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新不列颠岛两个地震在十二个基本台站所记录到的瑞利波,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相速度.着重讨论鉴别和对比不同台站记录中同一震相的方法.在大部分台站的记录中,见到有周期约为35秒的相位,和后面的位相比较,它的周期较大,振幅较小.波形的对比对初步鉴别震相有很大的帮助.详细的震相对比是根据周期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各震相到时的规律.两个地震所得的相速度很符合.计算的结果表明:利用三台计算相速度时,如果射线的路程差别较大,海洋路程的校正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有关我国地壳构造的资料还很少,我们所得的瑞利波相速度只能与普瑞司修正后非洲大陆的相速度理论相比较,由此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这样所得的厚度,虽然不能视为最后的结果,但是它们仍然表现与主要地质单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境内瑞利波的相速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新不列颠岛两个地震在十二个基本台站所记录到的瑞利波,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相速度.着重讨论鉴别和对比不同台站记录中同一震相的方法.在大部分台站的记录中,见到有周期约为35秒的相位,和后面的位相比较,它的周期较大,振幅较小.波形的对比对初步鉴别震相有很大的帮助.详细的震相对比是根据周期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各震相到时的规律.两个地震所得的相速度很符合.计算的结果表明:利用三台计算相速度时,如果射线的路程差别较大,海洋路程的校正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有关我国地壳构造的资料还很少,我们所得的瑞利波相速度只能与普瑞司修正后非洲大陆的相速度理论相比较,由此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这样所得的厚度,虽然不能视为最后的结果,但是它们仍然表现与主要地质单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第一部分选取泰安台473型地震仪1985—1990年记录的70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H=36.5km,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V_P=6.18km/s、V_s=3.55km/s;反射波的传播速度:V_(P11)=6.45km/s、V_(S11)=3.79km/s;绕射波的传播速度:V_(Pn)=7.95km/s;平均虚波速度:V_φ=8.34km/s;平均波速比K=1.74。第二部分选取了泰安台基式地震仪有SP′震相记录的地震21个,求出了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37km,并分析了SP′震相在泰安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到SP′震相可观测范围为25°—60°。  相似文献   

5.
根据CDSN北京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个远震记录中的S震相与Sp震相的到时差测定了北京地震台附近地壳厚度值H。得出了以北京地震台为圆心20~45km环形区域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40.2km左右的结果。并简要的讨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可观测范围为11°~40°,S波震相高效率转换为Sp震相的距离约在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小金地震震相特征与地壳速度结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金6.6级等8个地震记录的震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P、P^*、Pn的到时,按双层地壳模型,研究了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得到与前人大体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李尚伟  万永中 《内陆地震》1992,6(3):302-304
0 引言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用S波与S_P波的到时差来计算地壳厚度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 S_P波是由S波通过固体分界面后折射转换为P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测都表明S_P波的存在。S_P波出现在S波之前数秒,可以说是S波的前驱震相,它在观测点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P波类型。据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在某些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可以辨认,文献[1]就描述了S_P波震相在兰州台基式议上的的典型记录。  相似文献   

9.
