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地震周期谱分析和地震间隔周期出现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实际资料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地震活动周期节点优势分布时段,为强震趋势预测提供综合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强震发生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不同地震活动间隔周期出现的概率分布,进而以若干历史地震时间与预测考察时间间隔所隶属的概率进行概率合成,建立合成概率预测方法。新疆不同分区强震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地震活动周期节点优势分布时段,为强震趋势预测提供综合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在山东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山东内陆主体及其邻近的南黄海、冀鲁豫交界等地区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进行了试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初以新疆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的强震预测方法,用于山东及其邻近区域的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也有较好的检验效果.对各分区的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方法的R值评分一般在0.6以上,最低为0.5.最后依据展望性预测结果对山东内陆主体区、冀鲁豫交界和南黄海地区未来几年的地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Ms≥7.0、Ms≥6.5强震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并利用其结果作为预测依据,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利用该方法,本文还对东昆仑断裂带1900年以来的Ms≥7.0强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灾害评估对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量化地震危险性的有效手段.这一方法要求使用可获得的最佳资料来计算地震的长期发生率.通过对比美国加州地区与我国川滇地区积累的资料发现,目前川滇地区的资料积累水平与加州地区正在使用的第三版加州地震破裂预测模型(UCERF3)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已可进行多学科综合地震概率计算.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地震地质、大地测量和测震学等资料,计算了川滇菱形块体及周边地区不同震级地震的长期发生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未来30年泊松与非泊松分布下峰值地表加速度超越概率的分布.结果显示,在目标峰值加速度较低时,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和小金河断裂带等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带均具有较高的超越概率;在目标峰值加速度较高时,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北段和南段以及莲峰—昭通断裂带仍具有较高的超越概率,但其中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中段概率相对较低.最后通过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结果对比,讨论了结果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10.
11.
12.
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选取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进行中强地震前兆定量的异常识别探索。探索中先是对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数据进行数据分布及各区间参数有震对应分布的研究,然后利用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滑动平均概率,从而检验地震对应概率谱在定点形变前兆异常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5.
对1990年以来青海省年度会商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994~2001年度的地震大形势预测结果基本与实际地震情况一致,而2002~2005年度的预测结论与实际发生的地震有一些背离。经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该时段的强地震活动情况较弱有关。2006~2008年度地震大形势的预测工作又获得了较为可喜的业绩,表明该方面研究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分析预测能力,体现了青海省地震局在地震大形势研究工作中作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同时,也说明地震大形势预测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工作,需要一批知识面广,专业背景相对宽的研究人员来做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其震后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台海海峡7.3级地震序列研究表明,该地震是一次板内的主-余震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确定此次地震是NW走向断裂的走滑正断层错动;震区地震构造背景和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我国东南沿海成一体性,表明属于我国东南涡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震前出现多项地震学异常。震兆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本次地震有一寂的可预测性,根据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认为近期东南沿海的一系列中强震活动属于该带第五活跃幕的地震群体活动并预 相似文献
18.
“入”字型构造是一种发震构造几何类型。它亦即是一种重要的震源构造。本文用“入”型为造为例,以它的力学模拟计算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一个计算震源构造发震概率的粗算方法。 本文取Poisson分布为震源构造处发震概率对有关物理量分布的原型。按我们的数据,一个具体构造的发震概率与震源处应变能密度最大值(e_max),最大破裂值(F_max)和泊松比倒数(1/v)的各自增减有关。为确定一个震源构造的发震概率,可先计算它在不同参数下的典型力学情况,然后以e_max,F_max和1/v作独立变量分别算出单位增量的发震概率。最后,再按公式P(e_max,F_max,v)=Ak(e_max-e°_max)(F_max-F°_amx)(1/v-1/v°)×exp{-(100η_1(e_max一e°_max)+100η_2(F_max-F°_max)+η_3(1/v-1/v°))} 计算该震源处的发震概率,其中e°_max,F_max和v°分别为它们的标准值,A与e_max,F_max和1/v单位增量发震概率有关,而放大系数k则与震源区断层本构律、其它有关物性和震源规模有关。 本文为从力学的数学实验计算数据提供了一个寻求震源处发震概率的初步方法。为此,本文已对本方法做过某些理论上的论证。从实际结果看,我们认为本方法有某种合理性,且结合实际可把它使用于其它几何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9.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