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論渭河地塹     
一、前言渭河地塹是指夹于秦岭与渭河北山之間的渭河冲积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延伸約300公里;东寬西窄,呈一喇叭形,向西封閉于宝鸡附近,东部最寬,达80公里。渭河地塹的研究开始甚早,远在1882—1934年間,即有一些中外学者对此进行探討。  相似文献   

2.
渭河谷地人烟稠密, 是我国西北工、农业重点建设区之一。有目的地研究该区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成分、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岩石特征, 对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渭河干流甘肃段西二十里铺、桦林、北道桥、伯阳桥和葡萄园5个断面2010-2020年的pH、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8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断面逐年主成分综合得分值,再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甘肃段水质具有较大的时间或空间变异,5个断面水质受污染从重到轻依次为桦林>北道桥>伯阳桥>葡萄园>西二十里铺。总体而言,近10年来,渭河干流甘肃段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3)
堤线调整在工程设计当中一般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通过对渭南城市段渭河右岸西庆屯段堤防现状存在问题,蓄滞能力分析,提出堤线调整是必要和可行的,为渭南市政府在渭河全线整治过程中实施渭南西庆屯段堤防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郧县—白河段汉江Ⅰ级河流阶地上风成黄土的沉积学、理化性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汉江Ⅰ河流阶的形成不晚于25 ka BP;黄土具有马兰黄土(L1)→过渡黄土(Lt)→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表土(TS)的地层序列,与渭河谷地的黄土地层序列完全可比;25~11.5 ka BP,冬季风强盛,气候冷干,从11.5 ka BP开始,冬季风逐渐减弱,气候开始向暖湿方向逐步转化,从8.5 ka BP开始,夏季风达到了末次冰期结束后的鼎盛时期,3.1 ka BP前后,东亚季风格局发生变化,夏季风减弱,重新进入一个相对干冷的时期,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了表土;汉江上游谷地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后季风逐渐加强、中全新世季风强盛、随后季风衰退和气候变干的夏季风演变模式与渭河谷地黄土的记录高度一致,与邻区石笋和泥炭记录的季风变化趋势也有良好的可比性,但与石笋/泥炭记录的夏季风强盛期的起始时间(9.3~4.2 ka BP)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渭北东部黄土塬区在自然单元上包括黄河以西、石川河以东、北山以南、渭河谷地以北的黄土台塬区,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在地质构造上,居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区内由于塬高沟深,地表水稀缺,大部份地区地下水位深埋,工农业用水不足,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8.
黄山喷玉泉     
喷玉泉,也称肖黄山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大桥乡庄里村西,距市区2.5公里。地处黄山北麓的山间谷地,谷底海拔高度170米,泉水出露于谷地的西侧,其海拔高度210米。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太平复向斜南东翼的太平岩体西北部。区内粗粒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其内有一组近南北走向的花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特征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并作为科研成果上报。现将主要内容作一扼要介绍。西准噶尔地区通过对沉积建造特征、蛇绿岩和断裂构造等的研究,取得如下新认识: 1.该区大致以和什托洛盖谷地为界,其南北在整个古生代海相沉积期间的沉积建造、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该地区南北分别属于两个板块(即西伯利亚板块和伊犁小板块)的大陆边缘沉积;而沿和什托洛盖谷地一线则可能是二者之间的缝合线。  相似文献   

