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25万常德市幅自西向东跨武陵隆起和江汉—洞庭盆地,具复杂的第四纪隆-凹构造格局。以详细地表调查和大量第四系钻孔资料为基础,以第四纪构造活动、沉积作用以及现今地势高低和地貌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对1∶25万常德市幅进行了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与编图。构造-沉积地貌类型是以第四纪地质作用为依据对传统地貌类型和地貌单元所作的分解和细化。研究区共厘定出抬升剥蚀中低山(Ⅰ)、抬升剥蚀丘陵(Ⅱ)、沉积-抬蚀丘陵(Ⅲ)、沉积-抬蚀岗状平原(Ⅳ)、残坡积岗状平原(Ⅴ)、孤山(Ⅵ)、沉降沉积-抬蚀岗状平原(Ⅶ)、沉降沉积-抬升波状平原(Ⅷ)、稳定沉积低平原(Ⅸ)、沉降沉积低平原(Ⅹ)等10种构造-沉积地貌类型。详细的解析表明,不同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地表高程、第四纪地壳升降特征、风化剥蚀和沉积作用等各具特征。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地貌图的编制,不仅反映出地表地理环境暨地貌特征,同时提供了直观表达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构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和深化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主持(陈志明主编),国内9个单位参加,并与国际地理学会地貌有关研究组织合作。通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在1992年完成第二次彩图打样和说明书中文本之后,最近通过了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是我国大地貌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在小比例尺地貌制图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及其邻区1:400万地貌图是在开展全国卫星图象判读(定位),及其与地学专题图件资料(定性)和地形图(定量)的三者对比研究,以及一系列分析图研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通过1:100万基础信息图,1:250万过渡图和1:400万海陆合成图等三个基本阶段而最后完成。因此,其研制基础扎实,图件信息丰富,论述内容可靠,项目在追赶国际先进研制水平方面取得下列进展: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滨湖新区地貌类型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实地调查及遥感解译,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自然地貌强调形态-成因、人工地貌强调生态-形态分类原则,对滨湖新区地貌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制作出了滨湖新区地貌图,为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找金工作的需要,做到科研先行,在核工业地质局领导下,由我系统各地勘局、研究所、地质大队搜集整理了各地区的金矿资料,并由各地勘局、研究所分别编制各地区金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汇总,统编成图。一、1:200万中国金矿分布图基本内容和表示方法 1:200万中国金矿分布图,利用1968年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编制出版的1:200万五色地质素图作为底图,并依据新近出版的各省地质志、核工业西北地勘局编制的西北七省区地质图、东北三省地质构造图、青藏高原地质图、三江地质图、新疆地质图、1984年出版的1:200万  相似文献   

