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岩矿测试》2007,26(4):I0001-I0002
2006年12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地球化学”为主题,召开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会,推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的开展。会议重点交流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张洪涛副局长致开幕词,陈毓川、谢学锦院士及鞠建华副司长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2.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委托,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检查组于2006年7月8~9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形态和生物样品分析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湖北等实验室代表和质量检查组成员共16人。  相似文献   

3.
成杭新 《地质通报》2007,26(5):I0004-I0004
近年来各省(区、市)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及时交流评价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研讨技术方法和学术理论问题,进一步做好省部合作项目和推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的开展,2007年4月13—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8,32(1):109-110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化样品分析质量检查组主办,湖南省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协办,于2007年10月9~1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地科院物化探所实验室、质量监控站、测试所和广东、河南、安徽、陕西、山西、福建、湖南、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北、贵州、江西、河北、山东、四川、海南、江苏省相关实验室,以及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区化样品质量检查组等21个单位55名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奚小环、李敏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5,29(4):377-378
沿海经济带、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含东北平原)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研讨会于2005年3月20日、4月15日与4月25日先后在福州、南昌、郑州市召开。中国地调局基础部王平主任出席并讲话。会议分别由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所、南京所、天津所组织,刘守全所长、朱远峰副所长,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区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薪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备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井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过测试能力考核和专家评审,2005年底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为主体组建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喜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颁发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资格证书”,证书编号[2005]18号。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姚岚 《物探与化探》2004,28(1):84-84
目前广泛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逐步由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阶段进入区域性或局部性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阶段,样品测试对象也将由单介质(土壤)转向多介质(岩石、土壤、水、大气及生物等),测试内容由全量分析转向分量分析,即形态分析。调查阶段的全量分析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在评价阶段则还比较缺乏,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如何根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样品的统计结果建立土壤元素各化学形态分量与全量或其他土壤参数的关系方程,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建立这类回归方程需要注意并坚持的主导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接性原则、拟合优度和可识别性原则、理论一致性原则,回归方程还需要用抽取检验样品、划定预测区间等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依据以上原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元素各形态,尤其是有效态含量与元素总量或其他重要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为利用面积性调查数据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分析体系中,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的分析测试新方法及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分别采用微波消解、酸溶、碱熔等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进行样品的测定。文章系统地建立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的多元素分析体系,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2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举办。会议旨在交流和研讨前一阶段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工作成果,介绍多目标地球化  相似文献   

13.
选择成都经济区作为典型研究区,以Cd为代表,在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性研究。布置采集了58个大气干湿沉降、86个化肥、121个灌溉水、276个农作物样品,分析和计算了Cd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地段地表土壤Cd环境质量较深部有恶化之势,部分水稻籽实Cd含量已超过无公害食品标准;大气干湿沉降物输入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d平均通量为17.76g/(hm2·a),占总输入通量的85.20%,是研究区外源Cd的主要输入途径;下渗水(2.34g/(hm2·a))和作物收割(1.87g/(hm2·a))是Cd的主要输出途径;全区外源输入Cd可使土壤中的Cd含量以0.006mg/kg的年速率递增;在Cd输入-输出通量不变的情况,预测未来20a研究区三级土壤面积将增加2~3倍,适耕土地面积将全面缩小;研究区因酸雨沉降和施肥等因素使土壤pH值下降的平均速率为0.106a-1,其中化肥施用的贡献率为89.62%。预警研究显示,目前研究区95%的水稻生产是安全的,但预测20a后研究区土壤质量退化明显,近70%安全土壤等级降为一般土壤,须报警土壤面积也将由目前的不足4%快速上升至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