用格尔木台自1991年至1999年记录的天然地震资料计算出了格尔木地区的近震波速、平均波速比和虚波速度,同时测定了格尔木地区的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P波走时反演了安徽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对二层模型和三层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二层速度模型、地壳厚度以及地壳底部P波速度,并对不同模型造成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SP'波与我国地壳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利用S波与它的反射转换波SP′的走时差来测定我国各基本台(武汉除外)附近地壳厚度的某些结果。所谓SP′波是直达的S波经地表面反射转换为P波,再被M界面反射到地面来的波。本文讨论了SP′震相的分析问题,采用适当的地壳参数,可以算得在S波的数种反射转换波中,SP′波的能量最大。对其它易与SP′相混的波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丁韞玉 《地球物理学报》1965,14(03):168-172
本文讨论利用S波与它的反射转换波SP′的走时差来测定我国各基本台(武汉除外)附近地壳厚度的某些结果。所谓SP′波是直达的S波经地表面反射转换为P波,再被M界面反射到地面来的波。本文讨论了SP′震相的分析问题,采用适当的地壳参数,可以算得在S波的数种反射转换波中,SP′波的能量最大。对其它易与SP′相混的波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少鹏 《地球物理学报》1992,35(04):441-450
本文从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的热流观测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出发,对1°×1°网格平均热流值(q)与地壳厚度值(M)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作为一个整体,q-M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111°E以东地区特别是在华北盆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按地壳厚度分组和按热流值分组的统计结果具有相似的特征,在所有“一分为二”(即只分成小于和大于等于某一指定值)的分组系列中,高值范围的算例都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直线斜率在0.4—2.8mW/(m2·km)的范围内,与国内外报道的地表岩石生热率值一致;而低值范围的算例均给不出清晰的相关关系.作者认为,上述统计结果是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贡献和来自深部的地幔热流在大地热流二元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地壳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的热流观测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出发,对1°×1°网格平均热流值(q)与地壳厚度值(M)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作为一个整体,q-M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111°E以东地区特别是在华北盆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按地壳厚度分组和按热流值分组的统计结果具有相似的特征,在所有“一分为二”(即只分成小于和大于等于某一指定值)的分组系列中,高值范围的算例都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直线斜率在0.4-2.8mW/(m2·km)的范围内,与国内外报道的地表岩石生热率值一致;而低值范围的算例均给不出清晰的相关关系.作者认为,上述统计结果是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贡献和来自深部的地幔热流在大地热流二元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By using moving average method to separat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field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we got the low-frequency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field which reflects the undulating of Moho interface. The initial model is obtained after seismic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elevation correction. Then, we used Parker method to invert the low-frequency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field to obtain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and crustal thickness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inghai-Tibet block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deepens and thickens from the edge to the interior, with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and the crust thickness of about 52~62km and 54~66km, respectively.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in Sichuan Basin is about 38~42km. In Sichuan-Yunnan block,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is about 42~62km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Beneath the West Yunnan block, wes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the Moho depth is about 34~52km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Longmen Mountains and Red River fault zone are the gradient zone of the Moho depth change.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the depth difference of Moho interface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No obvious uplift is found on the Moho interface of Panzhihua rift valley.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distribution in Sichuan and Yunnan is obviously restricted b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and the lateral subduction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The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depth of Moho interface is less than 1.7km between the result of divisional density interface inversion and artificial seismic expl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compared the integral with divisional inversion result. It shows that:in areas where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ust velocity and dens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the use of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as the constraints to the divisional density interface inver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invers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用Pg波走时重建华北地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层析成象以投影方法,对华北地区28条深地震剖剖面地震测深剖面Pg波走时进行处理,作出该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成像。并作了方法的数值模型合成数据的敏感性分析,证明所采用有效性及成象结果的可靠性。计算中应用LSQR算法求解大型稀疏超定方程。并采用只存储矩阵非零元素技术,使存储量减小到原矩阵百分之一,同时零元素不参数加计算,提高了运算速度。华北地区结昌基底速度为5.9-6.35km/s,时间最大为2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频散资料进行反演, 得到了中国各地区地壳结构的层状模型。中国地壳可以划分为青藏、蒙古、华北、华南和塔里木等五个大陆块体, 其频散曲线和地壳层状结构是彼此不同的.一般可以用沉积层、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来代表, 后四个区在上地幔和玄武岩层中的波速值比较接近.青藏和华北地区在地壳中的平均波速值较低, 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显著, 康腊面不是稳定而明显的速度间断面, 某些部位上存在着低速层, 这两个地区的地震活动之所以十分强烈, 与上述地壳深部构造有直接关系.其余三个地区的地壳显示了类似稳定地台的某些特征.中国沿海地区的地壳可以大致以长江口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分属于华北和华南地壳.中国地壳厚度在东部为32——40公里, 青藏高原60——70公里.沉积层在塔里木盆地最厚, 达11公里, 其他地区一般为3——8公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安西、高台、兰州、天水地震台记录到的 S_p 震相资料测定了4个台附近局部地区的地壳厚度值。得出了在安西周围25—72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8.8±2.1km;高台台周围25—68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6.0±1.7km;兰州台周围25—50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3.9±1.6km;天水台周围23—45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厚度值为51±2.7km。甘肃地区地壳厚度的结果是西厚东薄,东西平均地壳厚度差达7.8km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