5.
冰川图是研究冰川的基本图件,也是冰川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使冰川的科学内容,地形几何精度,以及艺术性,三者统一表现在图上,突出冰川作用区的地形特点,是冰川图编制的首要任务。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制的1:20万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图是由《冰川地形图》和《冰川地貌图》两幅图组成。前者采用地形等高线,辅之以晕渲、晕点和符号等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天山这一地区的冰川分布规律、冰川形态类型和组合形式,以及冰川的主要数量特征;后者着重反映了第四纪以来冰川侵蚀和堆积的主要地貌类型,并以图形表达方式将该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四次冰期。这两幅图综合反映了多年来这个地区冰川考察研究的成果,已由上海中华印刷厂印刷,该所资料室发售,可供各方面使用。本文拟就该图编制中如何应用遥感资料及制图中几个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与生态环境及灾害地质紧密结合,第二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规定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为必编图件之一。图件内容包括第四纪地质体的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和地貌成因形态组合类型、活动断裂及海侵范围等重要地质内容,同时,附第四纪地质-地貌典型剖面和重要的地貌景点。图件特点:(1)图件的地理底图是首次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灰度图作背景;(2)第四纪地质内容与地貌成因形态类型同编为一幅图;(3)第四纪地质体的面色用成因类型色表示;(4)地貌部分划分了不同级别成因形态类型和有特色的微地貌景点。总之,图面有立体感,地形高差明显,层次分明,色彩鲜艳,是一幅崭新的图件,可供防灾治理和地质旅游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西部地貌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西部处于南海北部和南部的过渡带,夹持于印支地块和南海海底扩张中心之间,其特殊的地貌对于研究整个南海地质地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中西部海洋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底质调查及地震剖面数据,结合该海域以往研究成果,提取了有关地貌的信息,编制了南海中西部地貌图。把研究区划分出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三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水下岸坡、水下浅滩、海岭、峡谷、麻坑、阶地、盆地、海台、海山、深海扇、深海平原等众多次级地貌单元。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海域各地貌单元的特征,提出了断层、火山、构造隆起和浊流等地质作用是本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俄、哈、蒙、韩五国合作编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情况,详细地阐述了制图区域范围内地理概况、地理底图的编制、地质图系的成图过程、各图层划分的命名规则以及图件出版的各个部分。1:250万地理底图是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的基础,其成图过程与地质图、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等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充分反映和总结了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从设计、编制到出版的计算机制图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0.83。压实结果表明压实率一般大于30%。结合视厚度校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编制了沙二段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古地貌图,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古隆起东西两侧,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部面图是地质制图经常采用的一种制图方法和表现形式。地质、水文地质图,一般都镶配有相应的剖面图。剖面图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功能: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制图区地貌特征;反映地面以下一定厚度的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地形、地貌与地下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切水文地质剖面图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些制图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仍存在一些不够一致的情况。本文不涉及水文地质剖面图专题内容的编图原则和表示方法,仅就图切剖面图制作中的几个制图问题作一小议。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弃土场边坡挡墙加固中,挡墙基底在不同换填宽度条件下以及在同一宽度条件下不同换填深度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理论,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依托工程实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换填宽度及换填深度情况下弃土场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发现在同一换填宽度条件下,换填深度对边坡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换填深度达到一定值时,增加换填宽度才对边坡稳定性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以细砂岩为主的245个岩样纵波传播速度及其多项岩石学参数的测试结果,建立了波速与有效孔隙率、中间粒度值、基质含量和胶结物含量等参数间的回归关系式。并通过波速与各单项参数间的相关程度分析,确定了有效孔隙率是影响纵波速度的最显著参数。  相似文献   

14.
煤生烃史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煤成烃是目前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是油气地质研究新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基于煤成烃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系统动力学”的工作方法,将煤生烃史系统伸分为古攻有机质成熟史、烃源岩姨育史和有机质降解史等三个子系统。在泥岩生烃我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生烃史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的特点是各子系统的内部及其间充满了控制和反馈控制信息。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盆地东部坳陷荣兴屯地区的煤生烃 ,取  相似文献   

15.
冻融作用对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冻融过程中土结构受冷生作用的影响,可导致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堑开挖、新消边坡的加固和路基修建时,由于新近暴露的土受到冻融风化作用,在相关的变形和稳定性分析中,选择土性参数时必须考虑土工程性质的变化。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试验仪器和研究方法、冻融作用下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变化及其机理等几个方面,对土的工程性质受冻融循环影响而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列出了典型的研究成果。文献研究表明,土经过冻融后,渗透性会增大;松散土和密实土的密度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原状超固结土的结构性受到破坏,因而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受到削弱,一维压缩试验中表现为前期固结压力降低;强度的变化则有诸多不同的试验结果。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作者的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Determination of the growth rate of crystals may be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linear rate, the volume rate, and du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Direct measurements are possible where crystals are in process of growth as in the laboratory, saline waters, and at volcanic gaseous exhalations. Indirect but absolute measurements are possible by relating crystal zones with known occurrences in time examples include calcite growth in belemnites, cave stalactites with smoke layers, and seasonally varied saline waters. Relative growth rates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nature of the intergrowth surface between different mineral crystals. Data is given on growth rates of gypsum, halite, calcite, fluorspar, quartz, hematite, pyrite, nepheline, bronzite, olivine, plagioclase, pyroxene, argentite, and corundum. — M. Russell  相似文献   

20.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际变率的 5种主要机制 ,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 ,并简单阐述了作者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