩M0、矩震级MW、应力降Δσ和震源尺度r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应力降模型为增加应力降模型(ISD)。  相似文献   

14.
使用接收函数方法和纵波走时数据计算内蒙古中西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接收函数结果显示地壳厚度范围42.2 km到54.9 km,平均值45.7 km,波速比范围1.58到1.77,平均值1.69。将接收函数结果、走时计算结果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数据对比,三种结果相近,接收函数和走时计算获得的地壳厚度值略高于crust 1.0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内蒙古中西部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行地震定量分析,国内外地震学家开展了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地震矩)的关系研究。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国外关于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关系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应用时尚需要论证其适用性。国内相关的研究由于5级以下和6.5级以上地震样本较少,其统计关系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未能给出经验关系的标准差等参数,导致无法评估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为建立适用于中国及邻区的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拟利用1990—2014年中国地震台网地震  相似文献   

16.
陈宇卫  凌学书 《地震》2000,20(4):91-96
试图通过分析安徽中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出现的16次群体性地震学异常,寻找“有异常无地震”的力源,研究结果表明“有异常无地震”的现象与华东及附近海域的中强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该区发生ML≥5.0以上地震时,安徽中西部地区出现群体性地震学异常。这一现象表明,安徽中西部地区是华东及附近海域不均匀应力场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应力集中点,也是地震学异常的敏感区,深入研究它与震中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识别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矩张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首都圈地区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反演, 获得了2004年发生在该地区的51次中小地震的矩张量解, 由此确定了这些地震的标量地震矩、 矩震级、 双力偶分量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的大小以及断层面参数和应力轴参数, 并通过数值试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测震台网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6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利用正交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体波震级ML和Mw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芳  苗春兰  高艳玲 《地震》2007,27(2):72-80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 Hz间15个频率点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为:Ⅰ区Qc(f)=(69.98±20.92)f(0.8989±0.0881);Ⅱ区Qc(f)=(55.59±14.726)f(0.9426±0.1084);Ⅲ区Qc(f)=(69.89±18.54)f(0.8352±0.0913)。研究结果表明,尾波值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特征,研究区Ⅰ、Ⅲ表现为高Q值,研究区Ⅱ为低Q值,其结果可能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构造分区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08年至2015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内蒙古东部地区ML≥2.8地震波形数据,根据Atkinson理论和Moya方法,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反演的方法确定内蒙古东部的品质因子和东部各站点的场地响应。通过联合反演得到所选地震的震源参数,分析地震震级和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力降、地震矩、拐角频率和零频振幅等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应力降模型为增加应力降模型(ISD)。由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符合研究要求的地震事件较少,不能完全确定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生地震与应力降之间的关系,需积累更多资料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