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关于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演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演练的科目、场所、规模及演练方案的编写。提出了相关演练的概念。本文还对地震现场工作队的演练流程、演练方案内容、演练的策略、演练评价及追踪作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3.
为解决矿井水灾事故应急快速反应、高效决策的现场需求,针对矿井水灾事故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等特点,运用多案例分析法,解析了11起典型矿井水灾事故,提出了判别“情景”和事故“情景”两个关键概念,定义了集合{突水水源,突水通道,采掘方式,出水量,淹没范围,生存空间}为矿井水灾事故的情景,并运用AHP分析法计算了6个情景要素各自的权重。确立了“情景-应对”应用在矿井水灾应急决策领域的实现途径,详细阐述了构建情景库、案例库、对策库的方法以及“情景-应对”型矿井水灾应急决策方案的生成过程,并提出了以“黄金72小时” “8天8夜”为时间节点的多阶段矿井水灾事故应急决策机制,案例推演应用表明,该应急决策机制不仅规范了事故应急流程,而且实现了精准、快速、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于高危险、5个处于中危险、8个处于低危险。考虑同一流域堰塞湖群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流域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方法,相应提高部分堰塞湖的危险等级。为了方便排险安排,给出了高危险堰塞湖的危险性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有唐家山、老鹰岩、南坝、小岗剑上、肖家桥、唐家湾、罐子铺和岩羊滩。由于评估时间紧迫,最后提出了此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闽台地区地震复发周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地震复发周期的基本原理及其物理意义 ,并根据二十多年的地震资料 ,对闽台地区地震复发周期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福建地区地震频度强度与台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8.
地震地貌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貌学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及空间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学理论,来解读和还原古地貌、古沉积和其他地质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快速浏览三维地震资料主测线、联络测线及时间切片等来识别"特殊地质体"。该学科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震解释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已在指导勘探和储层预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层位解释、平行解释层位切片或地层切片、振幅属性提取和分析、地震信号体素追踪、特殊属性数据体分析以及多数据体属性叠加显示等六大方面介绍了地震地貌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地震地貌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主要集中于:(1)海相和陆相背景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研究;(2)基于地震资料的生储盖层及源岩岩性的精确预测,如深水沉积环境下河道砂体精细追踪及河道内部沉积结构划分等;(3)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模式的改进与发展;(4)储层物性定量化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等。 相似文献
9.
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沉积学是在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认为地震沉积学可以按研究尺度分为地震地貌学和储层地震学,从应用角度提出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并首次提出最小等时研究单元的概念,即三相(地震相,测井相,岩芯相)结合研究时井震统一的尺度,是沉积分析时一个最小的地质成图单元。文章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D气田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为例,阐述了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在沉积相分析方面的应用方法,展示了地震沉积学研究技术在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岩相物理分析,多属性地震相分析等方面良好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1.震区所处的辽南地区,其地壳是由高速与低速相间的成层介质组成,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纵向和横向都是不均匀的,且被深大断裂切割为若干块体;2.本区地壳按其界面分布特征可分为上层地壳、中层地壳和下层地壳;3.本区地壳介质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4.海城地震震源区位于耿庄——海城上地幔局部隆起东侧的中层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中95%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提高和改进建筑物抗震性能对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机理,根据国家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技术规范对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施工质量检验等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物探技术简介,阐述了物探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质检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根据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通过对藏娘佛塔场地震后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以及对场地北、东两侧临岸边坡稳定性的初步研究和评价,从而得出边坡稳定性对古建筑场地的影响,提出对其进行加固防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里介绍了一种提高地震波形绘制效率的方法。通过对读取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显示地震数据这三个过程方法的改进,减少了数据处理和波形绘制的时间,提高了绘制地震波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 10余年来对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及构造演化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 ,笔者编制了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科学是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复杂系统研究要求重组现有的科学划分 ,实现跨越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层序地层学、地质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古地理学、古构造学、天文学、海洋学及矿床学等不同学科的协同 ,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求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 ,以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这就是笔者提出以宇地系统观来综合研究地球、层序、事件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依据宇地系统作用原理 ,研究了中朝板块从元古宙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事件和演化历史。从 180 0Ma至第四纪共划分出 2 0个超旋回或巨旋回周期和百余个奥尔特周期 ;还研究了海泛事件、隆升间断事件、跷跷板运动事件、臼齿碳酸盐事件、热事件、反极性事件、岩溶事件、火山喷发事件、风暴事件、物源区类型及古构造演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应用宇地系统周期等时原理对中朝板块拗拉谷、鲕滩台地建造、前陆盆地演化和陆相裂谷盆地 ,按长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古地理演化的精细研究 ,再现了中朝板块构造、古地理和地层格架的演变 ,并对具全球性意义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沉积圈及成矿作用等重大地球 相似文献
19.
杨宇星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12(4):41-43
白恶统红层强烈风化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础处理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可能出现管桩长度难以控制“超长桩”现象,广州和平花园施工实践表明,局部管桩长度难以控制,主要与持力层度剧烈变化及有上硬下软或硬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超长桩”现象为一般管桩通过硬夹层折射;断桩在某软弱部位堆积造成。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得出地震烈度在7度时第②、③层地基土易产生 轻微、中等或严重液化。建议在未来横沙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程中重视土的液化评判,以期 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