10.
华北区第四纪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昆叔 《地质科学》1984,(2):165-172
文中华北区是指燕山、辽南一线以南、吕梁山以东、渭河谷地与准阳丘陵以北地区。该区属暖温带,即蒙古和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与华中和华东亚热带区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故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变化,对本区的影响表现得很强烈,它引起第四纪植被的明显演替,是我国第四纪植被变化较大的两个区域之一(另一为青藏区)。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6)
渭河下游南山支流治理区位于陕西关中东部,西起临渭区尤河,东至潼关县东桐峪河,北至渭河,南至秦岭北麓分水岭,是渭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源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重点防洪地区之一。受河南省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南山支流"南高、北仰、中间低凹",上游洪水暴涨暴落,下游泥沙淤积使堤防临背差达2~4 m,"小水大灾"频繁发生,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渭河南山支流治理中支流堤防工程、华县南山支流入渭口防御渭河洪水倒灌工程和应急分洪工程三大防护工程进行介绍,提出应坚持防御洪水、控制洪水、利用洪水的防洪、减灾、兴利的综合性治河理念,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效益,实行多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手段并举,重视和加强非工程措施,深入研究工程体系及上游水库防洪调度规律,充分挖掘潜力,配套建设调度设施,形成长期有效的调度运用机制,确保渭河下游南山支流防洪安全,保障沿渭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高明 《地下水》2014,(4):182-184
黑河大坝渗漏主要通过单薄分水岭向大坝下游和渭河谷地渗漏。针对古河道的渗漏问题,通过对古河道单薄分水岭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探寻单薄分水岭基础渗漏的地质原因及渗漏特征;采取灌浆试验确定实用的灌浆孔距(2.0 m)和灌浆压力数据(3.0 MPa)及“孔口封闭法”,作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古河道单薄分水岭基础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处理,解决了大坝渗漏难题,确保大坝正常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地台,西以宝鸡南北向大断裂为界,东与吕梁山毗邻,南为渭河断谷,隔河(渭河)与秦岭南北遥遥相望,从宝鸡而东一直到韩城地区,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是为地台本部所属的范围。过此而西,即属于过渡带。这种区分基本上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此地区观察了解,这种区分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故撰此文,以说明真象,不妥之处,尚希地质界同志予以教正。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准噶尔及邻区东哈萨克斯坦的大地构造单元,从北至南划分为斋桑晚古生代造山带、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早古生代造山带和西准-东哈晚古生代残余洋盆。据西准及邻区30个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其它区域地质资料,代表性选取9个区带进行综合柱状图剖面对比分析,确定南萨吾尔断裂与穿过和什托洛盖谷地的隐伏断裂为西准地区3个主要构造单元从北至南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5.
李晨  秦大军 《地下水》2009,31(3):4-6,30
从介绍了CFC在识别地下水混合中的应用入手,将此方法实际应用于关中盆地浅层下水研究。理论分析表明CFC浓度比值不受地下水混合作用的影响,利用CFC浓度年龄和CFC比值年龄可分析地下水混合作用,并可估算新水所占的比例。关中盆地下水CFC浓度从山前向渭河谷地有下降趋势,反映地下水以侧向流动为主,山前补给的新水与含水层中的老水有混合作用。地下水中新水所占的比例可达50%以上,表明该区地下水较易接受现代水补给。  相似文献   

16.
该段线路位于宝兰铁路谢家坡站至土店子站之间,自南向北行于渭河左岸。渭河由北向南,到玉石咀附近,河谷变窄,河床宽仅100余米,当地称“(王亚)子峡”。玉石咀为一南北宽250~300米。东西长300米向西突出于渭河左岸的辉橄蛇纹岩大岩体。与对岸之花岗岩山咀隔岸相望。该线电化改建为增大曲线半径,提出两个方案。一是靠山移动线路,以隧道穿过玉石咀,避开河岸冲刷病害,另一方案则提出明线改移,加强河岸防护。由于未作充分的工程地质工作,以至方案之争拖了四年之久,最后由铁道部选定隧道方案进行定测,搜集施工设计资料。笔者在80年5月至6月,奉命执行该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场信息反映出地壳现代结构的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观点,以重磁场为依据研究区域构造,划分出SN向断裂构造和西秦岭北缘EW向断裂构造呈立体交叉的格局,并以SN向断裂构造划分出具有构造差异的东、西秦岭,在西秦岭只有南、中两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只在东秦岭,且是祁连东南延伸部分,并以电磁测深推断左行走滑张扭性渭河断裂作为祁连和北秦岭分界,以深地震测深反演的天水异常地幔或称壳幔混合带,探讨西秦岭北缘花岗岩类磁性南北分带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元龙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市伯阳-元龙之间的渭河断裂北侧.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的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24.2±2.7)Ma(MSWD=0.67),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晋宁期西秦岭北缘曾存在一次俯冲碰撞事件,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一致.  相似文献   

19.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933年8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陕县站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该次洪水的暴雨,面积广,强度大,雨区呈西南东北向分布,西自渭河上游,东至汾河上游,雨区还波及到黄河上游的庄浪河、大夏河和清水河等支流。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地区,系指兰田至蟒岭山脉以北,渭河谷地以南,熊耳山脉以西地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分布广泛,其出露面积约1780Km~2,占工作区总面积12750Km~2的14%左右。已知与该类岩体有关的矿产相当丰富,主要有钼、铁、铜、铅锌、金、黄铁矿等。因此,开展小秦岭地区中酸性侵入体及其含矿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扩大该区找矿远景,丰富成矿理论,均具有一定意义。在党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组在学习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于197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