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海洋旅游资源中,由于一些"海洋灾害"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探险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能够给旅游者带来"壮美"旅游体验,使其实现自我超越,因而促成了新的海洋旅游产品——"海洋灾害"旅游。其实质是通过恰当的旅游形式对可用作旅游资源的海洋灾害进行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海洋灾害本身(如台风、海啸等)、以海洋灾害为旅游内容建设的主题公园等,还包括因海洋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或引致事故产生的遗址、纪念地等。该文基于旅游体验理论确定了"海洋灾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针对海洋灾害的特点分析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体验开发方式,即旅游景观吸引系统的博物馆化和主题公园建设,并提出旅游消费者心理需求、安全保障系统、科学技术手段、宣传促销等是对海洋灾害进行旅游开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黄山风景区是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三冠"于一体的海内外知名旅游风景区。然而,受山岳型气候条件的影响,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频发,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等,给旅游资源景观和旅游设施造成破坏,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直接威胁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此,在分析旅游气象灾害对旅游业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的特点,构建了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旅游气象灾害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防御系统三大体系组成。选取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为例,对其构建思路、预警流程、技术体系进行详细介绍,从而为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灾害旅游学是介于灾害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一些灾害发生地经过开发后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地。灾害旅游就是研究这些灾害遗迹、灾变场景与旅游的关系,将那些可能产生较大吸引力的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这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丰富旅游学科应用和研究的范围,而且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各种资源,实现灾害资源化。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且很敏感的产业,极易受到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需建立一个可靠、快速、实用、先进的防范与控制系统,为各旅游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旅游灾害信息,为旅游灾害的预报、预测、决策、控制、抗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手段,达到避免灾害或使旅游业损失降至最低的目的。文章提出旅游灾害的防范与控制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指挥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构成。对每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每个子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最终建成合理而具实战性的旅游防范与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旅游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文海  胡来林 《山地学报》2000,18(6):576-579
旅游山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灾害种类和特点亦具有独特性,通过分析旅游山地的灾害类型,找出其特征和规律,提出减灾,防灾对策,对减少旅游山地经济损失,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干扰下九寨沟下季节海的沉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寨沟是我国旅游强度最大的山地旅游地之一,山地灾害是其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探讨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下季节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和210Pb建立年代标尺,对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分析.137Cs和210Pb定年法确定湖底下38.5 cm处为1952年的沉积物,50 cm处为1848年的;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剖面内中值粒径平均值偏大,沉积速率和粗颗粒含量在1952年之后呈明显增大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来源主要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泥砂人湖、旅游开发过程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颗粒物质;湖泊沉积对流域内的山地灾害,如泥石流等有较好的响应;森林采伐和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7.
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善风  王金莲  周晨峰  张俊香 《地理研究》2013,32(10):1814-1823
黄山风景区是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三冠”于一体的海内外知名旅游风景区。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景区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景区周边的道路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利用边坡防范工程的相关统计方法,定量测度了黄山景区单体崩塌的稳定性;结合GIS栅格网络技术,对景区内划定的52个栅格单元内的大范围崩塌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崩塌单体不稳定,危险性大;整个景区崩塌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个区间,并呈现出不同的崩塌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区间提出不同的崩塌灾害防治策略,从而为黄山等类似风景区的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平  哈琳  康韵婕  肖杰  陈虹举  贺青山 《地理学报》2021,76(10):2379-2390
在探讨“美丽冰冻圈”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两个层面、致利与致害两条线,分析了“美丽冰冻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美丽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福祉构成冰冻圈—人类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基于中国冰冻圈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选取祁连山—河西地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横断山大香格里拉地区,分别代表冰冻圈水资源影响区、冰冻圈灾害影响区、冰冻圈旅游经济区,围绕冰冻圈水资源服务与绿洲经济、雪灾害风险与畜牧业经济、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等核心问题,从冰冻圈资源服务与灾害风险视角,详细阐述了冰冻圈融入不同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冰冻圈主要以水源涵养、水量供给与径流调节服务,融入绿洲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冰冻圈水资源支撑型区域发展模式;在青藏高原高寒区,冰冻圈生态环境决定了畜牧业经济的脆弱性,冰冻圈灾害负向影响畜牧业经济,是一种冰冻圈生态支撑+灾害影响型区域发展模式;在冰冻圈旅游经济区,直接依托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旅游业,是一种基于冰冻圈资源的旅游经济驱动型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重点旅游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目的地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阐述了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和应急管理的区别,探讨建立重点旅游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的方法和内容。通过自然灾害分析、区域脆弱性分析和旅游地的暴露分析,就未来固定时间段内该目的地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进行计算。为了将潜在损失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由当地政府协同旅游管理部门与利益相关各方共同探讨降低灾害风险的工程手段和技术手段,并且核算为此所需要的投入,在潜在损失和投入之中进行决策,提出该旅游地区的区域发展目标和政策。该风险管理框架是从游客、当地政府、旅游经营企业、当地居民四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参与旅游风险管理出发,提出四位一体的旅游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希望为我国重点旅游地区确立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范式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的九寨沟是我国近年来新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著名的风景区。它以114个高山湖泊(海子)、多个梯级瀑布和跌水为特征而被旅游界誉为“童话世界”和“中国水景之王”;同时又以高山冰雪地貌、高山喀斯特地貌、山地灾害地貌以及成片的原始森林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科学研究者。由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地貌对九寨沟的旅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984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现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在唐邦兴研究员的带领  相似文献   

11.
