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为进行全国自然区划提出编制小比例尺的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图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有关中国的自然区划方面首推李四光教授在其名著中国地质学内作了精辟的论述, 对以后中国的地貌区划奠定了墓础。  相似文献   

3.
一1958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举办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讨论会,对我国地表自然综合体形成的规律及特性加以划分,并进行总结。鉴于潜水和地表的其他自然综合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极短时间内编制了比例尺1:4000000的中国潜水区划图及其说明书,做为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阐明我国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全国范围内各种类  相似文献   

4.
广西公路地质灾害特征及三级地貌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崩塌、岩溶、膨胀土是影响广西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文章在全面调查广西地貌,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特点、分布及对公路工程的危害;针对以往公路自然区划中对气候(水热)因素考虑较多的情况,依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三级区划的第一种方法,遵循公路自然区划原则,借鉴自然区划方法,利用计算机平台(GIS),制定广西公路三级地貌区划体系,该体系对广西地区的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大使用价值;依据该区划方案提出预防和治理该区主要公路地质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著译者:李超,16开,106页,平膜,定价:25元,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次:第1版,出版时间:2015-05,标准书号:978-7-112-17881-0,征订号:27085。内容简介:公路自然区划是公路网规划及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重要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1989,9(3):231-236
本文简述李四光教授支持发展中国现代地理学特别是关于自然区划和冰川冻土研究的若干事例,借以表彰李先生宽广开拓的胸怀与对地理科学的热诚,纪念李先生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法对黔东南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区划。以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作为地质遗迹区划的基础,进行自然区划;根据地质遗迹等级、数量、保护现状及可保护性等因素进行保护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展览,最近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展览反映了我国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前景。展厅包括全国综合自然区划馆和农业区划馆。其中资源部分有:气候、水、土地及生物四大类。农业区划部分有急待开发和治理的黄土高原、三江平原、西双版纳、黄淮海平原、海南岛等地区,还  相似文献   

9.
霍林河煤盆地晚中生代沉积构造史和聚煤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林河煤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区划属大兴安岭南段现山系的脊部地区。这个盆地是大兴安岭及其西坡聚煤盆地群的一个典型代表,盆地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分布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占80%以上,煤层累计厚度数十至百米以上,为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一个大型煤炭基地。近十余年来吉林煤田地质公司472队等施工钻孔1000余个,对煤盆地进行了全面地控制。由于有这样有利的研究条件,472队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的空间差异与防治区划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国富 《中国岩溶》2006,25(1):79-84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根据区域分异原理,对贵州石漠化空间分布与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水平分异上,从西向东存在“轻~ 重~ 轻~ 重~ 轻”的基本规律; 在南北方向上,存在“重~轻~ 重”的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从河谷至分水岭的分异: 分水岭地区石漠化程度不高,河谷斜坡地带石漠化较强,河谷底部又较轻的变化规律。据此,根据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分区防治的基本思想,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初步划分为7个防治区、20个防治亚区,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三级区划分。   相似文献   

11.
甘肃黄土的粒度分维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甘肃黄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黄土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随着空间位置和黄土形成时代的不同,黄土的分形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29至2.56之间;且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即:分选系数大则分维值大,反之则分维值小。这表明黄土的粒度分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黄土的形成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黄土粒度分维与干密度、孔隙比、湿陷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指出黄土分维值可以定量表征黄土的物理、水理性质。与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等因素一样,它也可作为自然区划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一、二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玲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13,32(2):153-160
本文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以便在岩溶地区的公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岩溶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岩溶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影响,弥补现行公路自然区划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服务。一级区划以对公路工程所处岩溶环境具有控制作用的气候和大地构造因素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划分为华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岩溶环境区、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岩溶环境区、东北中-寒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亚湿润岩溶环境区、西北中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带山地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5个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可溶岩分布以及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划分为秦岭-大巴山中山山地区、广西盆地峰林平原区等26个区。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化探样品元素测定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探样品元素测定的要求,因任务的不同而异。区测与普查相比其要求不同。在普查(及详查)阶段,工作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可能发现的矿种有限或可以预测,测定元素的数目也相应较少(约20种元素).普查的测网较密,主要是圈出含量和衬度较高的异常内带,对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可以低些。区域化探主要是发现强度低、衬度低而范围大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而且做为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是按分幅扫面,最后要拼缩成全国性的地球化学图。由于图幅间的对比拼接,要求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区测中凡是能形成独立矿产的元素(包括稀有分散元素)以及有指示意义的伴生元素都要测定。区测化探不但用于找矿,目前日益为区域地质、自然区划、环境保护和农林畜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目前测定的元素包括成岩特征元素在内已达39种。文中还探讨了在我国目前化验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完成区测化探样品测定的方法和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铀资源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黄净白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5,21(3):129-138
本文主要是论述中国铀资源区域分布规律性。根据中国区域构造形成、发展特点, 结合中国铀矿形成、发展特征, 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规律; 对比分析了世界产铀区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了中国铀成矿的区域属性; 重点论述了中国铀成矿域、铀成矿省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勘察设计》2011,(6):99-99
5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陆志方主持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出席了大会,并对今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的办会宗旨和思路提出了要求。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康南京作了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组织了第七届理事会的成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光  赵立仁 《吉林地质》2000,19(2):35-38
文章指出了矿产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中国矿产资源存在的种种困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分析了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是理论的误区和实践的盲动,给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带来了危机;明确了为确保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作到:转变观念,依靠科技,政府协调,全民努力。  相似文献   

18.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2):254-254
由王家祁教授撰写的《中国暴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12月)终于出版了。这是继陶诗言先生撰写的《中国之暴雨》(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以来,关于中国暴雨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著作,《中国之暴雨》侧重阐述中国暴雨的物理成因,而《中国暴雨》则侧重于中国暴雨量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乐意称她们为姐妹篇。《中国暴雨》以地理学、气候学、水利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将大气水和地表水紧密联系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降落在中国地面上暴雨量各因素的地理分布、地理环境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水利水电等土建工程对设计洪水计算的需求,形成了中国地理学、中国气候学和水利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研究进展本项目在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DBNDC)的支持下,综合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承灾体与灾情形成机制,建立了刻画区域灾害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模型,揭示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并对...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文献数据库,检索了页岩气相关文献,归纳分析1990—2013年中国发表的有关页岩气文献的总体分布情况,总结了中国页岩气发展历程,对中国页岩气开发利用中未来应关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页岩气尚未完全摸清家底,也未掌握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的页岩气开发理论技术体系,若希望依靠本土企业实现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仍需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