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是个世界性的首要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全世界生活于山区的10%人口和依赖山地资源的30—40%人口的生计。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中列有第6项课题——“人类活动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974年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于慕尼黑举行了国际山地环境发展会议,发表了慕尼黑宣言,揭示了世界许多山地人口增长,森林丧失,侵蚀加剧,环境恶化等严重情况,这是对各国当局的一次警告。此后,开展国际山地综合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出现了“山地学”(Montology)一词。在多次国际地理学会议和联合国大学的推动下,1981年成立了国际山地学会,出版了《山地研究与开发》杂志。在粮食与能源危机并存的世界局面中,山地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山地不仅在食物-能源  相似文献   

2.
陈勇 《山地学报》2000,18(6):583
为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 ,实现《2 1世纪议程》1 3章“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山地发展”提出的目标 ,联合国大会在 1 998- 1 1 - 1 0通过了由吉尔吉斯斯坦提议的将 2 0 0 0年宣告为“国际山地学”的决议。考虑到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该组织作为《2 1世纪议程》1 3章的任务管理者 ,该决议还邀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国际山地年活动的领导机构 ,与世界各国政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搞好国际山地年活动。同时 ,该决议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国际…  相似文献   

3.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以下简称开发中心)于1983年12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立,同时举办题为“山地开发2000年”的国际讨论会。 建设亚洲中南部山地开发新中心的设想,是由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于1974年在慕尼黑举行山地环境发展会议期间提出的;1975年在尼泊尔召开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地区会议的支持下,授权建立这个机构。开发中心已经得到了西德和瑞士政府为它提供约200万美元的资助。尼泊尔王国政府为它培训人员,收集和贮存资料,为研究兴部  相似文献   

4.
1987年7月14—19日由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会同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组织召开有关土壤侵蚀防治和流域整治训练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周围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家拉)以及在尼泊尔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工作的美国、加拿大和瑞士等国家的科技人员,计40人。  相似文献   

5.
《山地学报》2012,(4):387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2012年)在重庆大学召开。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  相似文献   

6.
国际山地学会最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组成,该学会是致力于谋求人类财富与山地环境间的平衡以及发展山地资源的非赢利组织。该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地理学会山地地理委员会1974年慕尼黑和1976年剑桥会议、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与滥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上,山地研究受到普遍的重视,成立有国际山地学会.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下设的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和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CNPPA)中均专设有山地组.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设有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主要针对喜马拉雅-辛都库什山地.还有一些非国际性的区域性山地研究机构.几乎所有这些机构都有自己的刊物和通讯等,如“山地研究与发展(MountainResearchandDevelopment)”、“澳洲大山(AustralianAlps)通讯”、“山地论坛(MountainForum)”、“亚洲太平洋山地网络(AsiaPa-cificMountainNetwork…  相似文献   

8.
山地是地球陆地系统的重要基本单元,为未来人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山地又是生态和环境脆弱地区,与此有关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缩写为IYM),联合国的这项决议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21-26日,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发展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Development in a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Himalayas)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顺利举行。山区易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洪水与泥石流、雪崩等灾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服务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山区人类社会安全。喜马拉雅山区多处常年冰雪覆盖,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亚洲水塔",地位重要且生  相似文献   

10.
1国际山地年的重要意义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3章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地球表面20%以上的表面为山地所覆盖,世界上大约10%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包括高地)。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们的生活都依赖...  相似文献   

11.
1986年9月25-28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县,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和黑龙江省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区域发展与东部山地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山地资源,发挥占全省土地面积2/3的山区优势。会上反映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研究近况。 会议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徐承瑞工程师主持,学会理事长陶忠信副教授致开幕词。 与会者涉及的内容有: 1.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应作全面考虑,反对“林农”分家、“山水”分户的倾向,林业、农业、矿产和多种经营等应结合为一体,组成合理的山地经济优势,讲求山地综合开发效益,使当地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2.
国际山地研究计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山地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连续推出一系列山地研究计划,包括山地灾害研究计划,其研究的视野和关注的重要问题都显现出非常明确的科学前瞻性,并与山区发展紧密关联,积极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同时,高度重视全球变化对山地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生态适应性和格局变化,也特别关注变化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对山地旅游休闲景观资源等的管理.在这些国际长期研究计划中,以阿尔卑斯山研究计划最具代表性,是最早开展山地研究、成果影响力最显著的,是山地研究的典范.面对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透视国际山地研究计划,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以中长期的山地研究计划不断推动山地研究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价值的提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山地中心)联合主办的"决策支持工具及方法在山地综合发展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猛增、大面积砍伐森林、大规模发展旅游业,以及过度利用和滥用自然资源,世界上的许多山区出现了侵蚀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等严重情况。这不仅给山地本身带来灾难,而且也危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近十年来,山地所面临的严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密切关注,一系列讨论山地研究和山地资源开发的国际性会议相继召开。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五届“国际溶解度现象”(5th—ISSP)学术会议于1992年7月8日至10日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宾馆召开。会议是由俄罗斯科学院N.S.库尔纳科夫普通和无机化学研究所同“纯粹和应用化学国际联合会”(IUPAC)分析化学学会的溶解度数据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会议主席由普通  相似文献   

16.
1993年7月25日至7月31日,“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对山地、寒地和其他地区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藏拉萨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全球变化与水文资源响应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地理所、西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西藏大学、西藏地理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会议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全球变化与水文水资源响应研究会、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刘  相似文献   

17.
<正> 1998年11月24日,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53号决议,由秘书长安南向全世界郑重声明:2002年为国际山区年。其目的在于提高国际山区意识,使全世界人民真正了解山区及其重要性,全面认识山区资源的脆弱性和保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尤其是要强调21世纪议程中第13章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此次时论会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后文简称成都山地所)主持,于1991年3月25—2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收到文稿摘要60余篇。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地理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部门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林祥棣教投在贺词小说,这样的会议对于青年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青年人才的尽快成长,对于解决中国科学院各级领导迫切关注的“人才断层”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大会有14位代表作了发言,主要就我国人地关系现状和对策、今后地理学的发展及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镱锂  邓伟 《地理学报》2012,67(11):1582-1583
由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usAID) 资助, 国际山地中心(ICIMOD) 主持的“科西河流域国际合作项目(Koshi Basin Programme - Phase I, KBP)”启动会和实施方案研讨会, 于2012年9 月3-5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20.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缩写为ICIMOD,后文简称开发中心)是一个国际性山地科学研究机构。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议,得到了联邦德国、瑞士和尼泊尔等国家的资助与支持,经历了近十年的筹备,并巳于1983年12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