黑色旅游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黑色旅游开发是自然灾害发生地灾后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战争与事件型黑色旅游地,对自然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案例,构建了参观者动机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为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地参观者动机的特征,探究事件关注度和认知欲望对不同类型动机的影响程度差异,分别以全体参观者和四川参观者为样本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全体参观者模型中,事件关注度对教育与纪念、社交与亲情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好奇心动机影响较小;认知欲望对教育与纪念、感受与见证以及好奇心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认同和求新动机影响较小。在四川参观者模型中,参观者对汶川事件的关注度不能激发感受与见证动机,认知欲望对社交与亲情动机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于汶川地震地区的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从突发危机事件、旅游生态风险、旅游经济风险、旅游文化风险、旅游社会风险、旅游安全风险6个方面遴选出42项指标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危害性两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恩施州所面临的6大类旅游风险中,危险性程度最高的是旅游经济风险,其次是旅游文化风险。在42项风险因素中,自然灾害、旅游发展战略失误及盲目旅游开发导致的长期利益受损、旅游业导致的民族文化商品化/原真性丧失、旅游业导致的交通及人口拥挤等,对恩施州而言是危险性程度最高的几项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环境风险是影响旅游者和旅游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6-2010年间我国的旅游突发事件案例作为数据基础,综合使用列联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最优尺度回归等方法,对环境风险因素与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发生特征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进行统计检定。研究表明:游览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道路环境风险是环境风险中引致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结构因素,所引致的旅游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事故灾难的发生水平最高。环境风险因素与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类型、严重程度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它对旅游突发事件的伤亡规模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环境风险具有分布上的差异性,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环境风险特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大风灾害灾度和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祎萌  何清  李军  刘艳 《中国沙漠》2012,32(4):1025-1028
对新疆1980年到2000年的大风灾害信息和各地区县、市的统计年鉴及105个气象站53 a的资料进行分析。新疆的大风灾害事件多出现在夏季的5月和6月,这时候也正是新疆大风最多的时节。灾度分析得出新疆大风灾害均为轻灾,救灾以县级为主;并且各地区出现的最大灾度跟各地区出现的大风灾害事件的次数大体上一致,只有石河子市、巴州地区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危险度分析得出,新疆没有极重度危险地区,大部分属于中度危险地区。通过对新疆的大风灾害的灾度和危险度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并加以讨论,为各地州、县、市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防治大风灾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许世远  王军  石纯  颜建平 《地理学报》2006,61(2):127-138
自然灾害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沿海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该领域目前主要探讨的问题:自然灾害类型与风险辨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研究等。沿海城市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和受损严重的地区,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目前应集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实证研究:沿海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脆弱性评价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程序规范和动态评估模型;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与模板;自然灾害风险评估GIS工具集等。  相似文献   

16.
In the Western Lake Baikal, recent Baikal Rift's tectonics control the topography, seismicity, climate, geomorphology, and economy. Scarps, facets, structural terraces, horsts and grabens, and trapezoid valleys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They have been generated by the recent tectonic movements along the faults and represent a serious geologic hazard. The specif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predetermine a unique variety of landscapes. Thus, the main type of the economy is tourism. However, unorganized tourism leads to the degradation of the unique landscapes. It increases risk and requires disaster management. Three criteria has been used for risk assessment: (1) degree of geologic hazard; (2) degree of landscape degradation; and (3) degree of the economy's vitality. The high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low stability to antropogeneous pressure are typical for landscapes of the Western Lake Baikal. Thus, some special activiti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
沿海区域水灾脆弱性及风险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勇  许世远  石纯  孙阿丽 《地理科学》2009,29(6):853-857
在理清自然灾害风险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总结其风险评估的三种方法: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情景模拟。文章采用由果及因的演绎思路,据历史灾情参考全球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做脆弱性的评估,探讨水灾脆弱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历史数据局限,引入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对沿海各省区的受灾率进行风险评估,并将区域风险与脆弱性的次序进行对比,表明:脆弱性是风险的重要组分,减少脆弱性可有效降低风险,但探寻灾害发生规律、降低人类社会的暴露性,也是减少灾害风险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